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明
美托洛爾與苯那普利對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的療效探討
黃大明
目的 探討美托洛爾與苯那普利在臨床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過程中的實際治療效果差異,從而為相關研究提供支持。方法 選取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颊?16例,隨機分為2組(n=58)。治療組給予美托洛爾,對照組給予苯那普利,治療12周后比較2組患者的心率、射血分數和QTc水平及整體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2組研究對象實施不同臨床治療方法后,在心率、射血分數和QTc等3項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療組3項指標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臨床針對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颊邔嵤┲委煹膶嶋H過程中,與采用苯那普利治療方法相比較,采用美托洛爾治療方法的臨床治療效果更好,是臨床針對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颊邔嵤┲委煹睦硐脒x擇。
美托洛爾;苯那普利;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
采用美托洛爾與苯那普利針對患者實施治療均能取得一定的臨床治療效果。為了進一步探究美托洛爾與苯那普利在臨床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過程中的實際治療效果差異,從而為相關研究提供支持[1]。本研究對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116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1月~2013年1月廣州市越秀區華山醫院心內科收治的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16例,其中男66例,女50例,平均年齡(52.34±6.47)歲,隨機分為2組(n=58)。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給予美托洛爾12.5~100mg/d,對照組給予苯那普利10 mg/d,療程12周[2]。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2組研究對象實施不同臨床治療方法后的心率(次/min)、射血分數(%)和QTc(ms)水平以及整體臨床治療效果[3]。
1.4 療效評價標準 (1)顯效:頻發多源性室早或室早連發數量減少80%,室性心動過速減少多大于或等于90%,無阿斯發作,心功能改善大于或等于II級,癥狀體征基本消失;(2)有效:頻發多源性室早或室早連發數量減少大于或等于70%,室性心動過速減少大于或等于90%,無阿斯發作,心功能改善I級或以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3)無效:未達上述標準??傆行?(顯效+有效)/各組病例總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11.5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正態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2組正態計量數據的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心臟相關臨床指標比較 實施不同臨床治療前,2組患者心率、射血分數和QTc等3項指標上,差別不大,且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實施不同臨床治療后,2組患者心率、射血分數和QTc等3項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組間比較,治療組患者3項指標均顯著的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心臟相關指標比較(x±s)
2.2 2組患者整體治療效果比較 治療組總有效率96.55%,對照組總有效率77.59%,治療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整體治療效果比較[n(%)]
從臨床數據和統計資料結果上分析[3-5]:室性心律失常屬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較為常見的臨床癥狀,尤其是對于左心功能不全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來說,其情況則更為嚴重。患者發病后的臨床死亡率水平相對更高,可以達到百分之四十以上。由此可見,臨床針對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的相關臨床治療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和理論研究價值。
現代的醫學觀點和實驗室數據研究結果證實[5-7]:ACEI及β受體阻滯劑已經成為針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實施臨床治療的首選藥物,相關患者在沒有明顯禁忌證的情況應盡量在患者發病初期給予及時和有針對性的治療。從臨床病例報道上看,一般情況下患者實施12個月持續治療后,可以發揮逆轉心室重塑的功效。因此,這種臨床治療方法已經成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常規臨床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研究對象分別采用美托洛爾和苯那普利持續治療12周后,相關患者的心功能均獲得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相關指標恢復迅速。但分組比較分析,可以明顯看出美托洛爾在臨床治療過程中的比較優勢:(1)2組研究對象實施不同臨床治療方法后,在心率、射血分數和QTc等項目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數據組間比較,治療組患者3項指標均顯著的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總有效率組間比較,治療組患者總有效率水平顯著的高于對照組患者,且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進一步研究后發現[8-10],充血性心衰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發生機制是觸發活動,而美托洛爾可競爭性地阻滯兒茶酚胺所誘發的心臟起搏細胞電位的觸發活動。由此,從細胞機制闡明β受體阻滯劑具有封閉阻滯室性心律失常的獨特效應。
綜上所述,臨床針對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颊邔嵤┲委煹膶嶋H過程中,與采用苯那普利治療方法相比較,采用美托洛爾治療方法的臨床治療效果更好,是臨床針對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實施治療的理想選擇。
[1] 劉唐威.心力衰竭與致命心律失常的救治[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09,18(8):796-797.
[2] 沈法榮,金紅峰.心力衰竭并發的常見心律失常[J].中華心律失常學雜志,2008,12(3):230-233.
[3] 姚強,喻良波,吳中松,等.胺碘酮治療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臨床觀察[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4,32(z1):582-583.
[4] 劉育,夏文芳,李海濤,等.抑制NADPH氧化酶拮抗兔心力衰竭后室性心律失常[J].中華心律失常學雜志,2013,17(2):149-153.
[5] 代子玄,于勝波,崔紅營,等.慢性收縮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特點及影響因素[J].中華心律失常學雜志,2012,16(5):365-368.
[6] 于勝波,黃鶴,崔紅營,等.湖北地區慢性收縮性心力衰竭患者房性心律失常分布調查[J].中華心律失常學雜志,2011,15(6):405-408.
[7] 劉韜,秦牧,陳陣,等.慢性心力衰竭兔離體心室電整復性變化對室性心律失常的影響[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2,40(6):467-472.
[8] 譚團團,于勝波,包明威,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QT間期頻率依賴性與室性心律失常的關系[J].中華心律失常學雜志,2011,15(2):128-131.
[9] 李曉東,王建春,葉琳,等.卡維地洛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颊哐迥I上腺素受體自身抗體的影響[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0,38(7):584-587.
[10] 江洪,易春峰,李元紅.胺碘酮聯合美托洛爾治療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療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3(21):9649-9655.
10.3969/j.issn.1009-4393.2015.4.091
廣東 510030 廣州市越秀區華山醫院心內科 (黃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