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燕
[摘要]布爾津縣把旅游業作為拉動縣城經濟增長的主導產業來抓,在增加農牧民經濟收入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旅游;農牧民;經濟收入
布爾津是座落在祖國西北邊陲的一座小城,清爽明凈,富有異國情調。近年來,由于喀納斯旅游,布爾津縣作為 “喀納斯旅游后方大本營”,旅游業也得到迅猛發展。
一、基本情況
布爾津縣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力促農牧民持續增收。通過旅游開發促進了農牧民就業、幫助農牧民脫貧致富、提高農牧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促進經濟增收,解決就業問題。
(一)根據經濟發展狀況,積極引導農牧民參與旅游服務活動
布爾津縣在繼續完善城市旅游服務的同時,抓好鄉村旅游休閑度假村建設,積極組織、引導農牧民開辦家庭旅館,幫助和指導酒店、景區及農牧家樂建設和發展,增加農牧民經濟收入同時解決農牧民就業問題。全縣現已開發五彩灘、白哈巴、月亮彎、臥龍彎、神仙彎、喀納斯景區、陽光海灘、禾木草原等十幾處景點和牧游點。
也格孜托別鄉依托喀納斯景區旅游沿線地緣優勢,積極完善阿貢蓋提草原游牧文化園及也麥蓋提至喀納斯探險旅游驛站區基礎設施建設,引導農牧民通過開辦“牧家樂”、設立民俗文化商品銷售點、租賃馬匹等形式參與旅游,該鄉政府在特爾薩汗劃分一片區域給有從事旅游愿望的牧民,為他們開牧家樂,增收致富提供了場所。
(二)結合旅游現狀,加強就業培訓,提高服務質量,穩步推進鄉村旅游和牧游開發
利用旅游淡季加大旅游從業人員培訓,拉長旅游產業鏈,邀請國內、疆內各類專家,分期分批重點對景區及城鎮旅游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培訓。通過培訓,提高服務質量,從而提高從業旅游人員人均收入。
禾木喀納斯鄉為逐步提高該鄉各行業從業人員素質,2012年,該鄉邀請地區職業技術學院的老師對全鄉從事馬隊租賃工作的150名牧民進行了漢語、文明禮儀等培訓;組織30名愛好手工藝品制作的婦女參加為期10天的手工藝品培訓;組織5戶當地養蜂戶前往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參加為期7天的蜂業實用技術培訓等。通過舉辦的婦女技能培訓班、馬隊從業人員培訓班、餐飲培訓班、特色種養殖等培訓班,進一步打造高服務質量景區。并積極組織酒店、農牧家樂積極開展創星工作,提升酒店、農牧家樂的規模和檔次,進而提高旅游從業人員人均收入。目前,全縣積極開展“雙語”活動,漢族學習哈薩克語,哈薩克族學習漢語。
(三)依據地理環境特點,各鄉(鎮)積極引導農牧民參與旅游產業生產活動
窩依莫克鄉在布爾津縣至喀納斯旅游沿線建立的兩個農貿市場,帶動了當地喀納斯蜜瓜業的發展,特產的奇石、彩玉、玉米、土豆等農土特產品,產值也有較高的增值效益。該鄉每年僅轉移富裕勞動力達20%以上,第二三產業拉動該鄉人均增收130元以上。沖乎爾鎮積極調整農牧業產業結構,發揮旅游副食品供應地的優勢,成功試種雪菊、黑木耳、榆黃菇等高附加值的新品種。目前黑木耳種植現已注冊成立綠豐食用菌合作社,同時,已對雪菊、榆黃菇、黑木耳進行了產品設計包裝,為其設計了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標簽,為推廣種植,擴大銷售面和影響力奠定了基礎。杜來提鄉主要從養殖業上引導農牧民參與旅游業增收致富,該鄉建成的哈拉塔爾村育肥牛羊養殖基地、生豬養殖示范區、肉驢養殖場,該鄉畜產品主要銷往禾木、喀納斯等景區及布爾津縣市場、各大酒店,大大拉動農牧民人均收入。
(四)通過招商引資及政府扶持,支持民族手工藝品加工業發展
加大旅游商品開發力度,促進布爾津縣民族手工藝品開發項目,不斷發展壯大民族刺繡業,實現富民增收。注冊成立了白山布民俗商貿工藝品農民專業合作社,并在各鄉(鎮)設立了加工點,婦女在家加工,以家庭作坊從事刺繡,共有成員300余人。主要生產經營精工制作的家居用品、哈薩克民族服飾、護身符等300余款表現當地哈薩克族文化生活旅游紀念品,產品造型美觀大方、色澤艷麗,銷路通暢,遍布城鎮及區外的個個銷售點,并出口哈薩克斯坦等國。
