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玨,奚懷亮
(1.吉林大學第二醫院,長春 130041;2.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吉林監管局,長春 130021)
人類進入21世紀后,迎來了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基礎的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經濟在資源配置上以智力資源、無形資產為首要要素,是在充分知識化的基礎上發展企業經濟。經濟發展方向決定會計的發展方向與水平。知識經濟時代,使當前會計賴以生存的社會環境產生明顯變化,會計核算目標、核算方法、管理機制及政策法規等各個方面均需要改變,創造出適合當前經濟環境發展需求的會計體制。
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改變了傳統工業經濟時代較為穩定的市場主體。頻繁地更換不同的市場主體,需要創造新的會計假設主體。持續經營假設,是企業在能預見的時間里,需要面對的企業破產危機。而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后,中小企業經營活動所對應的運營周期隨著知識更新速度的大幅度提升而明顯縮短。再加上計算機產品大范圍深入應用,信息技術快速高效發展,使企業經營活動在高效利用現有企業成本的基礎上,利用原始成本執行計量工作,確保企業在面臨破產危機時,能夠高效完成由非清算價格切換為清算價格,以完成相關計算業務。
進入知識經濟時代,中小企業為及時滿足不同會計數據使用方的需求,不僅要產生高實時性的完整會計報表,又要在不同時間段分期應用會計報表;不僅要能基于非貨幣完成計量操作,也要能利用貨幣完成計量操作,同樣,還要能完成不同貨幣的自由換算業務,從而促使貨幣計量與會計分期假設面臨直接的沖擊。
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后,知識成為最為重要的資源,先進的科學技術已成為企業穩健、快速發展的重要基礎。企業如果能有效控制人力資源、知識儲備等軟資產產品,將為企業帶來無法預估的無形資產。但是,根據當前會計核算方法無法進行確認、計量,當前使用的原始成本計價方法無法滿足當前業務會計核算需求。另外,在當前企業發展過程中,未以實體形態展現的軟資產正發揮著重要作用,其種類愈發復雜,卻無法有效體現在當前企業會計報告資產負債表中。權責發生制,不僅影響企業經濟收益、費用成本核算確認,還影響企業的資產管理及確認,不利于體現當前企業現金流。目前,大范圍應用的費用配比原則及收入確認原則,將引發企業經營效益與現金流脫節現象,難以充分權衡企業現代財務管理中貨幣因素與風險價值因素產生的影響。
當HR資源會計應用到會計核算中時,以往會計的基本要素內容也相應地發生變化,同時,會計核算體系也發生變化。HR資源作為企業的期間費用,也會被分攤到企業產品成本中,使企業成本內容發生變化。因而,在現有企業權益概念基礎上,還將增加車間操作者的利益。此外,企業利潤也將不僅包括出資者的權益,而且包括勞動者產生的利潤。
(1)企業經營成果核量重點將從利潤計算轉變為增值計算。傳統會計核算中,企業經營利潤仍是其核算重點,關注出資者在企業生產運營中的狀況,把損益表作為會計報表的核心部分,但卻忽視其他企業活動參與方的利潤。
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后,企業作為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以獲取各個活動利益為經營目的,將經營者利益擺在關鍵位置。因而,企業受益者不僅包括股東,還包括員工、貸款者以及政府。企業有必要定期編制增值報表,以體現增值的過程及在企業不同貢獻主體中利益分配情況,增值表將替代損益表,成為企業會計報表體系的核心。
(2)明顯改變企業利潤的形成觀與分配觀。傳統會計以“資本為企業發展的核心生產要素”為創建基礎,因此,利潤自然被認為是由資本產生,相應地,也要根據投資者的投資比重分配企業經營利潤。
但是,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后,會計的創建基礎將發改變,利潤的產生及分配理念也將發生改變。知識型人才在企業發展中扮演著重要作用,但在工業經濟中,利潤的形成到底是資本發揮的作用大,還是知識型人才發揮的作用大,難以有效確定。
由不同人員經營相同資本的企業,可能會產生完全不同的經營結果,有些人才會給企業帶來豐厚的經濟效益,但有些人才卻會讓企業蒙受損失,甚至瀕臨破產。由此可見,企業利潤不再完全取決于資本。
進入知識時代后,企業以資本為基礎,高智力人類勞動成為利潤產生的重要渠道,因此,利潤的產生主要受資本及人才共同作用。同樣,企業利潤也要在投資人員與企業經營管理人員之間進行分配,并由二者共同承擔風險,共同分享經營利潤。
在工業經濟時代,企業主要以服務投資者利益為主要財務目標,決定投資者享有索取企業利潤的權利和否決勞動者分配企業剩余價值的權利。
