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千斌
(浙江省溫嶺市新河中學,浙江 溫嶺 317502)
課堂教學的對象是學生.學生的學習既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也是課堂教學的歸宿.因此,教師的教學設計要直接指向學生的學習.高中物理的教學設計自然不能例外,本文提出的“指向學生學習的高中物理教學設計”是一種緊緊圍繞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核心知識,直接指向學生的困惑,針對學生的困惑設置情境、提出問題,通過課堂的互動解決學生的困惑,然后激發學生產生新的困惑的教學設計.那么,“指向學生學習的高中物理教學設計”有什么特征、執行時需遵循哪些原則、操作時又有什么模式,這是本文試圖解決的3個問題.
“指向學生學習的高中物理教學設計”需緊緊圍繞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核心知識,針對學生的困惑進行具體的教學設計.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困惑設計教學情境、提出教學問題,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各種想法,然后切中學生的要害,一舉破解關鍵的問題.例如,在“渦流”的教學中,當學生知道“整塊金屬處在變化的磁場中時金屬內部會產生如圖1所示的渦電流”后,他們會推想,圓柱形強磁鐵在開有直縫的鋁管內豎直穿過時,這種鋁管內無法構成圖1所示回路的渦電流.所以就誤認為,當開有直縫的鋁管豎直放置,圓柱形強磁鐵在穿過鋁管時,管內不會產生渦流.在這里,教師就要設置具體的實驗,暴露學生隱于內心深處的困惑,才能實現富有針對性的教學.

圖1 渦電流
“指向學生學習的高中物理教學設計”注重學生的展示,要求學生把自己心中真實的想法展示出來,以理論推導的形式或實驗驗證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思考結果.這樣做能有效地避免“教師將自己的觀點強加于學生身上”此類現象的發生.通過展示,不僅使學生的思維變得更加嚴謹,還可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享受到學習的快樂,激發他們產生進一步學習的動力.
例如,在落體快慢的討論中,在學生提出不同的看法時,教師就提供器材讓學生自主選擇器材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其中,教師提供的器材是:1張報紙、兩張相同的16K復印紙、1個光盤、兩張同光盤相同大小的白紙、粉筆頭.
學生1認為,重的物體下落快.他是這樣展示的:將1張報紙揉成一團,將1張16K白紙平鋪展開,兩者從同一高度同時釋放,結果重的報紙先落到講臺桌上.
學生2認為,重的物體和輕的物體下落一樣快.他是這樣展示的:將1張同光盤同樣大小的白紙揉成一團,將1張16K的白紙也揉成一團,兩者從同一高度同時釋放,結果重的物體與輕的物體同時落到講臺桌上.
學生3認為,即使質量相等的物體,形狀如不同,下落也不一樣快.他是這樣展示的:兩張質量相等的紙,1張揉成一團,另1張平鋪展開,從同一高度同時釋放落到講臺桌上,結果紙團下落快.說明在質量相等、形狀不同的條件下,紙團下落快.
學生4認為,形狀相同、質量不同的物體,重的下落快.他的展示是這樣的:如圖2所示,將“形狀和光盤相同的白紙”與光盤在同一高度處同時釋放,結果重的光盤先下落到桌上.
師:形狀相同、質量不同的兩個物體是否一定都是重的物體下落快呢?

圖2 光盤下落快
學生5認為,形狀相同,質量不同的物體,下落也可一樣快.他的展示是這樣的:如圖3所示,在同一高度處同時釋放光盤與白紙,則幾乎同時落到桌上.
教師只要給學生機會,學生就會展示出許多教師意想不到的想法.然后教師根據學生展示的真實想法,尋找原因,找到問題的突破點.
“指向學生學習的高中物理教學設計”提倡以“彈性預設”為基本原則.教師的預設不能固化,高中物理的課堂教學一旦沿著固定的預設走,就會禁錮學生的思維,使課堂教學變得死板而缺乏生機與活力.例如,在關于落體下落快慢的討論中,學生的思路就不可能都是沿著以下的邏輯順序進行:先想到可能重的物體下落快、再想到可能輕的物體下落快、最后想到可能重的物體與輕的物體下落一樣快.課堂教學的設計不能嚴格地按上述的順序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一定要考慮到“如何激發學生的思維、如何順著學生的思路”來推進課堂的教學.因此,我們的教學設計應當是彈性的,不能固化的.彈性預設的好處是使課堂教學變得更為靈活,隨著學生的有效生成而隨時調整,從而更加契合學生的實際思維.
