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凌云,衛愛玲,劉 偉
(江蘇省淮安市水利局,223005,淮安)
淮安地處蘇北平原腹地,主城區主要包括清河區、清浦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城區以古黃河為分界線,南部屬淮河水系,北部屬沂、沭、泗水系,老里運河、里運河、古黃河及鹽河等流域性河道形成“四水穿城”的水系格局,成為城區雨水外排的主通道。城區除流域性河道外,現有古鹽河、清安河、文渠河、大寨河、柴米河等內部排澇河道37條,總長約300 km;現有城區排澇泵站26座,總抽排能力193.8 m3/s。近年,隨著淮安城市“東擴南連”,城區規模迅速擴張,城市防汛壓力不斷加大,城市防汛成為全市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2012年以來,淮安市在加大城市防洪排澇設施建設的同時,積極創新泵站管理舉措,通過運行城區排澇泵站防汛風險管理項目,全面提升泵站運行管理水平,取得了顯著成效。
風險管理是指對影響目標實現的各種不確定性因素進行識別和評估,并采取應對措施將其影響控制在可接受范圍內的過程,也就是通過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駕馭、風險監控等一系列活動來防范風險的管理工作。
風險因子識別是風險管理的第一步,并且是重要的一步,識別正確與否直接影響著風險評估結果,進而影響著規避風險的應對措施。結合淮安城市防汛特點,根據風險因子的主客觀因素,淮安市城區排澇泵站主要有:制度建設、安全運行、設施設備養護、職工培訓、維修資金專款專用、環境衛生、執行指令機制情況、汛情匯報、檔案資料管理等9大項16小項風險因子。
針對已確定的9大項16小項風險因子,經過詳細分析及廣泛征求各區泵站管理部門意見后,科學確定了各因子的權重及隸屬度,針對可能出現的風險,按照等級確定了賦分標準,建立了風險評估模型。
為在風險發生時迅速作出反應,避免忙中出錯造成更大損失,經過深入分析研究,針對城區排澇泵站各風險因子可能出現的風險狀況,制定了《淮安市城區排澇泵站防汛風險應對措施表》。
表2 淮安市城區排澇泵站防汛風險評估模型
(1)自查上報
在實施風險管理聯合督查前,首先由各區防汛指揮部(下稱“區防指”)做好下轄排澇泵站自查自糾工作,對潛在的防汛風險開展全方位排查,針對存在的隱患及時采取必要的整改措施,并及時將自查情況上報至市城市防汛分指揮部辦公室(下稱“市城防辦”)。
(2)聯合督查
聯合督查是風險信息采集的主渠道,由市城防辦牽頭、各區防指抽調人員組成的聯合督查組具體負責實施。在各區自查上報信息的基礎上,聯合督查組重點關注前次督查中暴露的風險點,逐一督查整改措施落實情況;對新出現的風險點,要求立即制定整改計劃,逐項抓好措施落實。
(3)問卷調查
泵站運行管理人員是城區防汛指令的具體執行者,其業務素質直接決定了城區防汛指揮體系的運行效率。因此,在加強泵站風險管理聯合督查的同時,市城防辦針對機泵維修養護及安全運行等方面,以問卷形式對城區泵站運行管理人員開展不定期抽查,通過對發放調查問卷的分析匯總,及時了解運行管理人員在業務方面存在的不足。
(4)系統獲取
淮安市城區防汛指揮決策系統包括水雨情遙測及遠程視頻監控兩個子系統,系統在清河、清浦及經濟開發區等主城區范圍內明確了“兩大重點、三大片區、四大區域”作為重點監控區域,實現了對主城區26座排澇泵站及36個易積澇路段的全覆蓋,市城防辦通過該系統可以采集城區排澇泵站應對雨情、澇情的實時風險信息。
在當前市場需求不旺的情況下,尿素價格只要保持在一個合理的價格水平線上,即使出現小幅波動,無論是向上還是下,都不意外。而尿素價格高位運行背景下,下游的觀望心態與上游的挺價信心相博弈,博弈的勝負決定價格波動方向。
(5)第三方提供
“第三方提供”是對風險信息采集不可或缺的必要補充,為了實現對各類風險信息的靈敏反應和快速反饋功能,市城防辦在主流媒體向社會公布了城區防汛值班電話,在汛期堅持24小時防汛值班制度,隨時接收來自群眾的汛情信息舉報;同時明確專人關注淮安電臺、電視臺、日報、晚報等主流媒體,關注12345政府公共服務平臺,全方位收集有關城區防汛的各類風險信息。
在前期組織深入調研的基礎上,針對淮安主城區防汛現狀,確定淮安城區各泵站主管部門為風險管理試點單位,制定了《淮安市城區排澇泵站防汛風險管理實施辦法》。
根據風險管理需要,為了推進工作有序開展,開發了淮安市城區排澇泵站防汛風險管理信息系統。通過該系統,可以全面掌握城區排澇泵站的個性及共性的風險點,有助于泵站主管部門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幫助整改工作的有序推進。登錄該系統,各區泵站主管部門可以直接在網上匯報整改情況,提出復查申請,實現了資源共享及風險等級評定的科學化、規范化。
