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美英
圍術期精心護理在顱內動脈瘤顯微手術中的應用意義分析
謝美英
目的 對應用精心護理干預模式對接受顱內動脈瘤顯微手術治療的患者在圍手術期內實施護理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方法 選擇接受顱內動脈瘤顯微手術治療的患者82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1例。采用常規手術室護理模式對對照組實施護理;采用精心護理干預模式對觀察組實施護理。結果 觀察組患者顱內動脈瘤顯微手術操作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出現不良反應的例數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對顱內動脈瘤顯微手術過程中手術室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應用精心護理干預模式對接受顱內動脈瘤顯微手術治療的患者在圍手術期內實施護理的臨床效果非常明顯。
精心護理;顱內動脈瘤;顯微手術;手術室
顱內動脈瘤屬于臨床神經外科中的一種常見病,腦動脈異常膨出,是導致珠網膜下腔出血事件發生的一個最為常見的原因,隨著目前我國醫學的發展,顯微手術已經成為神經外科對動脈瘤疾病實施治療的一個發展趨勢,可以使顱內動脈瘤疾病患者的臨床死亡率和致殘率大大降低,對于接受該項手術治療的患者,在住院期間實施有效護理,不僅僅可以提高護理滿意度,還能夠縮短治療時間并減少不良反應[1]。為了對接受顱內動脈瘤顯微手術治療的患者實施精心護理干預的效果進行研究,組織開展了本次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10月~2014年10月贛州市人民醫院就診的接受顱內動脈瘤顯微手術治療的患者82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1例。對照組中男23例,女18例;患者顱內動脈瘤患病時間1~14個月,平均患病時間(4.2±1.6)個月;患者年齡34~88歲,平均年齡(54.7±6.4)歲;患者體質量44~82kg,平均體質量(53.9±8.3)kg;觀察組中男24例,女17例;患者顱內動脈瘤患病時間1~16個月,平均患病時間(4.1±1.5)個月;患者年齡36~87歲,平均年齡(54.9±6.3)歲;患者體質量45~81kg,平均體質量(53.8±8.2)kg。上述自然指標研究對象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常規手術室護理模式對對照組實施護理;采用精心護理干預模式對觀察組實施護理,主要措施包括:(1)術前:①患者準備:術前訪視患者,進行心理疏導,說明醫生、儀器、設備等基本情況,以保證其能夠以穩定情緒接受手術治療。②儀器和設備的準備:準備好手術所需的顯微鏡(具有術中熒光造影功能的LeikaM720 OH5顯微鏡)、單雙極電凝、動力系統、兩套吸引器,保證能夠正常使用。③相關物品的準備:除神經外科手術所需的一些常規器械外,還要準備腦外顯微器械、蛇皮拉勾、動脈瘤夾持鉗、動脈瘤臨時阻斷夾、動脈瘤夾、顯微吸引器、耳腦膠、止血紗等。④相關藥物的準備:準備好20%甘露醇、硝普鈉、罌粟堿、尼莫地平(尼莫同)等相關藥物。(2)術中:①巡回護士:a手術室合理布局:如圖1所示。b患者體位:手術采取改良翼點入路,將床頭撤下安裝專用頭架,將患者頭部托起并取仰臥位,頭偏向一側,肩下墊好軟墊,使顴突部能夠位于最高點位置,頸部保持平直,防止氣管及頸部血管發生扭曲、牽拉、壓迫等不良事件。c通路管理:靜脈通路以肘部為佳,仰臥患者靜脈通路的建立位置應該選擇在器械護士對側上肢肘的正中靜脈處,側臥位患者靜脈通路的建立位置應選擇患側上肢的肘正中靜脈。深靜脈置管直接連接輸血器。全麻后導尿并觀察尿量,防止腎功能衰竭。必須準備兩套吸引裝置并保持通暢。一旦動脈瘤破裂,只有用其吸出術野積血,才能看清相應的出血點,夾閉瘤頸。d控制性降壓處理:在進行刺激性較大的操作步驟的時候,應該將患者的平均動脈壓水平控制在80~90mmHg之間,避免顱內壓劇降。配合麻醉師對微量泵輸注硝普鈉的實際速率進行調整,以對血壓進行控制。e精確記錄相關數據:在瘤體被分離之后如果需要對某個較大的動脈實施臨時的阻斷處理,就應該對阻斷的實際時間進行準確的記錄,20min以內為宜,每15分鐘開放1次,間隔5min。妥善固定:防止任何細小震動,操作時嚴禁移動手術床及顯微鏡等設備,如果需要進行調整,必須得到相關操作醫生的同意,將全部操作暫停以后再進行調整。②器械護士:a棉片的制作和使用:備好1cm×1cm,1cm×1.5cm,1cm×2.0cm等各種規格大小的棉片,并計數。b密切配合:通過錄象顯示屏對手術的進程進行密切的觀察,將雙極電凝、顯微剪、剝離子、棉片等物品隨時傳遞給手術的操作醫生,保持吸引器通暢,及時清除雙極電凝的焦痂。c安裝動脈瘤夾:對瘤體實施夾閉之后,備好3%的罌粟堿并稀釋至5mL,沖洗痙攣血管,或將5mL的尼莫同稀釋到45mL的生理鹽水中,滴注在痙攣血管[2-4]。