而進入知識經濟時代,資本范圍擴大,資本結構改善,在全新的資本結構中,物質資本與知識資本的地位發生明顯轉變,即物質資本地位相對下降,知識資本地位相對上升,知識資本成為當前企業或經濟發展中的關鍵資源,對財務分配產生決定性作用。因此,應將勞動者的知識資源進行資本化,并融入企業利潤分配工作中,以更好地推動企業經濟發展。
從會計角度出發,知識經濟時代最大的優勢在于無形資產在整個社會資產中的比例明顯提升,特別在部分高科技企業中,無形資產的比重已超過固定資產比重,成為企業中占比最大的資產。
據有關統計數據顯示,在經濟學領域中,無形資產已包括29項資產類型,但在國內實際會計實踐中,用于資產評估的無形資產類型數量仍然較少,而納入會計體系的類型數更少,導致部分無形資產難以在會計報表中得以體現。當前會計核算中,只能反饋出貨幣或實體資產信息,主要包括工廠、機械設備以及土地等相關自然資源,而無形資產主要包括知識產權等,均尚未納入當前會計核算中。
而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對當前會計核算理論、基本原則及核算方法均提出了全新挑戰,也使原有會計核算矛盾激化程度大大增加。未來財務會計核算工作表現出以下發展趨勢:①未來財務會計模式仍沿用傳統會計模式中沉淀下來的方法與程序;②未來財務會計模式向經濟學收益概念的發展方向;③未來會計確認工作以會計制或現金流動制為基礎;④未來會計計量模式將體現出多種計量屬性與計量尺度并存;⑤未來財務報表將體現為多種計量報表形式并存的趨勢。
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后,財務工作人員應培養自身創新、開放及充實的價值觀。高新技術經濟,本質上是知識經濟,在給傳統會計核算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對其提出新的挑戰。因此,新世紀的財務工作人員,應該保持強烈的開放意識,積極學習發達國家先進的會計核算理論與會計實踐內容,并根據國內實際情況,取其精華,不斷推動國內會計事業高速發展。另外,財務核算工作人員應掌握充實的專業知識,不僅要掌握豐富的會計核算理論知識及會計操作實踐技能,還要善于將信息技術應用于實際會計報表編制及分析工作中。
創新會計計量模式,不僅能為企業發展帶來絕佳的機會,還能為企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時,也會給傳統會計模式帶來巨大沖擊,將會計帶入一個全新模式中。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后,會計計量模式仍處于探索階段,在理論研究及實際實踐方面仍存在局限性,有待進一步改進與完善。
(1)加強對HR資源會計計量的研究及應用。在HR資源會計核算工作中,最大的難點是準確計量人力資源。一般而言,HR資源管理基于機會成本法、重置成本法及歷史成本法進行成本計量,而主要利用收益貼現及未來工資收入等方法計量HR資源價值。這些HR資源計量法均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考慮到HR資源及其他資源均以市場化及產品化為計量基礎,因此,以現有市場價值進行計量更為合理。
(2)合理計量無形資產。在實際作業中,可通過以下方法開展企業無形資產的會計計量創新業務。第一,擴大無形資產計量及確認范疇。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后,在企業無形資產項目中應該增加諸如HR資源、知識產權等新型資產。第二,應改變無形資源的計量方法。由于高新技術研發中高風險與高收益并存,因此,不僅要根據商品研發過程中產生的實際支出進行核算計量,還要根據后期投入及評估的市場價值進行計量。第三,應逐步提升無形資產在企業投資中的比重。
(1)會計信息的表現內容從簡單的財務數據轉變為綜合的復合數據。當代企業不僅要披露財務數據,還要披露企業非財務數據;不僅要披露過去的業務信息,還要披露企業預測的未來業務數據;不僅要披露可量化的業務數據,還要披露只可定性的業務數據;不僅要披露企業整體信息,還要披露企業重點運營信息。因此,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后,會計信息轉變為以財務數據為主體的綜合性信息。
(2)企業財務報表不僅要實時反饋企業當前的經濟運營狀況,還要將各種相關業務數據存儲至規定的數據庫內,以利于數據應用者查詢分析。而數據使用者可以通過企業業務系統,快速獲取和有效分析經營數據,不需再等編制完企業財務報告后,才能獲取已處理的業務數據,從而滿足企業由事后報告向實時報告轉換的需求。
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后,其附帶的全球化、信息化及數字化等特點,促使社會經濟背景發生巨大變化,也給會計理論與實踐產生巨大沖擊與深遠影響。而會計創新工作緊迫,因此,在進行會計計量模式及會計報告創新時,要給予財務工作人員新的工作使命。
[1]王家強.知識經濟時代會計創新問題的探討[J].中國電子商務,2012(23).
[2]鄭瑋.淺析知識經濟時代的會計創新及發展[J].中國市場,2013(29).
[3]陳智.知識經濟時代會計創新問題初探[J].財經界:學術版,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