田維祥
肝內膽管細胞癌的螺旋CT動態掃描及臨床表現特點探究
田維祥
目的 探討肝內膽管細胞癌的螺旋CT動態掃描診斷及臨床表現特點。方法 選取30例經手術證實的肝內膽管細胞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均行螺旋CT平面及動態增強掃描檢查,并結合乙型肝炎全套檢查,其中6例患者行腫瘤標志物檢查,24例患者行甲胎蛋白檢查。結果 30例患者經螺旋CT檢查后27例患者可見明顯腫塊,腫瘤病灶直徑為3~14cm,14例病灶位于肝左葉,肝右后葉8例,右前葉3例,1例位于肝門區,1例病灶多發;2例患者螺旋CT檢查未見腫塊病灶,征象可見肝內膽管輕度擴張。經增強掃描22例患者征象典型,8例征象不典型。結論 肝內膽管細胞癌行螺旋CT動態掃描診斷具有一定特異性,可以輔助腫瘤標志物檢查可進一步提高臨床檢出率。
肝內膽管細胞癌;螺旋CT;動態掃描;臨床表現
肝內膽管細胞癌是一種原發性肝癌的組織學類型[1],是一種惡性疾病,但是該類型疾病臨床病癥與實驗室檢查缺乏特異性,診斷正確率較低。可見,肝內膽管細胞癌早期診斷工作至關重要。現階段,影像學檢查及腫瘤標志物檢查法于肝內膽管細胞癌臨床診斷中應用十分廣泛,已經成為肝內膽管細胞癌臨床診斷的關鍵性方法。當前,肝內膽管細胞癌影像特點研究工作不斷推進,但是尚有部分病變較為復雜[2],臨床診斷檢出率較低[3]。本研究選取
30例經手術證實的肝內膽管細胞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肝內膽管細胞癌的螺旋CT動態掃描診斷及臨床表現特點,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云南省普洱市人民醫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30例肝內膽管細胞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34~65歲,平均年齡(52.5±2.4)歲;病程18d~10年,平均病程(11.5±0.5)個月;黃疸患者6例,右上腹疼痛患者24例,右側腰痛患者1例,乏力、食欲不振患者5例,消瘦、體質量下降患者4例,胃寒發熱患者2例,無病癥經體檢發現1例。30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伴有肝內膽管結石合并癥,2例患者有膽囊切除史;24例患者經乙型肝炎檢查結果為陰性,另6例患者經乙型肝炎檢查結果為陽性;24例患者經甲胎蛋白(AFP)檢查結果呈陰性;6例患者行實驗室腫瘤標志物檢查發現各腫瘤標志物指標有明顯升高,具體為:腫瘤抗原(CA19-9)為(68.3±3.5)U/mL(正常為35U/mL),癌抗原125(CA125)為(53.9±4.3)U/mL(正常為37U/mL),糖類抗原(CA242)(正常為35U/mL)。患者經手術病理學分析或肝穿刺活檢被診斷為肝內膽管細胞癌。
1.2 檢查方法 患者均行螺旋CT平面掃描與增強掃描,使用GE Optima64排螺旋CT檢查診斷。掃描時著重對患者上腹部進行連續掃描,掃描厚度為10mm,增強掃描層距為7mm,螺距為1。三期掃描用高壓注射器注射100mL非離子型對比劑,流速為2.2~2.5mL/s;后行動脈期延遲掃描,時長為25~30s,靜脈期延遲掃描時長為70s左右;延時期掃描時長為4min左右。
30例患者經螺旋CT檢查后27例患者可見明顯腫塊,腫瘤病灶直徑為3~14cm,14例病灶位于肝左葉(左外葉5例,左內葉5例,跨內外葉生長4例),肝右后葉8例,右前葉3例,1例位于肝門區,1例病灶多發。腫瘤病灶螺旋CT檢查征象表現為低密度或稍低密度影像(見圖1~2),且邊界清晰。經增強掃描22例患者征象典型,其中13例影像可見動脈期周邊輕度強化,延時期及靜脈期出現向心性強化,且伴有分隔樣或結節樣強化,病灶周圍血管擴張,9例患者動脈期影像可見病灶環狀強化,且周邊呈花邊樣,延時期及靜脈期強化,病灶中心未見強化但出現大面積低密度壞死。另8例征象不典型患者中3例患者并未見強化及膽管擴張,3例患者未見明顯腫塊但伴有輕度血管擴張,1例患者增強掃描可見肝外生長侵犯右腎上腺區域,1例患者伴多發性腫塊病灶。2例患者螺旋CT檢查未見腫塊病灶,征象可見肝內膽管輕度擴張。

