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曉芳
摘要:冀東地區因其特殊的歷史文化使民間音樂文化也有著典型的地方特色,具有非常豐富的民間音樂資源,但是由于缺乏對冀東民間音樂的重視和保護,很多有著較長歷史的冀東民間音樂形式仍然停留在傳統和自發階段,有的甚至面臨著滅失的狀態。政府應加大在冀東民間音樂產業化方面的扶持力度,對那些瀕臨消逝的音樂形式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保護,通過品牌化戰略來打造冀東民間音樂,使冀東民間音樂文化可以更好地發展。
關鍵詞:冀東民間音樂 產業化 品牌化戰略
一、冀東民間音樂產業化發展背景分析
冀東地區因其特殊的歷史文化使民間音樂文化也有著典型的地方特色,具有非常豐富的民間音樂資源,其中更是有多項進入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比如唐海的唐山花吹、承德的清音會登。所以,冀東民間音樂在中國傳統音樂體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缺乏對冀東民間音樂的重視和保護,很多有著較長歷史的冀東民間音樂形式仍然停留在傳統和自發階段,有的甚至面臨著消逝的狀態。民間音樂與其它主流音樂形式不同,傳承的方式主要依靠師傅帶徒弟式的口授心傳,這樣的傳承方式雖然可以使學習者全方位的接受民間音樂的精髓,但是卻很難形成規模,社會影響力也較小,加上當下年輕人對民間音樂的不了解,很少有人愿意去學習民間音樂,因此,很多民間音樂形式面臨滅失的危機。
從當前的音樂文化發展現狀來看,冀東地區的民間音樂因受其自身局限性的制約,發展也受到了較大的影響,比如仍停留在傳統曲目上,與現代音樂元素嚴重脫節;宣傳力度不夠,傳唱度不高等,這些都是冀東民間音樂在從傳統向現代音樂藝術文化發展過程中存在的障礙。從目前冀東民間音樂文化的發展來看,很多歷史悠久的民間音樂作品面臨著失傳的危險。
河北省在民間藝術保護方面的政策并不多,對民間音樂藝術的保護制度更是較少。目前冀東民間音樂的表演大部分都是群眾自發組織的,沒有固定的演出安排,一般都是在農村或者社區作為人們娛樂消遣的形式存在。而且,由于民間音樂宣傳和演出范圍較少,年輕觀眾的人數非常少,表演人員大部分都是老年人,而這些人對于冀東民間音樂的創作和表演等方面的創新非常少,這就使對這些傳統曲目的了解和接受群體也集中在老年人上。因此,河北省在冀東民間音樂發展和保護方面應當采取有效的措施,充分利用現有的條件,為冀東民間音樂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發展空間。
二、冀東民間音樂產業化發展可行性分析
第一,河北省及各地區政府應當設立專門的機構來完成冀東民間音樂的保護。目前,冀東民間音樂的表演者老齡化嚴重,很多音樂形式面臨后繼無人的危險。因此,需要對這些有傳承價值的民間音樂作品進行有效的整理和保護,通過先進的電子設備對那些瀕臨失傳的樂曲進行收集并整理歸檔。
第二,河北省設置音樂等相關專業的高等院校的教育內容主要是主流音樂的學習,對民間音樂尤其是冀東民間音樂的學習和研究并不多,這就造成對冀東民間音樂的研究一直停留在較低層面,缺乏從理論和專業的角度去分析研究。同時,這些高校應加強對民間音樂人才的培養,為冀東民間音樂的發展培養更多年輕的傳承人。
第三,媒體應當加強對冀東民間音樂文化的關注和宣傳。對冀東民間音樂的表演進行包裝,并對每種民間音樂形式的領軍人物進行重點宣傳,結合河北地方實際,將這些民間音樂作品向全國乃至世界宣傳。
第四,冀東民間音樂的表現形式很多,發展民間音樂產業化,需要根據不同的內容選擇適合的發展路徑。首先,冀東民間音樂中有的并不適合走產業化發展的道路,不能一味地追求產業化發展而忽視音樂本身的特質,對于那些不適合產業化發展的民間音樂形式可以通過個性化發展的方式為其提供更多的條件。其次,對于那些難以進行大范圍推廣的音樂作品,需要轉換宣傳思路,充分利用新媒體條件,結合冀東民間音樂自身的特點來推廣其走向產業化。
三、冀東民間音樂產業化實施建議
冀東民間音樂要想實現產業化發展,需要從河北乃至全國的文化產業實際出發,以群眾的藝術需要和文化市場為導向,積極挖掘冀東民間音樂的特點,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政府加大對冀東民間音樂的扶持
河北省以及各地市政府對冀東民間音樂產業化發展是支持和鼓勵的,但是在具體制度上扶持的機制并不完善,尤其是在資金等方面缺乏有效的資金支持。政府應當在制度上積極引導冀東民間音樂走產業化發展的道路,針對民間音樂文化建立有效的扶持機制。除了在政策上支持以外,還應當建立專項扶持基金,制定冀東民間音樂專項扶持計劃,積極引導和鼓勵冀東民間音樂組織加入到計劃中。
(二)積極打造冀東民間音樂品牌
產業化發展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品牌策略,在這個方面可以參考其它地區在民間音樂保護方面的成功經驗。比如云南地區的民間音樂形式就采用了品牌化發展戰略,通過打造“云南印象”這個知名文化品牌而使云南民間音樂走向了世界。冀東民間音樂的表演者都是民間藝人,單純依靠他們自身很難將冀東民間音樂形成品牌,這就需要依靠政府為其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鼓勵冀東民間音樂產業化投資,充分挖掘民間音樂自身價值并成為一種文化符號,成為河北文化特色。同時,在冀東民間音樂品牌化過程中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路線,以為人民大眾服務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而不能一味地為迎合市場而忽視文化的內涵。
四、結語
冀東民間音樂的產業化發展正處于起步階段,政府應加大在冀東民間音樂產業化方面的扶持力度,對那些瀕臨滅失的音樂形式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保護,通過品牌化戰略來打造冀東民間音樂,使冀東民間音樂文化可以走向世界。
基金項目:
本文為唐山師范學院科學研究基金項目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4C25。
參考文獻:
[1]周潔.淺析新時代背景下民族民間音樂的保護與傳承[J].黃河之聲,2010,(23).
[2]王剛福.淺談長江三峽地區民間音樂遺產的搶救和保護[J].涪陵師范學院學報,2003,(04).
[3]袁平,魏勝.贛東北民間音樂與民俗關系探討[J].上饒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1).
[4]崔雅.對民間音樂傳承和發展的探究[J].大舞臺,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