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愛秀
4種檢驗方法在細菌性陰道炎診斷中的臨床價值
韋愛秀
目的 分析4種檢測方法診斷細菌性陰道炎的價值。方法 選擇女性陰道分泌物標本21000份,分別采用pH值檢驗方法、線索細胞檢查法、胺試驗法和BV快速檢測法進行檢驗,比較4種結果的陽性檢出率。結果 21000份標本中最終確診細菌性陰道炎586例;線索細胞檢驗的陽性檢出率最高62.97%(369/586),其次是BV快速檢測法60.07%(352/586),胺試驗方法陽性檢出率53.24%(312/586),pH值測定陽性檢出率43.86%(257/586),其中線索細胞檢驗和BV快速檢測法陽性檢出率顯著高于胺試驗和pH值測定陽性檢出率(P<0.05)。結論 BV快速檢測方法準確、快速并且方便,是臨床檢驗細菌性陰道炎的首選方法;pH值檢測與胺試驗可聯合應用提高檢測率;線索細胞檢查可以作為細菌性陰道炎快速檢測方法的補充檢查方法。
細菌性陰道炎;pH值;胺試驗;BV快速檢測
細菌性陰道炎(bacterial vaginosis,BV)是育齡婦女常見的一種陰道感染性疾病,其主要是陰道內加德納菌與厭氧菌變多、乳酸桿菌減少,從而引起陰道內微生態平衡失調所致[1]。實驗室檢測結果是診斷該病的主要依據,目前臨床常用的實驗室檢測方法主要有陰道分泌物pH值檢測、線索細胞檢查、胺試驗法、BV快速檢測法等,為比較這幾種檢測方法的不同,本研究對本院近3年陰道分泌物檢驗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標本來源 2011年1月~2013年12月間柳江縣中醫醫院檢驗科共檢驗陰道分泌物標本21000份,標本均來源于到本院行體檢的女性,年齡16~60歲,平均(42.5±10.3)歲。所有體檢者均使用較長的消毒棉拭子從陰道后穹窿部位采集陰道分泌物,并將其放置在濃度為0.9%的氯化鈉溶液中作為檢驗標本。
1.2 檢驗方法
1.2.1 陰道分泌物的pH值檢驗方法 標本采集后立刻與窄譜pH 值試紙接觸,認真觀察試紙顏色變化,讀出pH值。按照pH值試紙上面的顏色變化與標準數值進行對比,當pH數值大于4.5時說明為陽性。
1.2.2 線索細胞檢查法 將待檢驗的標本以滾動方式涂抹在載玻片中形成均勻薄片,待其自然干燥后,進行革蘭染色,并且在油鏡下檢查。若鏡下見陰道鱗狀上皮細胞的呈現扁平碩大狀的細胞表面覆蓋很多革蘭陰性以及染色不確定的小桿菌與球桿菌,則判定為陽性。
1.2.3 胺試驗法 把待檢驗的標本放置在載玻片上面,加入1滴濃度為10%的KOH溶液,立即聞其氣味,若聞到一股魚腥樣氣味或者胺味時說明胺試驗為陽性。
1.2.4 BV快速檢測法 運用BV快速檢測試劑盒,依據試劑盒上面的說明書檢驗標本,若檢測管或者棉拭子上面顯示藍色或者綠色時,說明為陽性。若檢測管中顯示為黃色時,說明為陰性。
1.3 統計學方法 數據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7.0處理,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臨床診斷,21000份標本中最終確診細菌性陰道炎586例。與最終診斷結果比較,線索細胞檢驗的陽性檢出率最高,達到62.97%,其次是BV快速檢測法,達到60.07%。其中線索細胞檢驗和BV快速檢測法陽性檢出率顯著高于胺試驗和pH值測定陽性檢出率(P<0.05),線索細胞檢驗與BV快速檢測法陽性檢出率無顯著差異,胺試驗與pH值測定陽性檢出率無顯著差異。見表1。

表1 4種檢驗方法檢測結果比較[n(%)]
