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
兩種藥物在口腔局部浸潤麻醉中的應用對比觀察
李欣
目的 探討鹽酸甲哌卡因/腎上腺素注射液與利多卡因在口腔局部浸潤麻醉中的應用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72例牙髓炎或需要拔除牙齒的患者,患者均進行口腔局部浸潤麻醉,共計300顆患牙,按患者入院治療先后順序,隨機分為研究組(n=135)和對照組(n=137)。研究組患者采用鹽酸甲哌卡因/腎上腺素注射液麻醉處理,對照組患者采用利多卡因麻醉處理,比較2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麻醉起效時間以及術中患者情況。結果 在麻醉持續時間及術中患者心率及血壓的控制上,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比較2組麻醉效果,研究組總有效為100%,對照組為91.2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比較2組患者麻醉起效所需時間,研究組為(1.5±0.4)min,對照組為(5.2±0.5)min,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口腔局部浸潤麻醉中應用鹽酸甲哌卡因/腎上腺素注射液,臨床麻醉效果確切,且麻醉起效及患者術中控制較好。
鹽酸甲哌卡因/腎上腺素注射液;利多卡因;麻醉
對于口腔科疾病的治療,為達到明確療效,如牙髓炎或需要拔除牙齒的患者多需要進行手術治療,由于牙神經較為敏感,多需要進行口腔麻醉,利多卡因作為臨床常用的麻醉劑在臨床應用廣泛。鹽酸甲哌卡因/腎上腺素注射液作為一種新型麻醉劑,以其良好的麻醉效果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本研究選取135例需要牙髓炎或需要拔除牙齒的患者,進行鹽酸甲哌卡因/腎上腺素注射液口腔局部浸潤麻醉的對比研究,臨床療效較好,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272例患者系遼寧省錦州市口腔醫院2012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牙髓炎或需要拔除牙齒患者,其中180例牙髓炎患者,92例需要拔除牙齒的患者。其中男156例,女116例,年齡7~65歲,平均年齡(37.5±7.5)歲。272例患者共有300顆患牙,上頜前牙52顆,上頜后牙82顆,下頜前牙60顆,下頜后牙106顆;口內治療190顆,口外治療110顆。按患者入院治療先后順序,隨機分為研究組(n=135)和對照組(n=137)。2組在患者年齡、病情、病程表現上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有可比性。排除標準:(1)未見心肺功能障礙;(2)治療期間合并癥狀(高血壓)未見好轉。
1.2 麻醉方法 研究組135例患者采用鹽酸甲哌卡因/腎上腺素注射液麻醉處理,具體為鹽酸甲哌卡因,法國SEPI'ODONT公司生產(口腔麻醉專用),行局部麻醉,于患牙前庭溝黏膜處行進針,若未見回血則表明進針正常,注射量為唇(頰)側1.3mL,舌(腭)側0.2mL,嚴格控制注射速度,0.025mL/s即可[2]。對照組137例患者采用利多卡因麻醉處理,常規局麻處理,治療牙的前庭溝黏膜轉折處進針,回抽無血,注射量為唇(頰)側1.5~2mL,舌(腭)側0.3~0.5mL[3]。
1.3 療效評價標準 比較2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麻醉起效時間以及術中患者情況。麻醉效果分級標準以患者主觀感受為主。分為4級。l級為完全麻醉:術中患者的面部表情未見異常,對疼痛的敏感程度低。2級為良好麻醉:術中對疼痛的可感性較低,為對手術造成影響。3級為有效麻醉:患者對疼痛的可感性較高,但在耐受范圍內,能夠保證手術正常進行。4級為無效麻醉:出現劇烈疼痛癥狀,對手術的正常進行造成影響[1]。由患者報告局部麻醉感開始及消失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用“x±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麻醉效果及麻醉起效時間的比較上,研究組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麻醉持續時間及術中患者心率及血壓的控制上,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表2。