“指向學生學習的高中物理教學設計”提倡以“相信學生”為基本原則.教師不應包辦學生的所有,要相信學生能發現問題、相信學生能解決問題.如果教師不相信學生的能力,只是憑自己的經驗講教師自己的想法,勢必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而實際上,學生的很多想法往往超越了教師的經驗.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學設計中,教師只需提出合適的問題,設置必要的引領,相信學生就會得出應有的結論.
例如,在前面所講的自由落體運動的教學中,5位學生均通過自主選擇的器材證明了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但5位學生有5種觀點:(1)“重的物體下落快”;(2)“重的物體和輕的物體下落一樣快”;(3)“質量相等、形狀不同的紙團與紙片,紙團下落快”;(4)“形狀相同、質量不同的物體,重的物體下落快”;(5)“形狀相同、質量不同的物體,下落一樣快”.5種觀點,對應的實驗都能證實是正確的.5種不同的觀點在不同的條件下均成立,看起來有點復雜.如將觀點(1)、(4)合并,觀點(2)、(5)合并后,還有3種觀點.這時,學生就迷糊了,到底是什么緣故,好像與想象中的并不一樣,憑直覺,這個現象的背后應當有一個更為簡潔的物理規律.那么是什么引起了有這么多種答案?這時,需要教師做必要的引領.首先,讓學生從落體悖論的討論出發,發現“重的物體下落比輕的物體下落快”的結論是有問題的.其次,讓學生分析觀點(3)、(4)、(5)的條件,運用控制變量的思想,學生容易得出正是由于空氣阻力的干擾,影響了我們對物體下落快慢的思考,然后讓學生用牛頓管實驗來驗證自己的想法.最后,播放“美國宇航員在月球真空的環境下重錘與羽毛同時下落”的視頻.至此,水到渠成,學生順利地得出落體快慢的總結性結論.(1)在真空的環境下,重的物體與輕的物體下落一樣快.(2)在有空氣阻力的干擾下,重的物體與輕的物體下落時,有時重的快,有時輕的快,有時一樣快,這要視空氣阻力干擾的程度而定.
“指向學生學習的高中物理教學設計”的設計模式如圖4所示.首先,教師摸準學生的困惑,知曉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還在哪些地方弄不清楚.然后,教師設置情境或設置問題,擊中學生的困惑,特別是挖掘出學生的隱性困惑,再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方式揭示問題的本質,澄清學生心中所隱藏的困惑.在原有困惑解決的基礎上,學生可能會產生新的困惑.這時,教師就要及時抓住學生產生的新的困惑,構建出新的情境或新的問題,再展開新一輪的教學循環.
下面以“渦流”一節的教學為例,談談“指向學生學習的高中物理教學設計”的設計過程.
學生的困惑包括以下幾點.
(1)一個導線環由于能組成一個閉合的回路,所以當導線環處于變化的磁場中,導線環中會產生感應電流.但是一個金屬管處于變化的磁場中,從金屬管截面來看,應當是一個斷路,怎么在金屬管內也會產生感應電流呢?如有感應電流產生,則金屬管內的感應電流又會構成一個怎樣的閉合回路?
(2)一塊金屬處于變化的磁場中,金屬塊內會產生感應電流嗎?如有,則金屬塊內的感應電流回路是怎樣的呢?
(3)當一塊強磁鐵穿越豎直放置的空心鋁管時,由于鋁管中產生了渦流對磁鐵會產生阻力的作用,所以磁鐵下落的時間會明顯變長.一塊強磁鐵穿越豎直放置的“從上到下開有直縫的空心鋁管”時,由于鋁管開有直縫,感覺鋁管中不能構成閉合回路,應當沒有渦流存在,但事實上磁鐵穿越這根鋁管時,與自由落體運動相比下落時間也變長了,這又怎么解釋?
(4)將一塊鋁板傾斜放置,當強磁鐵沿鋁板下滑時,鋁板中會有渦流產生嗎?
然后,教師針對學生的困惑,設置情境,提出問題.

圖5 跳環實驗
(1)如圖5所示,當左邊線圈接上交變電流的瞬間,線圈中產生了變化的磁場,可看到鋁環突然飛出.試解釋鋁環飛出的原因.
(2)利用思想實驗的方法,推導一個空心鋁管如處于變化的磁場中,內部會產生感應電流嗎,如有,則感應電流的回路是怎樣的?