細菌性陰道炎是一種由陰道加特納菌和一些厭氧菌混合感染而引起陰道黏膜炎癥變化形成的陰道炎,主要是由于陰道正常菌群的生態平衡出現紊亂所致[2]。該病為陰道炎中常見的一種,由于其與不良妊娠以及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密切相關,近幾年來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細菌性陰道炎部分患者無癥狀,有癥狀者可表現為陰道分泌物增多,陰道灼熱感、瘙癢,有魚腥臭味的灰白色的陰道分泌物。細菌性陰道炎患者陰道乳酸桿菌數量減少、加德納菌及其它厭氧菌的菌群數量增多,由于加德納菌及其它厭氧菌可產生腐胺或者尸胺等易揮發性胺類,使得陰道內的pH數值升高,進而抑制乳酸桿菌的繁殖,促使陰道分泌物增多[3-4]。
根據細菌性陰道炎的特點臨床常用陰道分泌物pH值檢測、線索細胞檢查、胺試驗法、BV快速檢測方法4種檢驗方法[5-6]。其中陰道分泌物pH值檢測方法主要利用細菌性陰道炎陰道pH值增大的原理實施檢驗,操作十分簡單,敏感度較高,但特異性相對較低,當遇到患者陰道分泌物摻雜經血、滴蟲感染情況時,pH數值也會增大,因此這種方法只可以作為診斷細菌性陰道炎患者的輔助指標之一[7-8]。細菌性陰道炎患者的陰道正常菌群會發生一定的變化,并且過度生長的陰道加德納菌及厭氧菌會緊緊依附在陰道鱗狀上皮細胞表面,促使細胞邊緣呈現鋸齒狀,形成特殊形狀的線索細胞。利用線索細胞鏡檢查就能看到患者鱗狀上皮細胞表面覆蓋的厭氧菌,并且當線索細胞占據所有上皮細胞的20%以上時可以作為診斷細菌性陰道炎的標準,這種檢驗方法的敏感性、特異性較高,但是操作復雜,所需時間較長,一般被臨床當作排除疑似病例的確診方法。胺試驗法主要通過患者陰道厭氧菌、加特納菌以及支原體等各種微生物過度生長,在患者分泌物中加入濃度為10%的KOH溶液,釋放游離胺,進而散發出魚腥樣氣味的原理進行檢測,操作相對簡單,敏感度高,但容易受到標本污染的影響,如當性交后精液進入陰道也會釋放出胺味,因此在檢測之前需要排除近期內性交情況。BV快速檢測法主要通過BV檢測試劑盒進行檢驗,檢出率和線索細胞檢測方法無顯著差異,并且快速、簡單,是臨床檢驗細菌性陰道炎的首選方法。
總之,BV快速檢測方法準確、快速并且方便,是臨床檢驗細菌性陰道炎的首選方法;pH值檢測與胺試驗可聯合應用提高檢測率;線索細胞檢查可以作為細菌性陰道炎快速檢測方法的補充檢查方法運用。
[1] 曹敏敏.甲硝唑配合克癢舒洗液治療細菌性陰道炎144例療效觀察[J].當代醫學,2013,19(13):108.
[2] 劉雪梅,唐正宇,謝良依,等.應用多重PCR檢測細菌性陰道炎支原體[J].當代醫學,2010,16(12):147-148.
[3] 董建紅,菅敏,楊宗軍,等.細菌性陰道炎陰道分泌物臨床檢測分析[J].現代醫藥衛生,2010,26(19):2917-2918.
[4] 劉奇.陰道分泌物常規檢查分析120例[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22):300.
[5] 鐘里華.156例婦女陰道細菌臨床檢驗方法的比較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9):553-554.
[6] 劉劍.分析常用的四種檢驗方法在細菌性陰道炎診斷中的臨床價值[J].中國實用醫藥,2013,8(33):53-54.
[7] 楊雨.陰道細菌臨床檢驗方法的比較分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 2014,8(1):73-74.
[8] 祁志芳,楊柳,韓志偉,等.細菌性陰道炎檢測的臨床價值[J].中外健康文摘,2010,7(36):171-172.
10.3969/j.issn.1009-4393.2015.4.050
廣西 545100 柳江縣中醫醫院檢驗科 (韋愛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