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艷琴
切開引流加掛線術與切開引流術在肛周膿腫治療中的療效比較
粟艷琴
目的 比較切開引流加掛線術與切開引流術兩種手術方式在肛周膿腫治療中的療效。方法 將58例肛周膿腫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切開引流掛線組)和對照組(切開引流組),各29例,觀察組采用切開引流加掛線術,對照組采用切開引流術。術后隨訪1年,對2組的手術時間、創面愈合時間、膿腫復發率、肛瘺發生率、住院時間以及一次性治愈率等情況進行比較分析。結果 觀察組手術時間為(15.39±3.17)min,對照組手術時間為(14.83±2.91)min,2組患者手術時間相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觀察組創面愈合時間、住院時間、膿腫復發率、肛瘺發生率、一次性治愈率方面分別為(21.15±1.21)d、(17.18±1.37)d、0%、6.90%、93.10%,對照組創面愈合時間、住院時間、膿腫復發率、肛瘺發生率、一次性治愈率方面分別為(29.22±3.13)d、(25.43±2.15)d、31.03%、44.83%、48.28%,2組上述指標進行比較,觀察組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切開引流加掛線術治療肛周膿腫一次性治愈率高,膿腫復發率及肛瘺發生率均較低,術后恢復快,能有效減輕患者的痛苦、縮短住院時間、節約醫療成本,是目前治療肛周膿腫較為理想的手術方式。
肛周膿腫;切開引流術;掛線術
肛周膿腫是指肛管、直腸周圍軟組織內或其周圍間隙內發生急性化膿性感染,并形成膿腫,是常見的肛門直腸疾病。肛周膿腫的特點是可自行破潰,或在手術切開引流后易形成肛瘺[1]。目前肛周膿腫的主要治療方法就是切開排膿并引流,但此種手術方式的顯著弊端是復發及形成肛瘺幾率較高,從而需要二次手術,給患者帶來了極大的身心痛苦與經濟負擔[2]。本研究對肛周膿腫患者采取切開引流加掛線的手術方式進行治療,比較切開引流加掛線術與切開引流術兩種手術方式在肛周膿腫治療中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所選58例肛周膿腫患者均為2007年1月~2012年12月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附屬第一醫院肛腸科住院患者,擬行手術治療,術后全部隨訪12個月。按隨機原則將入選病例分為切開引流加掛線組和切開引流組,每組29例。切開掛線組男22例,女7例;平均年齡(32.5±5.7)歲,平均病程(6.1±2.7)d;肛周皮下膿腫15例,直腸黏膜下膿腫7例,坐骨直腸窩膿腫3例,肛管直腸后間隙膿腫4例。切開引流組男23例,女6例;平均年齡(32.1±5.9)歲,平均病程(5.9±2.8)d;肛周皮下膿腫14例,直腸黏膜下膿腫8例,坐骨直腸窩膿腫4例,肛管直腸后間隙膿腫3例。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膿腫部位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及排除標準[3]
1.2.1 診斷標準 肛周局部紅、腫、灼熱、疼痛,指診觸痛有或無波動感,彩超顯示肛周膿腫形成。
1.2.2 排除標準 除外Crohn病、潰瘍性結腸炎、骶尾骨骨髓炎、結核、直腸腫瘤等肛腸疾病以及糖尿病患者。
1.3 手術方法 2組患者均取截石位,采用靜脈麻醉加局部浸潤麻醉,常規消毒鋪巾。
1.3.1 觀察組:術者食指至肛門內進行探查,明確膿腫所在部位及范圍大小。肛門鏡下檢查膿腫部位肛竇處有無紅腫、感染、硬結、破潰、溢膿,用探針探尋內口并逐一清除干凈。于膿腫波動明顯處行放射狀切口(低位膿腫)或弧形切口(高位膿腫),無波動時用注射器抽取膿液以確定膿腫位置,依次切開皮膚及皮下組織,用止血鉗鈍性分離,徹底排膿后用食指探行膿腔走向并將膿腔間隔進行分離,清除壞死組織。用過氧化氫溶液、碘伏、0.9%氯化鈉注射液依次將膿腔沖洗干凈。在綁有橡皮筋的銀探針引導下尋找內口,在已破潰內口或膿腔最薄處穿出銀探針,將切口與內口間用7號絲線扎緊橡皮筋掛線,徹底止血,包扎、術畢。
1.3.2 對照組:切開引流方法同切開掛線組。