聯合督查組結合汛前檢查、汛初復查、汛中督查、汛后檢查及年終考核,每年5次對城區排澇泵站風險管理工作實施全面督查,結合自查上報、問卷調查、系統獲取及第三方提供的信息,整理匯總形成各泵站風險信息基礎數據。
風險評估就是量化測評某一事件或事物帶來的影響或損失的可能程度。城區排澇泵站防汛風險評估采用人機結合方式:第一步,由市城防辦及各區防指抽調專家組成的評估小組,根據對城區排澇泵站的督查考核情況,對相關風險信息進行集中分析、分類匯總;第二步,由市城防辦專人負責將分類匯總的信息導入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并通過信息系統完成風險數據分析計算、計分匯總、等級評定、應對通知下發及分級統計工作。
風險應對的主要任務是由城區泵站管理部門對照《淮安市城區排澇泵站防汛風險應對措施表》相關內容,針對風險應對通知書上不同的風險等級和風險形成的情形,采取相應的風險防控措施。通過風險應對預案和應對機制,全面提升城區泵站管理水平,提高各泵站對上級調度指令的執行力,保障城區度汛安全。城區泵站主管部門在采取了相應的風險防控措施后,可以通過風險管理信息系統遞交核查申請報告,匯報整改情況,提出重新評估核定泵站風險等級的申請。
通過實施風險管理,進一步提高了城區排澇泵站運行管理水平,逐步形成了統一指揮、統一調度、統一管理、響應及時的城區防汛除澇體系。城區防汛工作連續三年實現 “四不”目標——70余條主次干道不積水、保通行安全;700余個住宅小區不漫水,保出行安全;23條排澇河道不溢水,保環境安全;130余家大中型企業不進水,保生產安全。
通過在實踐中不斷摸索,不斷總結提高,基本形成了一套科學、高效、完善的評價體系,為建立城區排澇泵站防汛風險長效管控機制打下了堅實基礎。
風險管理工作開展幾年來,各區泵站主管部門共計對1 036處風險隱患作出整改,城區90%的排澇泵站成為低風險泵站,其中,清浦區泵站管理部門獲評“淮安市一級水管單位”,清河區、開發區泵站管理部門先后創成“江蘇省三級水管單位”,運行管理水平實現質的飛躍,城區各排澇泵站汛期“拉得出,打得響,排得暢”,充分發揮了排澇樞紐作用。
在對城區排澇泵站實施防汛風險管理過程中,淮安市城市防汛分指揮部辦公室及時總結工作經驗,將其逐步延伸到城區防汛指揮各個層面,總結提煉出城區防汛“3×4”工作法,從責任、制度和舉措 3個層面,每個層面內生4項類別,建立路長責任、河長責任、泵站責任和區域責任等4項責任網絡,制定易積易澇點監控、排澇河道預降水位、排澇泵站開機、預警預告等4項制度,落實自排與抽排相結合、視頻調度與實地巡查相結合、現場責任人與分管領導相結合、面上調度與突出重點相結合等4項措施, 切實提高了淮安主城區遭遇突發強降雨引起內澇的防范與處置能力,保證了城區搶險救災工作的高效有序進行,保障了城區的安全穩定和健康發展。
圖1 城區排澇泵站風險管理評價體系流程圖
合理完善的風險管理方案是風險管理取得實效的基礎,方案的制定則有賴于有效而系統的風險分析,只有全面準確定位城區排澇泵站防汛風險的來源,尤其是風險的主要來源,城區泵站管理部門才能夠針對這些風險的分布情況作出靈活的風險應對策略,將風險消滅在萌芽狀態。
要切實推動城區排澇泵站防汛風險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對于風險管理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有效監控。城區排澇泵站共有9大項16小項風險因子,有效的全面風險管理在這些因子上應該是有所側重,而不是忽略某些因子。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每一部分都對整個風險管理的有效性產生深遠影響,只有建立合適的標準,對每一項因子進行實時監控,發現偏差并追蹤分析,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
運行城區排澇泵站防汛風險管理是對傳統的泵站運行管理模式的一種創新和有益探索,項目運行三年來,通過對泵站站身及機電設備相近風險隱患建立動態監控機制,分析查找出部分隱患與設計施工及建設管理之間的關系。如果能將從中小型泵站風險管理過程中得出的經驗擴展應用到淮安境內現有江蘇省管及淮安市15座大型泵站、42座大中型涵閘,并進一步將此經驗推廣應用至全省重點水利工程,對于今后全市乃至全省重點水利工程的建設將起到積極的指導作用。
[1]梁志山,牟萍,袁明道.風險管理理論在廣東梅豐水電站運行管理中的應用[J].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3(12).
[2]楊明.淺議項目風險管理的應對措施[J].現代經濟信息,2010(4).
[3]孫祖斌,秦士美.項目風險管理探討[J].煤礦現代化,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