圖1 1A與1B為典型膽管細胞癌,早期病灶有輕度強化,后期有延遲強化,且病灶有膽管擴張

圖2 2A與2B為典型膽管細胞癌,早期病灶周邊為環形強化,后期有延遲強化,且中心有大面積低密度壞死
現階段,肝內膽管細胞癌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4-5]。文獻報道,肝內膽管細胞癌作為一種癌前病變,其發病與肝內膽管結石基礎病有一定關系[6-7]。肝內膽管細胞癌臨床上分為腫塊型、腔內生長型及管壁浸潤型3大病變類型,各類型病變診斷法具體包括腫瘤外觀觀察、生長特征分析及影像學檢查等[8-10]。文獻報道,螺旋CT影像診斷法應用價值最為顯著[11]。
本研究結果表明,肝內膽管細胞癌行螺旋CT動態掃描診斷具有一定特異性。肝內膽管細胞癌行螺旋CT動態掃描均可見肝內類圓形或不規則形低密度腫塊,腫塊病灶邊緣清晰度較低,經增強掃描后可見動脈期周邊輕度強化,延時期及靜脈期出現向心性強化,且伴有分隔樣或結節樣強化,或病灶周圍血管擴張等征象。病灶內及周圍膽管擴張征象是膽管細胞癌臨床鑒別中較為典型的征象表現。本組30例患者中13例患者征象可見病灶內及周圍血管擴張,該典型征象出現率較高,且具有顯著的特異性。肝內膽管細胞癌臨床診斷中也會用到腫瘤標志物檢查,也具有較高的檢出率,可以將螺旋CT檢查技術與腫瘤標志物檢查結合診斷肝內膽管細胞癌,以提高病變檢出率。
[1] 彭德紅,肖立志,肖恩華,等.肝內膽管細胞癌的螺旋CT動態掃描及臨床表現特點分析[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1,21(1):51-54.
[2] 崔樹彥,劉蓮,劉燕超,等.病毒性肝病合并肝內膽管細胞癌的多期螺旋CT表現分析[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16(34):3846-3847.
[3] 易建瑋.CT動態增強掃描對周圍型肝內膽管細胞癌的診斷價值[J].中國醫藥指南,2013,12(6):425-426.
[4] 沈比先,成果,黎剛,等.動態螺旋CT對肝內膽管細胞癌的診斷價值探討[J].放射學實踐,2002,17(2):139-140.
[5] 嚴宗偉,張向群,彭劍峰,等.周圍型肝內膽管細胞癌的動態螺旋CT診斷[J].中國CT和MRI雜志,2007,5(2):32-33.
[6] 周建輝,李先明,陳華勇,等.肝門部膽管細胞癌CT表現分析[J].贛南醫學院學報,2010,30(4):529-530.
[7] 許華權,莊杰,章建軍,等.周圍型肝內膽管細胞癌的CT表現[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0,20(6):848-850.
[8] 黃斌,鐘醒懷,黃永杰,等.螺旋CT和MRI診斷肝內膽管細胞癌的價值[J].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2006,14(4):298-301.
[9] 任巖,冷冰,周鵬,等.螺旋CT多期增強掃描在肝內周圍型膽管細胞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13,24(7):512-514.
[10] 徐桂軍,朱建友,翟慎國,等.肝細胞癌與肝內周圍型膽管細胞癌的螺旋CT動態增強與病理分析[J].中華肝膽外科雜志,2010,16(4):253-256.
[11] 徐列印,邱維加,戴文海,等.64層螺旋CT在肝內膽管細胞癌術前分期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2012,20(6):416-418,420.
10.3969/j.issn.1009-4393.2015.4.047
云南 665000 云南省普洱市人民醫院放射科(田維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