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泗茂
(九江學院 江西 九江 332000)
大眾歌唱藝術的常見問題及解決
郭泗茂
(九江學院 江西 九江 332000)
聲樂作為一門歌唱藝術,應服務于社會,服務于人民,把歌曲所要表達的思想傳遞給每一位聽眾,這就需要我們在演唱歌曲時要吐字清晰,聲情并茂,利用好發聲技巧。
聲與情;字與情;協調運動
在聲樂學習中,我們首先應當正確理解“聲”與“情”的關系。歌唱技術中用氣發聲,咬字和行腔便是“聲”,演唱時正確演繹歌曲所表達的思想內容便是“情”。“情”永遠是第一位的,歌唱沒有情感也就沒有了歌曲的靈魂,聲音只不過是傳遞感情的方式,服務于情感。所以我們在演唱歌曲時就要以情感帶出聲音來,然后利用發聲技巧唱出美妙的歌聲。我們評價一個人唱歌好不好,首先就要看他或她是否正確地表達出歌曲的思想內容。凡是充滿激情的演唱者,總是把情感放在首位,這樣才能引起廣大聽眾的共鳴。但是,正確地發聲也很重要,情感只有通過歌唱的發聲才能表達出來,所以我們在學習中也不能忽視發聲技巧的訓練。
在歌唱訓練中,咬字、吐字與發聲密不可分。只有正確地咬字、吐字,做到字正腔圓,才能有美妙的聲音發出。因此,正確對待“字”與“聲”的關系,是表達歌曲情感的保證。在這二者中,只有以“字”帶“聲”,做到咬字、吐字清晰,發聲圓潤,才能做到“字”和“聲”的完美結合。把兩者隔開看待,或者忽略任何一方都是錯誤的。例如,有一個歌者在演唱作品時,片面地追求聲音的優美,吐字、咬字不清晰,不能正確地表達歌曲的涵義,甚至自己唱的什么都不知道,廣大聽眾更是一塌糊涂,這樣的歌唱者就是失敗的。反之,如果一個演唱家在演唱聲樂作品時,既注重發聲又注重咬字,并帶有情感的表達,這樣的歌者就是我們廣大聽眾所喜愛的。
對于廣大聲樂愛好者來說,學習聲樂不應太急躁,應該循序漸進。從最簡單的發聲開始練起,通過一段時間的練習,逐步過渡到較復雜的練聲曲,最后針對一些演唱技巧專門進行訓練。在音域的訓練中,應該先把中低音聲區練好逐步過渡到高聲區。因為中聲區是我們最自然的一個聲區,接近于說話。低聲區的練習可以使聲帶得以放松,加強我們的音色訓練。練習時,注意自己的音量不要太大,運用自然的聲音來訓練,注重聲音的美,音色統一,聲音連貫、圓潤。練習歌曲應選擇一些簡單易唱的、旋律跳躍不大的,同時還要注意歌曲思想內容的表達。隨著演唱技術的不斷提高,歌曲可以逐步加大難度。有些歌者本身聲音條件不是太好,在學習歌唱時,更應該不斷地進行發聲訓練的學習,持之以恒,使自己的歌唱技術得到提高。在練習中,還應該注意不要過度用聲,避免大喊大叫,練習時間不易過長,歌曲要適中,否則將會造成歌唱者聲帶的病變。
歌唱技術是整體發聲,不是單獨一個器官運動。我們在演唱時,歌唱器官統一受人的高級神經大腦的支配,這部分歌唱器官包括呼吸、喉頭、聲帶、共鳴、咬字等,它們共同配合使我們發出優美動聽的旋律。所以,我們練習發聲時,要注重在整體發聲的基礎上,對局部各個器官進行調整。例如,當一個歌者在演唱時感覺到喉頭比較緊,演唱帶有明顯的“喉音”,可能就是在運用氣息上出現了問題,但不能只注重放松喉嚨,還應該加強氣息的支持和頭腔共鳴的調節,同時還要檢查下顎和舌根是否得到放松,因為這正是呼吸上提的重要原因。只有在歌唱中使整體和局部相互協調才能使歌者演唱出美妙動聽的聲音來。
歌唱是靠我們的發聲器官來完成的,它就好像是我們的樂器,其質量好壞直接影響著我們的歌唱。這就需要我們在聲樂學習過程中注意保護嗓音,當聲帶發炎時不宜進行歌唱。保護嗓音還需要我們注意自身的內分泌因素、心理性因素和過敏因素。無規律的練習和不良的衛生習慣也是引起嗓音病變的原因。切記聲帶不宜長期處于疲勞狀態。盡量不要飲酒吸煙,更不能亂吃一些藥物。應注意休息,保證睡眠時間。特別是注意不要感冒,多吃瓜果蔬菜等清淡的食物。青少年變聲期間不宜進行大量的歌唱運動,應選擇一些短小而且容易歌唱的歌曲來進行演唱,音量方面不宜過大。當然,科學的演唱方法更為重要,這樣才能使我們的嗓音不受損傷。建立一個有規律的歌唱習慣,在歌唱習慣建立之前首先應該讓我們的生活有規律。只有健康的身體才能保證嗓音的健康。聲帶很靈敏地反映著我們的身體健康狀況,這點對我們歌唱的人來說特別重要。當身體處于疲勞或者疾病狀態時,我們往往會感到嗓音的沙啞。所以我們應該保持心情愉快,飲食有規律,按時起居,勞逸結合,這樣才能有氣力唱歌。
綜上所述,歌曲的演唱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演唱中要注意各個器官的相互配合與協調,注重歌曲的情感表達,咬字、吐字清晰,聲音圓潤,音色優美,氣息流暢,正確地表達歌曲的思想內容和情感。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廣大聲樂愛好者在演唱上得到更大的提高。
J616.2
A
1007-0125(2015)06-005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