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樹考
摘要:現代文大閱讀在高考語文試卷中所占分量僅次于作文,它涉及了語文教學的許多方面,考查現代文大閱讀就是對語文學習的綜合考查。本文將對現代文大閱讀的解題方法進行分析。
關鍵詞:思路 ?選文 ?讀文 ?區間 ? ? ?分項 ? 技巧
對現代文大閱讀的備考總體思路是先化整為零,再化零為整。有的人認為它是重點、難點,一開始就集中精力、時間復習,這樣只能事倍功半,因為專項復習中的成語、病句、修辭、壓縮語是對現代文閱讀的局部學習與間接復習,它們對現代文閱讀能力的提高有著直接的幫助。
本文中筆者只單純對這一題型談談自己的認識和應對方法。
首先,要簡化現代文閱讀的學習。
記得上小學時,學習課文的過程非常簡單:熟讀、背誦課文——分段、總結段意——總中心——概括寫作特點。這個過程其實就包含了文章“寫了什么”——“為什么這樣寫”——“是怎樣寫的”這一邏輯思維過程,并且也抓住了現代文閱讀的關鍵——閱讀。
其次,在平時練習、復習時,教師所謂的啟發誘導要少些。
閱讀理解如果是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由學生說出或者教師親自說出文章的主要內容,那么,學生不是作為一名讀者而是作為一個聽眾被動理解文章,學生的思維被限制;學生沒有能真正去閱讀,所以也就談不上什么閱讀體驗和感悟,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當然也不會提高。
第三,對于現代文閱讀首要的就是“讀”。
缺少了“讀”,就缺少了對文章的整體把握,不能體會出文章的內涵,理解就會很膚淺,答題就很可能不完整。學生急功近利“做題”,意識很容易導致自己看題不看文,結果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即使時間再緊張,讀文也是不可缺少的。
我們提倡讓學生真正去閱讀,就是要還學生“讀”的過程。學生如果沒有真正去讀又怎么會有閱讀訓練的高效率呢?磨刀不誤砍柴工,讓學生去讀,就是要改變他們在訓練中急功近利的心態。閱讀培養了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第四,在閱讀訓練中,教師首先要選出文質兼美的文章,這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
學生認真讀了這些文章,既能提高做題能力,又能從中汲取營養。搜集這方面的文章試題要謹慎。有些模擬題出得太淺陋,就像看文填空一樣;所給的答案也是牽強附會,有的甚至答非所問。這樣的練習只能讓學生越練越糊涂。所以練習題要典型,文與題結合要緊密,不要無病呻吟。
第五,在閱讀訓練中,我們可以采用分點專項練習,最后再進行綜合練習。
我們先列出《高考說明》中閱讀考查的能力要求。如在理解層級有“理解文中重要詞語或語句的含義”,在“鑒賞評價”層級中有“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在探究層級中有“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作品的豐富意蘊”“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等。
在練習中,可以先給學生印發文章不給試題。學生完成了閱讀后,再把針對某一能力點的試題抽出來進行練習,這樣先讀不做題的好處是學生沒有心理負擔,能真正去讀。學生在真實的閱讀過程中逐步培養了自己的問題意識,提高了閱讀效率。學生在熟悉文章的基礎上去答題,其答題水平自然也就提高了。教師可在題型特點、答題思路和技巧等方面指導學生做必要的歸納。
當然,對于鑒賞層級中能力測試點,我們也可先給出試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這也是一種閱讀方法。學生在有些方面還是需要及時提示的,所以選文和選題就更要慎重,防止誤導學生。
第六,對所要選的文章,教師必須真正去讀。
現代文閱讀中修辭手法是經常出現的,熟悉常見修辭手法的作用,對理解和鑒賞文章很有幫助。下面簡單列舉幾種修辭手法。
1.比喻:對事物的特征進行描繪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可感,引發讀者聯想和想象,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有很強的感染力;對道理進行比喻:用淺顯易見的事物對深奧的道理加以描述,化抽象為具體,化繁為簡。
2.比擬:包括擬人和擬物兩類。擬人是把物當人來描寫,賦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動作等;擬物是把人當物來描寫,或把此物當彼物來描寫。運用比擬,可使人或物色彩鮮明,描寫生動,蘊含豐富。
3.夸張:包括對事物進行合情合理的夸大或縮小。夸張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烘托氣氛,增強聯想,給人啟示,增強表達效果。
4.排比:能表達強烈奔放的感情,增強語言的氣勢,突出意思的重心。用排比說理,可以把論點闡明得嚴密、透徹,用排比抒情可以把感情抒發得淋漓盡致,用排比敘事可以把事情敘述得井然有序,用排比寫人可以把人物刻畫得細致深刻。
5.象征:用具體的事物表現某種特殊意義,或通過某一特定的具體形象以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第七,在現在的高考中,閱讀理解能力、鑒賞水平最終還是要靠做題來證明。因此,答題技巧的練習必不可少。
高考中的現代文閱讀要求考生快速而又準確地獲取文章中的信息,因此,做簡答題時千萬不要憑主觀想象。大多情況下,只有在文章中找到相應的答題區間或者語句,才有可能寫出正確答案。擬定答案時,需要對原材料中的原詞原句做適當加工,答題要簡明概括,例如一些修飾性成分就需要刪掉,疑問句、反問句就需要變為簡明的陳述句(這里就用到了變換句式、壓縮語段、句子簡明連貫得體等知識),這樣的答案才會直接、明確,才會和要求合拍;而照搬原文就可能只得一點分,因為沒有對原文、原句加工。
出題者預留了答題空間,實際上就是對答案字數有了一個大致的要求:答案要做到簡明、概括。字數的要求本質上是對思維梳理和語言組織的要求。在擬定答案時,如果字數與預留空間有較大出入,一般是思路出了問題,而不是單純的字數問題。
高考現代文大閱讀,需要教師長期的積累、感悟,把這些經驗傳給學生;學生在閱讀中去體會,在問題中思考,并在教師的點撥下進行總結。師生之間教學相長,共同攻克難關,輕松應對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