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鳳霞
【摘要】目的 觀察動氣針法結合火罐治療落枕的臨床療效。方法 對本科室門診的40 例落枕患者,采用動氣針法結合火罐治療,取后溪、正宗、正筋,針刺后用瀉法,同時患者配合做頸部運動。結果 治療40例,治愈40例,總有效率100%。結論 動氣針法結合火罐治療落枕療效顯著。
【關鍵詞】落枕;動氣針法;火罐
【中圖分類號】R254.9 【文獻標識碼】A
落枕多因睡眠姿勢不正或感受風寒所致。以急性頸項部肌肉痙攣、疼痛和頸部功能障礙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本病為常見的頸部傷筋,最早見于《素問·骨空論》。癥狀較輕的患者經過休息能夠自愈,比較嚴重的患者在側肩背及上肢都會有疼痛感,頭歪向一側時會導致頸部疼痛,疼痛可延及后腦部及肩臂部,從而引發(fā)筋膜炎。前者一般在青壯年較多見,后者常發(fā)生在中老年或有頸椎退行性變者。如果治療及時此癥狀能夠治愈,也有一部分癥狀復雜較難治愈患者存在[1-4]。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40例患者均為本科室門診病例,無外傷史,均以明顯的晨起頸項強痛、活動不利,頸部向一側轉動時疼痛加劇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其中男19例,女21例;年齡17~69歲;病程2 h~5天。
1.2 診斷標準
按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來確定:(1)一般的患者多事由于不良的睡姿、受風寒而引起的,不伴有其他外傷史;(2)發(fā)病快,睡眠后出現(xiàn)一側的頸部疼痛或有酸脹感,可延及上肢或背部,活動時更加疼痛,癥狀厲害者頭部偏向病側;(3)患側時常出現(xiàn)頸肌痙攣,同時伴有多處壓痛,觸摸肌肉緊張?zhí)幙捎心[塊或條索狀的改變。
1.3 治療方法
①取健側后溪、正宗、正筋,患者取端坐位,采用1.5寸毫針直刺,行捻轉瀉法,使針刺部位有酸、麻、脹、重等感覺,如有針感循經傳導則更佳,同時囑患者配合進行左旋、右旋、前屈、后仰及順逆時針的頸部活動,節(jié)奏緩慢,幅度由小到大,盡量至最大,特別是活動受限的方向。活動至頸項部疼痛減輕或達到最大活動范圍后起針。②取患側阿是穴、大椎、肩井、天宗、天柱、合谷等穴,患者取患側朝上側臥位,針刺得氣后留針30 min,并予電磁波局部治療。③取患側頸部、肩井及肩胛等處拔火罐,留罐10 min。上述治療
1次/d,未治愈的患者次日再行以上治療。
1.4 療效觀察
根據《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的標準。治愈:頸項部無疼痛、酸脹感,多處無壓痛,頸部能夠正常活動。好轉:頸項部疼痛緩解并能輕度活動。未愈:疼痛、酸脹不減,頸部仍不能活動。
2 結 果
40例患者治愈率為100%,其中治療1次21例,2次12例,3次7例。
3 體 會
落枕,又稱“失枕”、“失頸”,病因有兩方面:一是由于晚上不良的睡姿,枕頭高度不合適,或是因為過度負重物而致頸部扭轉過度,使頸部脈絡受到損傷,引起局部疼痛,活動功能受限。二是由于風寒或受涼導致頸背部氣血不暢,筋絡僵直,引起局部疼痛,活動時疼痛加劇。治則為舒筋活絡、行氣止痛[5-6]。
動氣針法的運用,能導引氣機于患處,達到疏導及平衡作用,從而緩解肌肉痙攣,糾正關節(jié)紊亂。《靈樞·雜病篇》云:“項強不能回顧取手太陽,不能俯仰,取足太陽”,后溪為手太陽小腸經的輸穴,又為八脈交會之一,通于督脈,督脈總督一身之陽,而落枕病變以手三陽和足少陽經受損,隸屬督脈。“經脈所至,主治所及”,故針刺后溪能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標幽賦》曰“交經巨刺,左有病而右畔取”,以遠處穴位疏導配以疼痛部位運動,采用董氏奇穴法取健側“正宗、正筋”穴,就位置而言,其位于太溪與昆侖之間的大筋上,此謂“以筋治筋”;就經絡而言,其屬于膀胱經,膀胱經為太陽經又循行于頸項,故而能通經活絡,祛寒止痛[7-9]。
拔罐最早見于晉代葛洪著的《肘后方》,其屬于一種獨特的治病方式。拔罐法具有通經活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祛風散寒等作用,臨床上多用于風寒濕痹、頸背腰腿痛、關節(jié)痛、軟組織閃挫傷及傷風感冒等。從現(xiàn)代醫(yī)學角度來看,拔罐能夠有效刺激機體,可起到溫熱治療的作用,通過罐內所形成的負壓,使得毛細血管充血、破裂出血,少量的血液進入組織間隙,從而對組織器官的活力有增強作用,使得機體免疫力有所提高。溫熱治療是利用溫度擴張血管,加快新陳代謝,促進血液循環(huán)的進行,使得血管壁透性增強,提高白細胞的吞噬能力,增強了局部的抵抗力。直接拔罐于患處,緩解肌肉痙攣。
動氣針法結合火罐以達疏通經脈,扶助正氣,祛除病邪,經絡暢通,頸部功能恢復之功。同時要注意防寒保暖,保持正確睡姿,枕頭高低適中,預防再發(fā)。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藥行業(yè)標準.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2:68-69.
[2] 楊維杰.董氏奇穴針灸學[M].中醫(yī)古籍出版社,2012:39-41.
[3] 楊東紅,譚遠飛.巨刺一針法配合刺絡放血治療急性落枕的臨床研究[J].吉林中醫(yī)藥,2012,(11):72-74.
[4] 呂雅妮.針刺運動療法結合溫針灸治療落枕30例[J].中國民間療法,2012,(07):10-12.
[5] 振 軍,尹慧芳.椎針及椎針療法的臨床推廣應用[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01):01-03.
[6] 侯文豪,張繼玉.針刺配合拔罐治療落枕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2,(09):18-19.
[7] 凌世娟.推拿加針罐治療落枕50例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8):56-58.
[8] 余 翔,李惠斌,溫速女.針灸治療落枕臨床研究進展[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3,(11):59-61.
[9] 鄧春梅.玻璃火罐在循經拔罐的臨床運用現(xiàn)狀[J].右江民族醫(yī)學院學報,2011,(03):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