表1 2組牙髓炎或需要拔除牙齒患者麻醉效果比較[n(%)]

表2 2組牙髓炎或需要拔除牙齒患者麻醉起效比較
臨床研究表明[2],口腔疾病往往到導致患者伴隨出現不同程度的不適感,容易對患者的生存質量造成影響。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口腔疾病的無痛治療也得到了較大發展。現階段,臨床上麻醉藥物的類型呈逐漸增多,且不同藥物的臨床療效也存在較大的差異[3]。
所謂無痛治療主要是先行口腔局部麻醉在進行臨床治療,即利用局部麻醉藥物暫時阻斷機體一定區域內神經末梢和纖維的感覺傳導,從而使該區疼痛消失,使患者局部無痛,即除痛覺消失外,其他感覺如觸壓、溫度覺仍存在;患者仍保持清醒的意識[4]。對于口腔局部麻醉藥物的選擇,臨床傳統藥劑為利多卡因,但現階段隨著局部麻醉藥劑的不斷開發,新型麻醉藥劑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5]。
鹽酸甲哌卡因/腎上腺素注射液屬于新型的麻醉藥物。該藥物治療期間,能夠在短時間作用于神經,阻礙其正常傳導[6]。同時,鹽酸甲哌卡因以及腎上腺素聯合注射期間,能夠抑制運行速度,能夠延長其作用于神經的系統的時間,不僅能夠提高麻醉效果,還能夠降低其使用量,提高臨床治療的安全性[7]。鹽酸甲哌卡因對人體的毒性相比利多卡因和普魯卡因更小,現階段其主要用于口腔及牙科治療中的局部浸潤麻醉(神經傳導阻滯型)。本研究272例需要牙髓炎或需要拔除牙齒的患者,進行鹽酸甲哌卡因/腎上腺素注射液與利多卡因在口腔局部浸潤麻醉的對比研究,麻醉效果及麻醉起效時間比較,鹽酸甲哌卡因/腎上腺素注射液組優于利多卡因,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麻醉持續時間及術中患者心率及血壓的控制上,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這說明,在口腔局部浸潤麻醉中應用鹽酸甲哌卡因/腎上腺素注射液,臨床麻醉效果確切,且麻醉起效及患者術中控制較好,可應用于臨床。既往研究表明,患者入院治療期間,取鹽酸甲哌卡因/腎上腺素注射液行局部麻醉,能夠減少對其血管的影響,能夠提高臨床治療安全性[8],本研究結果與此相符。
綜上所述,需要牙髓炎或需要拔除牙齒的患者入院治療期間,應用鹽酸甲哌卡因/腎上腺素注射液行局部浸潤麻醉,具有較好的麻醉效果。
[1] 曾雄群,劉紫嬙.斯康杜尼局部浸潤麻醉在牙髓炎治療中的臨床觀察[J].廣東牙病防治,2005,12(4):282-283.
[2] 李師勇,劉宇,劉榮森.斯康杜尼對老年人牙髓治療的麻醉效果評價[J].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志,2005,3(2):78-80.
[3] 宣國君.斯康杜尼在活髓牙牙體預備中的應用[J].臨床口腔醫學雜志,2007,23(3):190-191.
[4] 張雪晶.兩種麻藥在活髓牙牙體預備中麻醉效果的臨床觀察[J].遵義醫學院學報,2010,33(3):232-233.
[5] 何萍,王盡堯.牙髄治療中斯康杜尼的應用[J].口腔醫學,2010,10(8):511-512.
[6] 吳春梅.斯康杜尼與利多卡因在口腔局部浸潤麻醉中的應用觀察[J].口腔醫學,2011,11(8):503-504.
[7] 李風華.斯康杜尼與腎上腺素利多卡因在老年拔牙麻醉中的臨床效果比較[J].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志,2011,6(3):164-167.
[8] 陳丹宇,符起亞,龐紅霞.斯康杜尼局部浸潤麻醉在下頜磨牙急性牙髓炎治療中的臨床應用[J].海南醫學,2013,26(7):989-990.
10.3969/j.issn.1009-4393.2015.4.098
遼寧 121000 遼寧省錦州市口腔醫院(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