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胡奕芳 湯光賢
腹腔鏡卵巢囊腫剔除術不同止血方式對卵巢良性腫瘤患者卵巢功能的影響研究
李靜 胡奕芳 湯光賢
目的 分析腹腔鏡卵巢囊腫剔除術不同止血方式對卵巢良性腫瘤患者卵巢功能的影響。方法 將88例行腹腔鏡卵巢囊腫剔除術的卵巢良性腫瘤患者按照術中不同止血方式分為2組,各44例,A組行縫合止血,B組行雙極電凝止血,觀察2組患者術中手術情況、卵巢儲備功能情況等。結果 A組患者手術時間(52.4±12.5)min長于B組的(40.8±10.6)min(P<0.05);出血量(83.6±20.8)mL多于B組(59.4±18.2)mL(P<0.05);A組住院時間為(7.8±1.9)d,B組住院時間為(7.5±1.6)d,2組患者住院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A組術后激素變化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優于B組(P<0.05);A組術前(6.8±1.2)F0,術后(5.6±1.4)F0;B組術前(6.5±1.3)F0,術后(3.4±1.5)F0;2組術后對比A組患側卵巢竇卵泡數高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7.112,P<0.05)。A組術前子宮截面面積(4.1±1.5)cm2,B組術前子宮截面面積為(4.0±1.4)cm2;A組術后子宮截面面積(4.2±1.4)cm2,B組術后子宮截面面積為(4.1±1.5)cm2;2組患者手術前后子宮截面面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A組患者術前PSV(12.6±1.6)cm/s與
B組患者的(12.5±1.5)cm/s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術后3個月A組患者PSV為(11.8±1.4)cm/s顯著優于B組患者的(5.9±1.5)cm/s(P<0.05)。結論腹腔鏡卵巢囊腫剔除術治療卵巢良性腫瘤,術中縫合止血方式雖然會相對延長手術時間,增加術中出血量,但對卵巢功能影響較小,術后子宮恢復較好,對卵巢功能影響較小,值得臨床應用及推廣。
腹腔鏡卵巢囊腫剔除術;卵巢良性腫瘤;卵巢功能
卵巢良性腫瘤是現今危害女性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腹腔鏡卵巢囊腫剔除術是目前治療卵巢良性腫瘤的常用術式[1],效果顯著。而卵巢囊腫剔除術對女性卵巢功能的影響一直是臨床重點關注問題,應注重手術各個環節,避免對卵巢功能造成影響[2]。腹腔鏡卵巢囊腫剔除術止血方式有縫合止血及雙極電凝止血。研究表明[3],腹腔鏡卵巢囊腫剔除術不同止血方式對卵巢功能有一定的影響。為探析腹腔鏡卵巢囊腫剔除術的不同止血方式對卵巢功能的影響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現本研究以88例卵巢良性囊腫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術中分別采取縫合止血和雙極電凝止血,其卵巢功能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5月~2014年8月行腹腔鏡卵巢囊腫剔除術的88例卵巢良性腫瘤患者,年齡20~38歲,平均(28.9±2.1)歲;術前近6個月未服用激素;月經正常、無潮熱癥狀;未合并其他臟器疾病、惡性腫瘤患者;術中經冰凍病理及術后病理確診為良性卵巢腫瘤;所有患者均為單側發病,其中左側46例,右側42例,卵巢囊腫直徑51~80mm,平均直徑(60.9±3.8)mm;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A、B2組,各44例,2組患者發病部位、卵巢囊腫直徑等基線資料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進行對比。
1.2 手術方法 2組患者均實施腹腔鏡下卵巢囊腫剔除術治療,取全麻,行常規三孔法,建立12~14mmHg氣腹,置入Trocar腹腔鏡,于左、右下腹分別置入套管,通過腹腔鏡仔細探查患者盆腔、腹腔情況,明確盆腔組織粘連程度,了解囊腫體積、活動度,確定表面有無贅生物,固定卵巢囊腫,在卵巢囊腫與卵巢正常組織交界處以單極電鉤切開卵巢皮質至囊壁,取彎鉗對皮質與囊腫壁鈍性分離,逐步完整剔除囊腫,取出腫物。A組患者行縫合止血,囊腫剔除后以2號薇喬線縫合卵巢剝離面,B組患者經雙極電凝,期間發現出血點及時電凝,電凝功率25W,電凝時間1~2s。
1.3 觀察指標 觀察2組患者的手術情況,包括手術時間、出血量以及出院時間。卵巢功能儲備情況測定,包括測定2組患者術前、術后3個月的血清卵泡刺激素(FSH)、促黃體生成素(LH)和雌二醇(E2),并觀察患側卵巢竇卵泡數。采用多普勒彩超觀察2組患者的卵巢截面面積與收縮期血流峰值流速(PSV)。
1.4 臨床療效評估標準 女性血清卵泡刺激素(FSH)正常值:5~40IU/L;促黃體生成素(LH)正常值:5~25IU/L;雌二醇(E2)正常值:非排卵期一般為48~521pg/L。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處理本次研究中的數據,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使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手術情況對比 A組患者手術時間較B組更長,出血量更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住院時間2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 2組患者手術前后性激素變化對比 2組患者術前FSH、LH、E2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術后3個月FSH升高,LH、E2降低,A、B 2組術后3個月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2組患者手術情況對比(x±s)

