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來
成年體檢人群血脂動態變化及血脂異常發生率的比較
王春來
目的 探究成年體檢人群的血脂動態變化及血脂異常發生率。方法 選擇體檢中心連續5年進行體檢的660例成年人,對660例成年體檢人的甘油三酯、總膽固醇等體檢數據進行回顧性分析比較,分析成年體檢人群中不同年份的血脂水平的動態變化、血脂異常的檢出率和發生率。結果 將連續5年進行體檢的660例成年人的甘油三酯、總膽固醇含量的體檢數據進行比較,5年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50歲以下的男性人群甘油三酯的平均水平及5年間的水平差值均高于女性人群,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50歲以上的成年體檢人的甘油三酯的平均水平均高于各年份內的其他年齡人群,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按年齡分組后,50歲以上組男女血脂(TC)異常發生率均高于50歲以下組(P<0.01),男性血脂異常發生率明顯高于女性患者(P<0.01)。結論 成年體檢人群的血脂水平、血脂異常的檢出率和發生率在5年間不發生顯著變化,50歲以下體檢人群中男性的甘油三酯的平均水平和異常檢出率高于女性,50歲以上體檢人群中女性的甘油三酯的平均水平和異常檢出率高于男性,因此,成年人群在體檢過程中進行血脂檢測尤為重要的,有效預防高血脂異常的發生,使血脂異常患者得到及時有效治療。
成年;體檢;血脂動態變化;血脂異常
高血脂癥是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的變化及體力活動的減輕,發生血脂異常的人群越來越多,且趨向年輕化,因此,定期接受健康體檢十分必要,并堅持長期的動態健康監測,接受健康教育及指導,預防高血脂癥[1]。為探析成年體檢人群的血脂動態變化及血脂異常發生率,本文選取連續5年進行體檢的660例成年人為研究對象,對660例成年體檢人的甘油三酯、總膽固醇等體檢數據進行回顧性分析比較,整理形成分析報告,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1月~2014年1月江蘇省宜興市人民醫院體檢中心連續5年進行體檢的660例成年人,其中男332例,女328例,年齡18~70歲,平均年齡(40.75±8.54)歲,所有參與本次研究的受檢人員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所有受檢人員需空腹12h以上接受體檢,所有體檢指標遵守國家各項指標執行。受檢人員需抽取3~5mL的靜脈血,測量身高、體質量。體檢中心對660例受檢人員連續5年的甘油三酯、總膽固醇含量的血脂水平,血脂異常的發生率進行比較,根據5年受檢人員的血脂異常的新發情況,計算5年內體檢人員的血脂異常發生率。
1.3 統計學方法 統計分析用SPSS13.0統計軟件數據分析, 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相關性采用直線相關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660例成年體檢人的血脂水平的動態變化的比較將660例成年體檢人的5年間的甘油三酯、總膽固醇含量的體檢數據進行比較,5年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50歲以下的男性人群甘油三酯的平均水平及5年間的水平差值均高于女性人群,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50歲以上的成年體檢人的甘油三酯的平均水平均高于各年份內的其他年齡人群,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660成年體檢人的甘油三酯含量的比較(x±s)
2.2 660成年體檢人的血脂異常檢出率和發生率的比較按年齡分組后,50歲以上組男女血脂(TC)異常發生率均高于50歲以下組,男性血脂異常發生率明顯高于女性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660成年體檢人的血脂異常發生率的比較[n(%)]
血脂水平異常與動脈粥樣硬化密切相關,甘油三酯、總膽固醇的含量增高是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其中以甘油三酯最為重要[2-3]。糾正血脂異常的目的在于降低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4]。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王俊、徐建華等研究證實降低血漿膽固醇能減少冠心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5-6]。因此,長期定期為市民進行血脂動態變化及血脂異常的檢測,有利于受檢人員及早發現高血脂等相關疾病,方便對于該類患者進行健康管理。有研究報道指出[7],血脂的水平與個人的性別、年齡、生理狀況密切相關,這與本次統計研究的結果相符合,然而一些肥胖人群或過重人群的血脂水平會明顯高于正常人群,而在本次研究調查中并未將肥胖人群與正常人群在數據統計上區分開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8]。
體檢人員還需指導市民養成健康衛生的生活飲食習慣,血脂異常的預防上,需要在市民中普及健康教育,提倡均衡飲食,增加體力活動及體育運動,預防肥胖,避免不良生活習慣,并與肥胖癥、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防治工作的宣教相結合,以降低血脂異常的發病率,都可以作為臨床上有效的預防措施。
綜上所述,成年人群在體檢過程中進行血脂檢測尤為重要的,有效預防血脂異常的發生,使血脂異常患者得到及時有效治療。
[1] 張莉,張蕊,殷珺妹,等.天津市成年體檢人群血脂動態變化及血脂異常發生率的比較[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2(4):401-404.
[2] 李華,魏蓮,陳佑明,等.廣東省成年體檢人群異常血脂水平分布情況調查[J].現代預防醫學,2013(7):1307-1309.
[3] 楊軼慧,張茜林,吳炯,等.2008至2012年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就診人群血脂水平回顧調查[J].檢驗醫學,2013(11):981-987.
[4] 孫秀萍.青島某高校教師體檢人群血壓及代謝指標動態變化分析[J].河北醫學,2014(1):70-74.
[5] 王俊,王雪君,徐瑛.中老年體檢人群血脂檢測結果分析[J].浙江預防醫學,2014(7):740-742.
[6] 徐建華,張季,盧春莉.2007—2009年長春市部分體檢人群血脂、血糖調查分析[J].中國臨床研究,2010(4):277-279.
[7] 蘭詠梅,韓濤,賈云,等.甘肅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居民血脂異常的分布特征[J].衛生研究,2010(4):512-513.
[8] 李婧,張金樹,龍炫輝.50歲以上健康體檢人群血脂水平調查研究[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2014(3):359-361.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4.049
江蘇 214200 江蘇省宜興市人民醫院 (王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