1.3.3 2組術后均靜脈滴注依替米星注射液及甲硝唑氯化鈉注射液1周,每天換藥直至傷口愈合。
1.4 療效評價標準[4]治愈:癥狀、體征均消失,無肛瘺及肛門失禁;好轉:癥狀改善,病灶縮小,可有暫時性的肛門失禁;未愈:癥狀及體征均無變化,肛門失禁。以治愈并隨訪6個月無復發視為一次性治愈。
1.5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組患者手術時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在創面愈合時間、膿腫復發率、肛瘺發生率、住院時間、一次性治愈率方面比較,觀察組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肛周膿腫患者手術效果比較
肛周膿腫起病急驟、發展迅速,部分患者特別是高位膿腫早期癥狀及病史不典型,容易誤診誤治。肛周膿腫一旦得到確診,應及時確定治療方案并盡快手術治療,避免因治療不及時或方法不得當而出現肛瘺。過去對于肛周膿腫的治療,往往是分期進行,先行膿腫切開引流術,以后待肛瘺形成再次手術治療,兩次手術不僅使患者痛苦不堪,也加重了其經濟負擔[5]。目前,一般將肛周膿腫與肛瘺看作一個疾病的兩個不同階段,將其按同一個疾病進行處理,切開膿腫引流之后再按照肛瘺進行肛瘺掛線術,在獲得引流的同時解決了瘺管,避免了肛瘺形成和再次手術,達到一次性根治的目的。
切開引流加掛線術治療肛周膿腫成功的關鍵在于:(1)對內口位置的準確探查定位并作出恰當的處理,因此在尋找內口的過程中需依規律利用探針沉著、冷靜、細致、輕柔地進行,避免粗暴處理而導致出現假內口。(2)手術成功的另一個關鍵就是避免皮膚表面的過早愈合,手術中凡士林紗條充填膿腔要充分,術后至少超過48h才能拔出凡士林紗條,確保膿腔得到充分支撐、膿液引流無死角,幫助術后傷口由淺到深、從里到外逐漸愈合[6]。(3)掛線有慢性組織切割的作用,可使括約肌或直腸環及組織周圍出現炎性粘連,防止括約肌或直腸環迅速收縮,從而有效避免大便失禁,亦可發揮內外引流兼顧的作用,使引流更加充分徹底,加速肉芽組織生成[7-8]。
在本研究中,58例肛腸膿腫患者,經過切開引流加掛線術治療后,臨床癥狀得到顯著改善,復發率及術后肛瘺形成率大大降低,提高了一次性治愈率,有效幫助患者在痛苦最小的情況下快速恢復健康,也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
[1] 李秀平.中西醫結合切開掛線與單純切開掛線治療肛周膿腫60例的對照觀察[J].浙江創傷外科,2011,16(2):183-184.
[2] 郝志國.切開引流加掛線術治療肛周膿腫臨床分析[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2,10(7):160-161.
[3] 李強,房潔渝.切開掛線術與切開引流術治療肛周膿腫比較[J].中外醫學研究,2011,9(27):19-20.
[4] 趙高超.一期切開掛線術治療肛周膿腫120例[J].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2012,15(11):909-910.
[5] 卜宏強,吳劉萍.切開引流加掛線術治療肛周膿腫36例[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19(4):470.
[6] 沈小斌.肛周膿腫一期手術治療體會[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0,8(13):80.
[7] 張光友,謝碧勇,張丹.中醫掛線療法治療肛腸病90例[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3,11(12):16.
[8] 陶昕.切開引流掛線術治療高位肛周膿腫32例療效觀察[J].當代醫學,2013,19(31):64-66.
10.3969/j.issn.1009-4393.2015.4.049
湖南 412008 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附屬第一醫院肛腸科(粟艷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