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憲卓
[摘要]馬克思主義是中國革命路上的指引者,為中國革命指引了方向。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情況相結合,使馬克思主義成為了中共黨史學習和研究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中的唯物史觀,成為了進一步研究黨史的新的視角和方法。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指導作用;中共黨史
在中國的革命發展道路上,馬克思主義為中國革命指引了方向,為革命的勝利和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順利進行提供了保障,在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驗證了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引者的重要性,也證明了馬克思主義思想是符合中國國情的。所以,要對中共黨史做出研究,就要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歷史觀作為重要指導。
一、堅持把馬克思主義作為中共黨史學科指導方向的因素
(一)馬克思主義的性質決定了其在中共黨史學科中的指導地位
馬克思主義是實踐的產物,也是經實踐證明的真理。中國共產黨在建黨之日起就將馬克思主義作為自己的指導思想,要求全黨堅定不移的把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并要求黨的一切活動和思想都要將馬克思主義理論做為指導。在中國共產黨的多次會議報告中多次指出,馬克思主義是中國革命實踐中的真理,是全世界無產階級的思想結晶[1]。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就是一部中國革命的發展史。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方法論是研究中共黨史的正確方向的,在其科學理論指導下,才能充分揭示中共黨史中存在的重大問題和發展規律,更好的建設和發展中共黨史中的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地位。
馬克思主義是工人階級在實踐中的產物,是科學的世界觀,是符合大多數人共同利益的,因其從根本上揭示了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發展規律,指出資本主義也會走向社會主義,最終達到共產主義,這也是為未來世界總的發展方向提出科學的理論。因為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是為無產階級建立的,所以它也成為了全世界無產階級戰斗的旗幟。除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沒有任何一種主義能夠為工人階級以及他的政黨作出指導。
(二)中共黨史學科的需要
在國家意識形態領域的社會學科中,中共黨史學科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馬克思主義一直是其指導思想。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不同階級、不同意識形態的思潮都在不斷涌現出來,為確保中國意識形態領域的統一,更應該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國家中宣部、教育部、中科院在各高校社科系統及其研究中指出,要重視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并在實踐中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看待社會現象,用科學的眼光解決問題。使我們認識到馬克思主義對于中國意識形態的重要意義,將馬克思主義貫穿到整個社會科學研究和實踐中去。又因為中共黨史是一門歷史學科,其具有政治性較強的特點,這是整個學界都認可的事實。這就要求在中共黨史研究中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更好地為社會與人民群眾服務,保證中共黨史的正確性與科學性。2010年9月,《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史工作的意見》中指出,在新的歷史時期下,中共黨史工作,一定要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指導方針。
二、中共黨史學科中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的體現
(一)馬克思主義為中共黨史研究指明方向
中共黨史的涉及范圍十分廣泛,種類眾多。在涉及范圍上體現在對黨史的某一具體事件的發生原因進行探究,對黨史中某個人物進行在黨史地位上的研究,及其對黨史貢獻的研究,或對某項存在于黨史的歷史事件發生的具體時間及地點的驗證。在種類上通常體現在對以口述形式進行的歷史研究、以回憶錄形式進行的研究或以人物傳記形式進行的研究等。通過對黨史上的歷史事件及任務進行經驗總結,吸取教訓,為國家的長久安定提供借鑒。遵循“以史為鑒”的觀點,為國家發展做出貢獻。表面上看,對中共黨史的研究是停留在對過去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研究上,但實際上卻是在通過過去的事情,對國家的現實發展提供參考。將過去與現在通過對中共黨史的研究聯系在一起,形成一個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針對性較強的專業學科。
馬克思主義理論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道路中任何一個階段的戰略部署。近年來,中國共產黨也正是根據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指引,本著為人民服務的原則,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工作重點,一切決定從人民群眾的利益出發,將其作為判斷決定是否有價值的根本標準,將關乎人民群眾利益的民生問題提到工作日程中,實現為人民服務的目標。中共黨史的研究也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正確領導下,對民生問題進行研究,總結過去黨在民生方面遇到的問題和挑戰,以及在這方面提出的正確方針和缺憾,以此為鑒,能夠為建設當下的民生做出更大努力。
(二)將唯物史觀作為中共黨史研究的指導
不計其數的事實已經向我們證明了馬克思主義是中共黨史研究的正確指導思想,也是唯一的指導思想。英國是一個資本主義國家,但英國的著名史學家杰弗里曾在書中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做出了重要評價,并認為馬克思主義是唯一的歷史哲學,使得反對馬克思主義的人和處于中立位置的人即使不愿意承認這樣的現實,但這也是他們改變不了的,因為馬克思主義影響著整個歷史學家的思想。
我們要勇于承認我們在對中共黨史進行研究時,曾一度忽視了唯物史觀的作用,張靜如老先生出版了《唯物史觀與中共黨史學》一書,才使我們真正認知到這一點。書中通過對唯物史觀的介紹,將兩者密切結合在一起,用唯物史觀中的社會矛盾的運動分析中共黨史進程。也為我國對中共黨史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彌補了在中共黨史研究上的缺憾,使黨史研究朝著更加光明的方向發展。
對中共黨史的研究進一步證明了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史就是解放生產力與發展生產力的歷史。中國共產黨誕生在貧窮落后的中國,是為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主義壓在人民群眾身上的這三座大山,挽救危難中的中國而建立的。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它的主要任務就是解放生產力并發展一定的生產力。在新中國成立以后,中國開始進入了過渡階段,即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中國共產黨的工作依然是解放生產力,為此實行土地改革、鎮壓反革命等工作,加快經濟發展,將生產力解放到最大程度。直到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正式落下帷幕,社會主義制度正式確立,為生產力發展徹底掃清障礙,使生產力得到了全面發展。后期由于左傾錯誤的出現,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使國家發展停留在原地。一直到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正式召開,才將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解放生產力與發展生產力再次成為國家工作中心。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思想都強調了發展生產力的重要性。從中可以看出,不僅可以運用唯物史觀對中共黨史進行研究,還可以將中國共產黨的政績寫進中共黨史,為中共黨史研究開辟新篇章,加強對中共黨史的研究與學習。
三、結論
馬克思主義是一個存在資深科學性的正確理論,在社會意識形態中具有指導作用,中共黨史作為一門史學,它的自身特點和性質決定了它的發展需要馬克思主義為其指導。此外,中共黨史是一門與時代發展聯系最為緊密的社會學科,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共黨史學科要在新時代里起到對國家戰略性的作用,就要把馬克思主義作為其指導,讓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和方法論在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亢飛.淺談馬克思主義在中共黨史學科中的指導地位[J].傳承,2013(8):94-94.
[2](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當代史學主要趨勢[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
[3]張靜如.唯物史觀與中共黨史學[M].長沙:湖南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