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笛
摘要:幼兒期是音樂發展的關鍵時期,歌唱是幼兒直觀感受和體驗音樂的重要手段,合唱不僅能提高幼兒的音樂素養,而且對培養幼兒的各項協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以柯達伊教學體系為背景,將柯達伊教學理念與方法運用到幼兒合唱中,探討幼兒音樂能力與合唱協作能力的培養,并對合唱教學過程中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柯達伊教學 幼兒合唱 教學建議
柯達伊教學體系作為世界三大音樂教學體系之一,尤其注重早期音樂教育中的歌唱教學,并且柯達伊認為“發展聽覺能力和音樂欣賞能力的無伴奏合唱,對于那些即使不會演奏樂器的人,也可以向他們展示世界著名作品,喚起千百萬人心靈上的共鳴。”
一、柯達伊教學法
柯達伊·左爾坦是20世紀匈牙利著名作曲家、民族音樂理論家和音樂教育家。他把畢生的精力都獻給了匈牙利教育事業,培養了眾多的優秀人才,創造出完整的音樂教學體系。柯達伊教學體系的側重點是兒童的早期音樂教育,他認為早期的音樂教育能培養幼兒良好的品格和趣味,這些會影響到幼兒的一生并不易被破壞。“音樂應該屬于每個人”是他教育思想的莊嚴宣告,體現出民主與集體主義思想,同時合唱教學能讓這一思想最大化的得以實現。為了更好的培養兒童的合唱能力,柯達伊創作了一系列的二聲部合唱歌曲,例如《匈牙利二聲部歌曲》等。柯達伊教學法之所以影響深遠,是因為他豐富的教學內容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學體系。
二、柯達伊教學體系下的幼兒合唱教學
(一)幼兒合唱基本能力教學
幼兒合唱教學中的基本能力包括讀譜、音準等。通過柯達伊教學法,培養幼兒良好的歌唱基本能力,教學過程由淺入深、由單一到復雜,讓幼兒在愉悅的學習氛圍中合唱。
幼兒合唱中讀譜能力的培養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幼兒理解能力有限,對五線譜的熟識需要較長一段時間。柯達伊教學體系中的字母譜能對幼兒讀譜起過渡、輔助的作用。字母標記類似數字簡譜,使用唱名的輔音字頭,如:d、r、m。字母只能標記音高唱名,不能表示出節奏。為了幫助幼兒在視覺上感知字母的高低,可以將字母譜的空間位置在圖譜上顯示出來。
“柯達伊認為一個人總是單聲地歌唱是難以唱準確的,因為沒有可以相應比較、調整的參照標準。只有通過歌唱和手勢的幫助,對兒童盡早進行二聲部訓練,才能培養準確的歌唱。”①柯達伊教學體系中的約翰·科爾文手勢能讓幼兒有效的感知音高,并在教師的手勢下進行二聲部訓練。科爾文手勢是通過七種手勢表示七個音,而且在空間上依次升高,幫助幼兒從視覺上感覺和辨別音程的空間距離,比如教師用兩只手分別表示do和sol,sol的手勢在空間上比do要高,讓兩組幼兒同時演唱自己看到所指定的音。
(二)幼兒合唱協作能力教學
幼兒的社會化是指由自然人向社會人的轉化過程,在這一社會化過程中,合唱教學能有效的促進幼兒協作能力的發展:
1. 自身的配合能力
合唱中首先需要自身的氣息、動作、表情等各方面的協調,幼兒的身體處于早期的發展狀態,通過一定的訓練可以讓他們的身體協調配合。對于幼兒園的孩子來說,游戲律動是最有趣的的活動,在合唱練習的過程中加入點頭、拍手、跺腳、聳肩等動作,伴隨著音樂有節奏的律動,能促進幼兒的口、手、腳和腦之間迅速交流的能力。
2.與他人的配合能力
幼兒在集體歌唱活動中能夠掌握一些正確地與他人合作的技能,首先表現在歌唱時不使自己的聲音太突出,能夠有意識地將自己的歌聲和諧地融入集體的歌聲之中;其次,在接唱、輪唱、二聲部合唱等不同歌唱表演中,能夠做到準確地與其他兒童、其他聲部相銜接。②教師的講解和實際的歌唱訓練是必不可少的,但更多的需要幼兒學會聆聽。一方面不僅讓幼兒通過聽覺識別音的高低、強弱,速度的快慢等,而且要讓幼兒傾聽其他幼兒的聲音,發展內心聽覺能力,然后在歌唱時與他人做到統一和諧。另一方面通過“問句和答句的游戲”訓練幼兒之間聲部銜接能力。
3.與教師的配合能力
在合唱中師生的相互配合尤為重要,教師的每個動作與表情都必須準確的傳達給學生,同時學生能在適當的時候做予以回應。中小班的幼兒受注意力的影響易于理解和接受整首歌曲的旋律,可以通過“同聲式”合唱進行訓練,即一個聲部唱歌詞,另一個聲部用襯詞或哼鳴唱同一旋律。大班的幼兒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能積極配合教師愉快的唱歌,可以運用“填充式”合唱訓練,即一個聲部唱歌詞,另一個聲部在歌曲的休止或延長音部分唱適當填充式的歌曲。③
三、教學建議
柯達伊不僅是匈牙利優秀的音樂教育家,而且也是著名的作曲家,他為兒童創作了大量的歌唱作品,他認為優秀的民族音樂作品能帶給學生美的體驗。針對中國幼兒的特點,教師在曲目上應選擇幼兒喜愛的童謠、民謠及優秀的創作歌曲,例如《牧場里》、《小小鉛筆》等。
教師與幼兒在教學中是“互動”的。教師的各種行為會讓幼兒無意識的模仿,因此教師需要“以身作則”,用“輕聲高位”的狀態演唱。而且,教師的琴聲不可太大,否則會淹沒掉幼兒的聲音,教師也無法對幼兒二聲部歌曲掌握情況做出正確判斷。
幼兒的注意力一般集中在十五到二十分鐘,他們在這個時間段能夠安靜的聽教師講述的內容,認真思考并作出回應。不能因為強調教學進度或教學內容而延長幼兒合唱的訓練時間,合唱教學的兩個二十分鐘比一個四十分鐘的效果更好。為了讓幼兒獲得更多的音樂知識,更好的掌握二聲部合唱,教學內容不要僅限于課堂音樂教學。而要充分利用課前課后時間播放合唱歌曲,也可以將幼兒自己演唱的歌曲錄制出來進行播放。使音樂融入到幼兒的日常生活,讓幼兒學習合唱歌曲如同學習母語一樣輕松快樂。
注釋:
①楊立梅:《柯達伊音樂教育思想與實踐:音樂基礎教育的原則與方法》,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年,第129頁。
②華夏:《學前兒童音樂教育與活動設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第90、93頁。
③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