布爾津縣依托旅游業直接或間接實現的農牧民就業人數達1萬多人,年均帶動全縣農牧民人均增收百元以上。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布爾津縣,發展旅游業與發展農牧業相聯系還處在嘗試階段,整個工作還面臨不少問題。一是農牧民參與旅游意識不足。農牧民的文化素質不高,經營能力有限,制約了參與旅游的意識,大多數農牧民還未認識到旅游業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農牧區旅游的開發程度還很低,大量的資源不能轉化為生產力。農牧民群眾開展的旅游接待還停留在十分原始的水平上,經營規模小、布局不合理、裝備水平低、交通和環保等基礎條件也不配套。三是管理缺失,利益主體權益無保障。目前政府尚未建立綜合性的牧區旅游管理機構,造成牧區旅游發展過程中各自為政、多頭管理或者無人管理的現象,一旦出現問題則相互推卸責任,經營者利益、游客的權益無法得到保障。四是發展民族刺繡品資金短缺,束縛發展。由于缺乏資金,刺繡產品至今未能統一包裝,產品價格不高、檔次不高,也致使刺繡產業發展規?;潭炔桓?。
三、幾點建議
(一)提高思想,認識旅游業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布爾津縣旅游業的發展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和市場潛力。大力發展旅游業,對于帶動第三產業的發展,擴大對外開放,促進全縣產業結構調整;對于擴大就業,引導消費,繁榮經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充分認識到旅游業發展的重要性,把它作為強縣富民的有效途徑,把它作為提升地方品牌的有效載體,把它作為實踐“三個代表”,真正為老百姓謀福利的有效方式。
(二)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擴大旅游規模。完成旅游沿線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哈薩克民俗的食宿接待設施、氈房群、民族歌舞演藝大廳(篝火晚會)、哈薩克民俗手工藝品(商品交易中心)和停車場等。完成配套主干道及步行道的修建,拉通生活用電、安裝供水排水管道,修建環保廁所,增設廢物箱,設立路牌。
要牢固樹立“喀納斯興旺,布爾津發展”的觀念,要千方百計做大旅游規模,吸引更多的游客來布爾津。在擴大旅游規模的同時,政府要加大引導和扶持農牧民參與旅游服務增加收入的力度,并積極爭取各方資金,幫助和扶持農牧民群眾興辦家庭旅館、民俗旅游、特色紀念品銷售等旅游服務項目,依托旅游業的發展解決“三農”問題。
(三)加強旅游商品的開發與經營。要借當前旅游業大發展的有利時機,利用我縣的特色優勢,轉變經營觀念,樹立精品和品牌意識,促進特色產業與旅游產業的結合。手工藝品市場是一種比較有特色的專業市場,傳承和挖掘民族特色,創新精品工藝,促進民俗工藝品開發。刺繡不同于普通的商品市場,市場上出售的手工藝品不僅僅是商品,而且還是文化藝術品,同時要體現藝術和經濟的雙重價值。因此,要把民族手工藝刺繡作為一項產業來發展。支持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立足資源優勢,加大對本地蜂蜜、松籽、鹿茸、蟲草等旅游保健品開發銷售。另外通過制作和銷售喀納斯風光畫冊、光碟、臺歷等旅游紀念品,豐富旅游購物市場。
(四)增強文化素質,努力提高服務質量。加強素質培養要加強對旅游從業人員思想素質、職業道德、文明服務和旅游知識等多方面的培訓,增強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做到:思想清潔、微笑服務、懂得本地民俗風情和文化特色,也要有一定的文化涵養,諳熟游客的心理需求,熟練地給游客講解各景點的知識引導游客參觀瀏覽。
旅游業是當今世界發展較快的產業,要做好科學的規劃,合理的安排,擴大旅游規模,提升服務質量,借助優良的地理環境,保障景區農牧民持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