表2 2組患者手術前后性激素變化對比(x±s)
2.3 2組手術前后患側卵巢竇卵泡數對比 A組術前(6.8±1.2)F0,術后(5.6±1.4)F0;B組術前(6.5±1.3)F0,術后(3.4±1.5)F0;2組術后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7.112,P<0.05)。
2.4 2組患者血流情況 2組患者手術前后子宮截面面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A組患者術前PSV與B組患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術后3個月A組患者PSV顯著優于B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3 2組患者子宮血流情況上對比(x±s)
卵巢是女性重要性腺器官,卵巢良性腫瘤是影響女性身心健康、威脅女性生命安全的常見婦科疾病。手術是治療卵巢良性腫瘤的主要手段,開腹手術是既往治療卵巢良性腫瘤的傳統方法,可有效提出囊腫,效果顯著,但開腹有手術創傷大、術中出血量多、并發癥多等缺點,使開腹手術的實施受到一定限制[4-5]。腹腔鏡卵巢囊腫剔除術屬于微創技術,出血量少,創傷輕,可促進患者術后較快恢復,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在治療卵巢良性腫瘤方面起到顯著作用。
隨著腹腔鏡手術的不斷成熟,在臨床上運用越來越廣泛。在腹腔鏡手術治療卵巢良性腫瘤時如何分離腫瘤與周圍組織是關鍵[6],若腫瘤壁與卵巢緊密相連,則在剝離腫瘤的過程中會出現創面大量出血的可能,需要及時止血。目前臨床上在腹腔鏡治療良性卵巢腫瘤時常用的止血方法包括縫合止血及電凝止血。縫合止血是最傳統的止血方式之一,其安全可靠,對卵巢起到一定保護作用。但有研究發現[7],由于縫合止血需要較強的基本功,對術者要求較高,且縫合過程耗時較長,出血量相對較多。電凝止血是目前較為先進的止血方式,通過熱凝效應起到止血作用,操作方便簡單,止血迅速。雖然目前沒有研究表明兩種止血方式對患者出院時間有所影響,但部分學者認為[8],電凝止血手術時間短、出血少,更加值得臨床推廣。本文研究中表1可見,A組患者手術時間長于B組,且出血量明顯多于B組(P<0.05)。結果提示縫合止血手術時間相對較長,出血量較多,與上述研究一致。但有學者發現,使用電凝止血時會破壞卵巢的局部組織,雖然達到止血效果,但由于對周圍組織熱損傷較大,容易引起再出血的發生。而還有研究表明,過度電凝止血容易對卵巢皮質組織造成損傷,引起卵巢功能的減退。故腹腔鏡卵巢良性腫瘤剝離術的止血方式選擇在臨床上存在較大爭議。
目前人們對卵巢良性腫瘤剔除術后卵巢功能較為重視,術后近期都會影響患者卵巢功能,致E2降低,FSH、LH升高,少數患者會出現月經改變。且囊腫剔除術會破壞少量卵巢組織,或使少量正常卵巢組織切除,使卵巢功能受到影響。故有關專家學者認為,如何選擇止血方式應該觀察止血方式對卵巢功能的影響程度。有學者在研究兩種止血方式時發現,由于電凝止血需要灼燒局部卵巢組織,對卵巢內激素水平的影響較為嚴重。在電凝止血后,患者出現E2大幅度下降,FSH及LH大幅升高的癥狀[8]。而多數電凝止血的研究中均表明此結果。在本文研究中表2可見,2組患者術后3個月FSH升高,E2、LH降低,A組患者術后FSH、LH、E2指標與術前相比無顯著變化,其激素水平優于B組(P<0.05)。結果提示,術中縫合止血對卵巢功能的影響低于電凝止血,可在很大程度上保護卵巢正常功能。其原因是縫合止血能夠避免電凝止血造成卵巢表面的焦痂損傷,使卵巢維持正常血供,避免卵巢表面皮質缺血壞死,維持卵巢正常功能,與目前研究相符。卵泡數是卵巢功能的觀察指標之一,也是預測卵巢反應的重要指標[9],通常竇卵泡數低于3個時,妊娠較為困難。本文在研究2組患者手術前后卵泡數時發現,A組患者術后患側卵巢竇卵泡數高于B組(P<0.05)。結果提示,縫合止血則避免對卵巢組織造成損傷,對卵巢功能影響較小。
目前臨床上對于卵巢功能檢查不僅包括血清學指標,還包括多普勒彩超對卵巢血流情況的檢查。在早卵泡期應用經陰道彩色超聲多普勒觀察卵巢基質血流,可預測卵巢對促排卵的反應情況。在基礎狀態下,卵巢基質血管收縮期血流速率峰值與隨后的卵泡反應情況密切相關,而在正常周期中,優勢卵泡部位卵巢基質血流較同位點早卵泡期升高,與血清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成正相關。侯湘平等報道[10],卵巢血流供應情況對卵巢有較為顯著的影響,一般來說血流豐富的卵巢功能明顯好于血流供應缺乏的卵巢。故本文將卵巢血流情況納入觀察指標,包括卵巢截面面積以及PSV。在研究卵巢截面面積時可見,手術前后2組患者卵巢截面面積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結果提示,兩種止血方式均無發生卵巢萎縮。而A組患者卵巢PSV明顯高于B組(P<0.05),結果提示,縫合止血相對于電凝止血來說,對卵巢血供情況影響更小,也從側面證實了縫合止血對卵巢功能影響較小,與目前研究一致。
故本研究認為,在實施腹腔鏡下卵巢良性腫瘤剔除時,縫合止血法對卵巢功能影響較電凝止血的影響小,鏡下縫合對大面積創面進行有效止血,止血效果顯著。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手術均需要使用縫合止血,若患者一般情況好,無大面積出血,在相對安全的情況下可使用電凝止血。若使用電凝止血,通過雙極電凝,連續輸出能量,只破壞電極中間組織,作用安全。電凝止血期間,需掌握電凝功率,明確電凝時間1~2s,在止血時適當用力,避免電凝對卵巢組織造成的損傷,效果顯著。總而言之,腹腔鏡卵巢囊腫剔除術治療卵巢良性腫瘤術中縫合止血方式雖然會相對延長手術時間,增加術中出血量,但對卵巢功能影響較小,術后子宮恢復較好,對卵巢功能影響較小,值得臨床應用及推廣。
[1] 楊曉虹.腹腔鏡下單純卵巢囊腫剔除術的臨床觀察[J].北方藥學,2012,9(8):66-67.
