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華伊
摘要:演員,指在表演藝術中扮演某個角色的人物。中國早期多稱演員為優伶,后又有戲子的稱呼,這些稱呼多帶貶義,表現了傳統演員地位的低落。晚清、民國以來,一些名演員的社會地位逐漸提升,常被尊稱為老板或先生,他們的卓越成就逐漸獲得了社會的肯定。在當今社會,我國的文化體制完善,涌現出了一大批人民藝術家,遍布各個藝術門類,其中不乏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實力派演員。演員地位的提升,得力于表演的成就,而作為一個演員,提高自己的個人修養,就成了一件重要的事。
關鍵詞:動感 情感 美感 好感
演員的修養,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編著的圖書《演員自我修養》中完整的從專業角度進行了學術性的介紹,包括造型、聲音等基本功,作為一個成功的演員,當然需要有扎實的基本功。而本文卻想從另外的角度,探討演員的修養及魅力,我們基于四個關鍵詞進行探討,包括:動感、情感、美感、好感。
一、動感
由北京星光寶典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的音樂舞臺劇《根》在北京世紀劇院公演,該劇講述一個部落男孩為愛情踏上戰場,勇敢迎戰兩個部落之間的千年仇恨,并最終成長為男人的故事。這是一個充滿野性、力量感的故事,以男性群舞作為主要的呈現方式,在舞臺上爆發獨特的力量感。這部劇獲得了極大的成功,而觀賞該劇最大的感覺就是夠動感,這里所謂的動感不光指動作的爆發力,還包括情緒的爆發。一個好的演員站在舞臺上當然不該是靜止的,更不該是呆板的,他應該是靈動的,所有要表達的情緒因他的動作而流淌。靈動是中國漢語內的一個詞匯,表示有靈氣,富于變化。靈氣是一種氣場,難得的氣場,能夠被感知并被欣賞的氣場,氣場對于一個演員何其重要。強大的氣場可以包裹整個舞臺,讓觀眾沉淪其中。那么,如何具備靈氣?具備動感?借用設計師的概念來說,要設計出動感,需要這些要素。一是借助使用弧線,弧線給人一種快速的感覺,當形成弧線時,我們的視線會不自覺的跟著它移動,進而延伸成為動感。一個演員站在舞臺上,應該多借助身體語言加強情緒的表達,一個手臂的姿勢,能夠引領觀眾的眼球,一個身體的曲線,能夠加強藝術效果。二是使用漸變的層次,營造出有深度的故事。一個演員站在舞臺上,他的情緒應該是有深度的、有厚度的,不是表面的、膚淺的。情感分為多層,隨著情節的推進,逐漸升華。如演唱一首歌曲,從開篇,到高潮,到重復強調,情感變化應該有所區分,應該有明顯的層次,從平緩的敘述到高潮的爆發,帶領觀眾體驗劇中情,甚至身臨其境,深陷其中。
二、美感
“美感,是人接觸到美的事物所引起的一種感動,是一種賞心悅目、怡情悅性的心理狀態,是人對美的認識、評價與欣賞,對于美的感受或體會。審美活動中,對于美的主觀反映、感受、欣賞和評價。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美感能力,但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社會實踐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不同時代、階級、民族和地域的人,固然有不同的美感;就是個人與個人之間也會因文化修養、個性特征等的不同,而形成美感的差異性。”
鈴木忠志的話劇《辛德蕊拉》在上戲劇院演出,每一個演員都非常優秀,每一個演員都有別人搶不去的焦點與氣場,這部獨特的劇把灰姑娘塑造成一個光著腳,嗓音粗糲,殺氣騰騰的樣子,整出戲呈現日本“櫻花式”(虐待自己)的美感,在日本獲得極大肯定,但在中國引起了很大的爭議,中國觀眾究竟有多少人能夠接受這種日式美感?所以,美雖然是相通的,但美的感受卻因地因人而異,一個優秀的演員,要充分了解自己的觀眾,了解觀眾的喜好和需求,才能在舞臺上創造美,創造觀眾認同的美。
三、情感
《心理學大辭典》中認為:“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滿足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情感是人際通信交流的重要手段,在社會交往中起著重大作用。情感相同時,能得到共鳴。喜歡某人,會自動接近。作為一個演員,要調動觀眾的情感,要引起觀眾的共鳴,才能讓觀眾接近,喜歡,進而欣賞,并融于表演者的情緒中。表演,是創造性的審美活動,充滿激情,情感充沛的流露,使表演不僅有了美的形式,更有情的內涵。那么怎樣具備情感,怎樣讓表演者投入情感?首先,要充分了解自己塑造的形象,演繹的作品背景,理解膚淺或是歪曲原作,都是不可能塑造成功的。其次,要把情感和理智相結合。我們看過很多表演者由于情緒過于激動甚至打斷或影響表演,這些都是不可取的,表演既要有豐富的情感,又要防止情感失控,過猶不及。要學會對表演的巧妙控制,使情感為作品服務,而不是只見眼淚,不見情感。三是要學會想像,舞臺是一個虛擬的人生,你所表演的不是你的親身經歷,但如何才能勝似親歷,就要學會想象,通過想象,揣摩作品,揣摩人物。最終實現夢境與現實的完美結合,使觀眾也愿意沉浸其中。
四、好感
做到以上幾點,自然觀眾就會對表演者產生好感,好感是對表演者最大的肯定,也說明觀眾對作品接受和認可,一個好的演員,成功之處在于,多數人對你有好感,甚至看過你表演的人幾乎都會對你產生好感,好感是成功的必備因素。演員的職責就是創造,創造美,宣泄情感,收獲認可。好的演員為觀眾創造夢境,讓觀眾在舞臺中,收獲自己的夢想與宣泄自己的情緒。是普通人的造夢者,是藝術的傳播者。藝術之于人類,價值巨大。在丹納的《藝術哲學》把藝術家比喻為園林中一朵更美艷的花,一株茂盛植物的一枝更高的枝條。說明藝術家應該是扎根群眾土壤卻又高于群眾的,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的。演員是藝術的傳播者,首先應該提高自己的修養,理解生活熱愛生活,才能傳遞給觀眾無限的能量。通過力與美、情與理的結合,在舞臺上塑造千萬形象,把藝術帶給普通人,同時成就自己的優秀人生。
參考文獻:
[1]楊光遠.淺論舞蹈演員的舞臺表現力[J].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03).
[2]黃秋野.談舞蹈演員情感的培養與展現[J].藝術教育,2009,(10).
[3]竇娟.舞蹈演員的基本修養[J].劇影月報,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