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翠連
甲氨蝶呤聯合米非司酮治療宮外孕臨床效果分析
馮翠連
目的 觀察甲氨蝶呤聯合米非司酮在宮外孕治療中的效果。方法 選擇38例宮外孕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n=19)。對照組單用米非司酮治療,于飯前2h空腹服用,連續治療7d。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甲氨蝶呤治療,用法用量:50mg/d,肌注,連續治療7d。比較2組治療效果,治療前后血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B超盆腔包塊改善情況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治療治愈率(94.7%)顯著高于對照組(73.7%)(P<0.05);2組治療后血β-HCG(1235±136)IU/L、盆腔包塊(1.6±0.4)cm顯著低于治療前,觀察組改善效果更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 甲氨蝶呤+米非司酮治療宮外孕療效顯著,可顯著減低β-HCG水平,縮小包塊。
甲氨蝶呤;米非司酮;宮外孕
宮外孕是指女性受孕后孕卵在子宮腔外著床發育的異常妊娠過程,多見于輸卵管部位,治療不及時可導致產婦休克,甚至危及產婦生命[1]。導致宮外孕的常見病因為輸卵管管腔或周圍炎癥,輸卵管管腔通暢不佳阻礙孕卵的正常運行,從而使受精卵在輸卵管內停留、著床、發育,最終導致輸卵管妊娠流產或破裂[2]。藥物保守治療因可保留產婦生育功能,避免手術給患者造成的創傷,越來越多地應用于宮外孕的臨床治療中[3]。為探討甲氨蝶呤聯合米非司酮治療宮外孕的臨床效果,本研究選擇宮外孕患者38例為研究對象,觀察其治療效果及治療前后臨床指標改善情況,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選擇2012年9月~2014年8月陜西省延安市延川縣婦幼保健院婦產科收治的38例宮外孕患者,入院時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下腹脹、腹痛及停經癥狀,符合以下診斷標準[4]:出現異位妊娠包塊≤4cm,經B超檢查輸卵管妊娠未破裂,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2200U/L,無明顯內出血,肝腎功能正常,生命體征穩定。采用簡單隨機化分組法將38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19例。對照組年齡21~35歲,平均年齡(28.4±5.2)歲,包塊大小(3.2±0.3)cm,停經時間(28.6±3.2)d,3例有異位妊娠史,帶節育環2例。觀察組年齡22~36歲,平均年齡(27.2±5.4)歲,包塊大小(3.1±0.5)cm,停經時間(29.1±3.7)d,帶節育環1例,3例有異位妊娠史。2組患者的病情、停經時間、包塊大小等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單用米非司酮(湖北葛店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批號:20100304)治療,于飯前2h空腹服用,第
1天服用:150mg/d,第2、3天分2次服用,服用劑量:75mg/次。3d總量不超450mg;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甲氨蝶呤(上海信誼藥廠有限公司,批號:20081124)治療,用法用量:50mg/d,肌注,連續治療7d后,查β-HCG下降<15%,再重復治療1次。
1.3 療效觀察指標與評價標準 觀察2組患者患者在治療期間的下腹痛、陰道流血情況及生命體征等。患者經治療后,臨床癥狀、體征消失,B超示包塊明顯縮小或消失,查血降至正常水平為治愈;治療期間出現宮外孕皸裂或流產或血β-HCG持續升高、無變化或盆腔包塊增大符合3項其中的1項則視為無效[5]。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正態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治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宮外孕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2.2 2組治療前后血β-HCG、盆腔包塊比較 2組治療后血β-HCG、盆腔包塊顯著低于治療前,觀察組改善效果更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宮外孕患者治療前后血β-HCG、盆腔包塊比較(x±s)
2.3 2組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比較 對照組治療過程中出現胃腸不適1例,皮疹1例,肝功能異常1例,白細胞減少2例,不良反應發生率26.3%。觀察組治療過程中出現胃腸不適1例,口腔潰瘍1例,肝功能異常1例,白細胞減少2例,不良反應發生率26.3%。2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臨床研究表明[6],我國女性宮外孕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而要求保留輸卵管功能及未育的年輕女性,臨床主張行保守治療,可避免手術對患者機體的損傷,也可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本組患者入院時均診斷為宮外孕,且包塊直徑小于4cm,未見明顯內出血,輸卵管妊娠未發生破裂或流產,均選擇藥物保守治療。
目前臨床治療宮外孕的藥物有前列腺素、米非司酮、甲氨蝶呤等,其中米非司酮、甲氨蝶呤在臨床中應用較多,療效亦十分顯著[7]。米非司酮為抗孕激素、糖皮質激素作用藥物,可通過競爭孕酮受體而拮抗孕酮活性,發揮阻斷孕酮,殺死胚胎、促進胚胎排出的作用。此外,還可促進子宮內膜釋放內源性前列腺素,促進宮頸軟化,誘發宮縮。甲氨蝶呤為嘧啶類抗葉酸藥物,可抑制細胞核酸合成,抑制細胞增殖。可迅速抑制胎盤滋養層細胞,使胚胎絨毛組織發生變性、壞死、脫落,最終導致胚胎死亡[8]。
本研究中,采用甲氨蝶呤聯合米非司酮治療宮外孕,結果顯示,觀察組治愈率達94.7%顯著高于單用米非司酮治療(73.7%),提示聯合治療組治愈效果更顯著(P<0.05)。觀察組血
β-HCG(1235±136)IU/L、盆腔包塊(1.6±0.4)cm改善更顯著(P<0.05),血β-HCG為妊娠失敗的較靈敏的指標,異位妊娠患者血清β-HCG水平較未孕組顯著升高,但明顯低于正常早孕產婦。可能與異位妊娠患者孕卵著床部位血流供應差,絨毛膜細胞營養供應不組,孕卵著床部位狹窄,不利于胚胎正常發育有關。聯用組不增加不良反應發生率,安全性佳。
綜上所述,兩種藥物的聯用時,通過多種不同作用機制共同作用于胚胎,治療效果更顯著。
[1] 劉紅梅.應用甲氨蝶呤聯合米非司酮治療宮外孕60例的臨床療效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4,25(6):1222-1224.
[2] 胡方慧,全啟花,梁莉,等.甲氨蝶呤聯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療宮外孕的臨床應用觀察[J].黑龍江醫藥,2014,27(2):359-361.
[3] 段雯.甲氨蝶呤聯合米非司酮治療宮外孕的臨床療效[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8):99-100.
[4] 王萍華.甲氨蝶呤聯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療宮外孕的療效及護理[J].贛南醫學院學報,2013,33(3):461-462.
[5] 甄波.甲氨蝶呤聯合米非司酮治療宮外孕的療效評價[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3,22(6):84.
[6] 安春利.甲氨蝶呤聯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療宮外孕的療效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7):586-587.
[7] 劉小英,鄒秋.米非司酮聯合甲氨蝶呤與單純甲氨蝶呤治療宮外孕的臨床療效分析[J].當代醫學,2012,18(5):143-144.
[8] 吳鵬鷹.米非司酮聯合甲氨蝶呤治療宮外孕的療效分析[J].中國醫學工程,2014,22(9):151-152.
10.3969/j.issn.1009-4393.2015.4.086
陜西 717200 陜西省延安市延川縣婦幼保健院婦產科 (馮翠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