[2] 劉紅玉.腹腔鏡下卵巢良性腫瘤剔除術中兩種止血方式對卵巢功能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8):12-13.
[3] 肖瑞麗.腹腔鏡卵巢囊腫剔除術60例臨床分析[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2,3(6):77-78.
[4] 金愛紅,周霞平,周鳳珍,等.卵巢囊腫剔除術中不同止血方式對卵巢功能的影響[J].鄭州大學學報(醫學版),2011,46(2):301-303.
[5] 劉紅玉.腹腔鏡下卵巢良性腫瘤剔除術中兩種止血方式對卵巢功能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8):12-13.
[6] 李曉,何云渝.兩種腹腔鏡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剝除方法對卵巢儲備功能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1):158-160.
[7] 張緒東.不同止血方式對卵巢囊腫腹腔鏡剔除術后卵巢功能影響的臨床研究[J].浙江創傷外科,2013,18(3):375-376.
[8] 劉海娟.不同止血方式對腹腔鏡卵巢囊腫剔除術卵巢功能的影響[J].中國傷殘醫學,2013,21(6):38-39.
[9] 楊艷梅.腹腔鏡卵巢囊腫剔除術止血方式對卵巢功能的影響[J].中國醫藥科學,2012,2(11):171,173.
[10] 侯湘平,吳仕元,宋學蘭,等.卵巢良性囊腫剔除術不同止血方式對育齡女性卵巢功能及生存質量的近期影響[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3,36(3):45-47.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laparoscopic ovarian cystectomy in the ovarian function for patients with benign ovarian tumor. Methods 88 patients with benign ovarian tumor of receiving the laparoscopic ovarian cystectom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intraoperative hemostasis. Group A adopted the suturing method and Group B adopted the bipolar coagulation hemostasis. The operation conditions like intraoperative condition and ovarian reserve function of two groups was observed. 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 of Group A was longer than that of Group B; the bleeding quantity of Group A was more than that of Group B (P<0.05);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two groups was not different; after surgery, the hormone of Group A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which it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Group B; the number of antral follicles of bilateral ovaries of Group A was more than that of Group B (P<0.05);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the sectional area of uterus of two groups was not different; before surgery, PSV of two groups was not different; after 3m of surgery, PSV of Group A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Group B (P<0.05). Conclusion The laparoscopic ovarian cystectomy has an obvious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benign ovarian tumor. Although the suturing hemostasis will comparatively prolong the operation time and enhance the bleeding quantity during surgery, it will have fewer impacts in the ovarian function and better promote the uterus recovery.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Laparoscopic Ovarian Cystectomy; Benign Ovarian Tumor; Ovarian Function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4.001
江西省衛生廳普通科技計劃 (20121106)
江西 344000 江西省撫州市婦幼保健院 (李靜 胡奕芳 湯光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