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會昌
[摘要]以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為例探求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原則是人民軍隊歷史發展的必然關系,陜甘邊革命根據地創立發展的寶貴經驗表明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原則是人民軍隊歷史的選擇。
[關鍵詞]黨對軍隊絕對領導;陜甘邊革命根據地;歷史探求
習近平同志多次強調“要鑄牢聽黨指揮這個強軍之魂,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人民軍隊的根本宗旨不動搖,確保部隊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一切行動聽從黨中央和中央軍委指揮。”[1]這是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歷史進程中的經驗總結,陜甘邊革命根據地即是聽黨指揮最好的例證。
一、陜甘邊革命根據地在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1928年4月成立中共陜北特委,之后陜北特委領導人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深入軍閥開展兵運工作,根據“支部建在連上”的原則,他們要求地方黨員不能擔任連以上職務,如果已經擔任的要想法回到連隊,以便掌握實際權力以發動士兵。1930年陜北特委根據上級指示開展游擊戰爭,劉志丹、謝子長深刻認識到井岡山道路的正確性,堅持走井岡山道路,部隊逐漸發展起來,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陜甘游擊隊,下轄四個大隊,人員發展至1500多人。1932年陜甘邊游擊隊改編成中國工農紅軍二十六軍第二團,領導制度按照當時我黨我軍歷史上第一次用條例形式確定的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文件《中國工農紅軍政治工作暫行條例》實行。隨后陜甘邊革命根據地迅猛發展,尤其在土地革命后期成為黨的大后方。習近平曾就此談到:“西北地區是我們黨我們軍隊革命的搖籃,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上世紀30年代,在黨和紅軍面臨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陜甘和陜北革命根據地為紅軍長征提供了落腳點,為紅軍北上抗日提供了出發點。” 1933年“左傾”冒險主義使紅二十六軍第二團幾乎到了全軍覆亡的境地,全軍將士意氣消沉。劉志丹等人鼓勵大家即使暫時垮了,黨在就能重新建立,最終經歷一個多月的輾轉作戰,又打回陜甘邊區,重建了根據地。
二、陜甘邊革命根據地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歷史經驗
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原則是人民軍隊歷史發展的必然關系,長期革命斗爭形成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陜甘邊革命根據地在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中積累了豐富的歷史經驗。
1.無論什么情況下都要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原則
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的廣大黨員對黨的命令都堅決服從,毫不動搖。劉志丹在部隊講話中多次強調:“革命利益高于一切,要識大體、顧大局。要絕對服從中央領導,聽從中央調遣”。[2]他們用自身行動服從黨的指揮,踐行全局意識。陜甘邊革命根據地創建過程中,黨組織發展還不成熟,盛行懲辦主義,陜甘邊領導人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多次遭到錯誤對待,但是他們毫不動搖對黨忠誠,堅持黨的利益高于一切。劉志丹曾坦率的表示:“黨內歷史問題不必性急,要忠誠為黨工作,讓黨在實際行動中鑒定每個黨員。”
2.將黨委制貫徹到底
1929年的古田會議決議對源于井岡山時期的黨委制進行了肯定,強調黨委制利于發揮黨的集體領導作用。陜甘邊革命根據地堅決貫徹古田會議決議,1931年10月專門成立了以謝子長為書記,劉志丹等人為委員的黨委會,此后無論部隊如何轉換番號,黨委都是部隊的核心領導。
1932年6月,由于戰事進展不利,關于部隊去向問題產生了爭議,陜甘游擊隊面臨分裂的危險,劉志丹、謝子長二人發揮黨委會的作用,認真做工作,穩定了局面。左傾錯誤路線盛行之后,劉志丹繼續發揮黨委的作用,一方面對左傾錯誤路線抵制,另一方面服從省委決定,顧全大局,使部隊無論何時何地都是一個整體,重視組織觀念,團結一致,為最終的勝利打下堅實的基礎。
3.毫不動搖的堅持“支部建在連上”原則
古田會議決議“支部建在連上”,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發展之初就毫不動搖堅持“支部建在連上”。發展之初,劉志丹、謝子長就在軍閥部隊發展覺悟高的士兵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立連隊黨支部,使支部建在連上,成立黨的“營委會”,后來成為陜甘游擊隊的核心。1934年11月,劉志當等人創辦了陜甘邊區紅軍軍政干部學校。校長為劉志丹、習仲勛為政委,大力培養青年干部。并及時將青年干部輸送到部隊,尤其是游擊隊、赤衛隊中,在基層發揮黨員干部的作用,加強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縱觀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發展歷程,“離開了黨,一切都要失敗”。無論初創時期,發展時期、挫折時期還是壯大時期,都與黨的發展歷史緊密相連,只有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陜甘邊革命根據地創立發展的寶貴經驗表明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原則是人民軍隊歷史的選擇。
注釋:
[1]新華社,習近平在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上強調 牢牢把握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 努力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N].人民日報,2013-03-12(1)
[2]王世泰。耿耿丹心照千秋[A]。中共陜西省委黨史研究室。劉志丹[C].陜西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