圖1 手術室布局
1.3 滿意度評價方法 在顱內動脈瘤顯微手術治療結束后,通過術后病房探視的機會,以不記名打分的形式對手術室護理的患者滿意度進行了解,100分為滿分。60分以下為不滿意,80分以上為滿意,其余為基本滿意[5]。
1.4 觀察指標 選擇顱內動脈瘤顯微手術操作時間、出現不良反應的例數、對顱內動脈瘤顯微手術過程中手術室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等作為觀察指標。
1.5 統計學方法 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顱內動脈瘤顯微手術過程中手術室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對照組患者對顱內動脈瘤顯微手術手術室護理的滿意度達到78.0%;觀察組患者對顱內動脈瘤顯微手術手術室護理的滿意度達到95.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對顱內動脈瘤顯微手術過程中手術室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比較[n(%)]
2.2 顱內動脈瘤顯微手術操作時間 對照組患者顱內動脈瘤顯微手術共計操作(103.68±15.24)min,觀察組患者顱內動脈瘤顯微手術共計操作(84.50±13.09)min,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出現不良反應例數 在顱內動脈瘤顯微手術的圍術期,對照組中有8例患者出現不良反應,觀察組中有1例患者出現不良反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顱內動脈瘤屬于臨床神經外科中的一種常見病,腦動脈異常膨出,是導致珠網膜下腔出血事件發生的一個最為常見的原因,隨著目前我國醫學的發展,顯微手術已經成為神經外科對動脈瘤疾病實施治療的一個發展趨勢,可以使顱內動脈瘤疾病患者的臨床死亡率和致殘率大大降低[6-7]。在顯微手術的圍手術期內對患者實施精心護理,可以保證手術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提高手術安全性,縮短治療時間,從而提高患者對治療和護理的滿意度[8]。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在顱內動脈瘤顯微手術的圍術期內接受精心護理的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為95.1%,明顯高于圍手術期內單純接受常規護理的對照組患者的78.0%,組間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上述結果數據,可以更加充分直觀的說明精心護理模式在顱內動脈瘤顯微手術期間實施的重要意義。
[1] 劉駿輝,陳謙學.顱內動脈瘤顯微手術治療臨床分析[J].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15,20(6):370-371.
[2] 金海泉,胡濤,張曉海,等.顱內動脈瘤520例顯微手術治療臨床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10):133-134.
[3] 王慧.顱內動脈瘤顯微手術的配合[J].中國傷殘醫學,2010, 18(1):98.
[4] 楊彩俠.顱內動脈瘤顯微手術圍手術期護理[J].中國保健營養, 2013,11(下):6294-6295.
[5] 李紅月,倪寶英,吉華芳,等.顱內動脈瘤患者行介入栓塞術的圍術期護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2,29(5A):44-45.
[6] 李艷,范玉瀅,田甜.顱內動脈瘤栓塞術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J].當代醫學,2014,20(17):57-58.
[7] 蔡明玉,何亮,王立富,等.顱內動脈瘤介入栓塞術的圍手術期護理[J].現代醫學,2011,39(4):467-468.
[8] 紀宜慧.顱內動脈瘤血管內栓塞治療的護理[J].當代醫學, 2012,18(6):44-45.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4.065
江西 341000 贛州市人民醫院手術室 (謝美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