(3)利用思想實驗的方法,推導一個實心的鋁圓柱體處于變化的磁場中,內部會產生感應電流嗎,如有,感應電流的回路又是怎樣的?
學生覺得一個空心的鋁管、一個實心的鋁圓柱沒有與外界構成回路,處于斷路狀態,鋁管或鋁圓柱內不應有感應電流的產生.
教師通過對比實驗:鉤碼穿越豎直放置的空心鋁管時間短,強磁鐵穿越豎直放置的空心鋁管時間長.
通過師生、生生的討論,解釋實驗現象.仔細觀察空心鋁管,不難發現,鋁管雖薄,但也有一定的厚度,所以在薄鋁管的橫截面方向上會構成一個個閉合的回路,說明只要空心鋁管中的磁通量發生變化,空心鋁管內就會產生渦流.也可以將空心鋁管看成是由多個金屬鋁環疊合而成的,每個細分的鋁環都可以看成一個閉合回路,所以在空心鋁管中當然存在著渦流了.經討論,有學生提出,實心的鋁圓柱體也可以細分成一片片的金屬鋁片.實心鋁圓柱體可看成是由一片片金屬鋁片疊合而成.而每一片鋁片又可看成是多個半徑不同的同心鋁環構成,所以金屬圓柱體處于變化的磁場中同樣會產生渦流.
根據麥克斯韋電磁場理論,變化的磁場產生渦旋電場.正是由于渦旋電場的存在,導致空心鋁管、實心鋁圓柱體內都產生了渦旋狀的渦電流.
教師提出新的問題:金屬塊與磁場發生相對運動時,金屬塊內會產生渦流嗎?比如,當強磁鐵穿越豎直放置中間開有豎直直縫的鋁管時,這個不完整的鋁管內有渦流產生嗎?學生普遍認為不可能有.理由是:不完整的鋁管的橫截面是斷路,無法形成閉合回路,應當沒有渦流產生.
教師設置情境:教師演示對比實驗.實驗表明,鉤碼穿越豎直放置的開有豎直縫隙的空心鋁管時間短,強磁鐵穿越豎直放置開有豎直縫隙的空心鋁管時間長.
學生普遍認為,不完整的鋁管橫截面是斷路,無法形成閉合回路,不應產生渦流.這與“強磁鐵穿越豎直放置開有豎直縫隙的空心鋁管時間長”的事實發生了矛盾.
教師再提出新的問題:如強磁鐵從鋁板構成的斜面上滑下,鋁板內會有渦流產生嗎?
教師設置情境:教師演示對比實驗.木板一端墊高,另一端置于水平面,在木板上鋪一張白紙,圓柱體強磁鐵置于木板的上端,靜止釋放磁鐵,磁鐵做勻加速直線運動,下滑時間較短.在木板上鋪一張鋁板(可保證前后兩次實驗傾角相等),再在鋁板上鋪一張白紙,然后將圓柱體強磁鐵置于鋁板的上端,靜止釋放磁鐵,結果磁鐵下滑很慢,下滑時間很長.
這時,學生就更糊涂了.磁鐵滑過鋁板,鋁板內怎么也有渦流產生,這里邊的渦電流怎么組成回路?
然后通過師生、生生的互動,逐步揭示問題的本質.
經仔細觀察,不難發現:不管是開有直縫的空心鋁管還是薄薄的金屬鋁板,它們其實還是有一定厚度的,當空心鋁管和薄鋁板中的磁通量發生變化時,在它們的截面上也能構成一個個閉合回路,所以在它們的內部也會形成一圈圈的渦流.
“指向學生學習的高中物理教學設計”由于緊緊圍繞著學生的困惑展開,所以課堂教學更具針對性.不過,設計時要注意以下兩點.
踐行“指向學生學習的高中物理教學設計”,需要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困惑.只有充分了解學生的困惑,才能根據學生的困惑,設計出具有吸引力的教學情境、提出擊中學生困惑的問題,幫助學生解決心中的困惑,最好還能激發學生產生新的困惑,然后進一步解決出現的問題.
“指向學生學習的高中物理教學設計”是為了促使學生更好的學習.而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設計時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相信只要設計合理,學生一定有能力發現問題,一定有能力解決問題.設計時千萬要注意教師不能起過多的干預作用,教師過多的干預會影響到學生能力的發展.尊重學生、相信學生是“指向學生學習的高中物理教學設計”的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