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一娟
一、“江海門戶”的職教名校
江蘇省海門中等專業學校抓住海門市“十二五”期間發展戰略的“兩條主線”和“三大任務”的重點內容,乘著“國示范”建設東風,改革教學模式,創新教育內容,創建學校、學生、政企多方共贏的人才培養模式。
會計電算化項目是創建示范校的四大重點專業之一。在兩年的創建中,會計電算化項目契合地方經濟發展需求,與中國疊石橋家紡城深度互動,出了一條“平行發展,雙層共進”的校企合作之路,形成了服務疊石橋商圈的規模及小微企業,共同培育電子商務平臺,實現校企互惠共贏的典型案例。
二、校企對接,鎖定合作目標
(一)對接市場確定人才需求
學校以疊石橋國際家紡城的會計職業崗位需求為目標,以就業為導向,以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為突破口,學校通過實施“多證融通”制度,構建“能力本位、崗位主導、仿真模擬、頂崗實踐”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適應疊石橋國際家紡城發展所需的兩大類會計專業人才。
(二)對接崗位創新教學內容
以崗位為主導,校企共同確立與職業崗位相適應的課程標準,形成以技能培養為核心,知識、能力、素養并重的課程體系。通過校內實習與校外實踐,培養適用于疊石橋商圈實體企業、電子商務平臺所需要的專業會計人才。
(三)對接過程改革教學模式
根據學生不同階段的認知能力和技能水平,將教學過程與實際工作過程對接,實行“認識實習、假期體驗、頂崗實習”三種不同的教學模式,形成“校內實訓基地模擬—疊紡會計中心實訓—第三方機構培訓—市場經濟主體實踐”的校企交互式培養模式。
(四)對接利益實現良性互動
本著“學校主動、政府推動、企業聯動”的基本思路,學校從了解企業需求出發,以合作項目為載體,重視企業利益,堅持推進校企合作,從根本上提高校企合作的質量,構建長期有效的校企合作運行機制。
三、校企共建,加強深度合作
(一)共同創新運行機制,穩定校企合作關系
學校聘請了園區、人社、教育等部門領導和會計師事務所、企業專家、學校領導、專業學科帶頭人、專業骨干教師組成委員會,成立了會計電算化校企合作委員會。在校企合作委員會首屆二次會議上,本專業與家紡城所在的工業園區企業服務中心簽訂了深化校企合作的協議,形成了“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的意見,為實現學生、學校、企業、政府多方共贏作出了積極實踐。
(二)共同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推行“雙證書”制度
以會計工作崗位標準為依據,確立了“理實一體、以崗定課、多證融通”的一體化課程體系,根據“平行發展,雙層共進”的人才培養方向,共同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共同制定核心課程體系,共同制定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標準,共同設計來自專業崗位典型工作任務的實訓項目。學校將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珠算等級證書、國家計算機一級B證書、普通話證書等考證項目納入教學計劃,實施“多證書”制。此外,學校鼓勵優秀學生畢業前報考初級會計師,為就業、創業加分。
(三)共同建設教學資源,完善課程體系建設
學校以崗位需求為導向,以提高會計專業技能為核心,進一步完善校本教材,建設相關電子教案、課件、試題庫,豐富網絡教學資源,完善教學資源庫建設。校企雙方從知識、技術層面相互支持,優勢互補,校企共同開發的《電子商務會計》、《電商類企業的會計核算》課程,體現課程結構模塊化、內容類型化、實施體驗化,通過理論、技能、實踐三個課堂,達到認知、單項、綜合和頂崗四個環節的遞進,實現“教、學、做合一”。
(四)共同改革培養模式,實行校企交互培養
為更好融合市場化需求,園區企業服務中心委托第三方機構淘寶萬堂書院,派出專業人員對教師、學生進行新知識系統培訓。每學期,學校組織會計專業學生到疊石橋家紡城企業進行認識實習;寒暑假組織園區周邊學生到企業進行“假期體驗”上崗;第四學期結束前,分組落實學生第三年的頂崗實習單位,確保學生“人人有崗”;頂崗實習期間,學校實行責任教師分片跟班制,負責檢查、管理片內學生,確保學生“人人上崗”。通過“校內技能模擬—疊紡會計中心實訓—第三方機構培訓—市場經濟主體實踐”的校企交互式培養模式,進一步深化了校企合作模式。
(五)共同建設誠信體系,彰顯道德軟實力
“要做會計,先學做人”,會計誠信是會計職業的靈魂。學校把誠信教育作為會計電算化專業職業素養教育的重點,加強師德建設,開展誠信教育專題活動,重視環境渲染,邀請園區企業專家來?,F身說法,展示、講解企業誠信的實際案例,給予學生教育和啟發。全方位、多層次的誠信會計教育,打造了會計專業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
(六)共同建設實訓基地,實現校內外互融一體
校內的會計技能實訓基地,為學生“真賬實操”搭建了綠色通道?;赜携B紡電商會計培訓中心、會計電算化機房、ERP實訓中心、會計手工模擬實驗室、票據點鈔實訓室等校內實訓場所,配有專用機90臺,配備金蝶、用友等會計電算化專業軟件。在校內外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開展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告的手工賬務處理和會計電算化操作,模擬企業的會計機構、會計崗位、會計人員的工作職責,模擬參與企業的財務管理、生產經營管理。
四、學校、學生、政企多方互惠共贏
(一)生源火爆成亮點,學校顯引力
會計電算化專業連續招生10年,生源爆滿,備受青睞,年招生在250人左右。這一現象,正是學校全面創建國示范,加強內涵建設、增強辦學實力的集中體現。
(二)素質培養招數硬,學生具實力
本專業學生技能素養過硬,96%以上學生獲得珠算4級證書,55%以上學生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16位學生取得初級會計師證書,有9名學生在省級以上教育部門或行業部門組織的技能大賽、創新大賽中獲獎,畢業生對口就業率達93%。
(三)人才儲備無后患,政企有活力
政府為推進畢業生就業、拓寬校企雙向選擇渠道積極內引外聯。從房租水電費減免、工商注冊手續辦理支持、稅收減免獎勵、人才培訓補貼等方面全力支持園區經濟的發展,為校企合作唱戲搭臺校企合作為企業提供了一批“即用即上崗”的“職業人”,在本地找到了背景可靠、品行放心、業務稱心的企業“內當家”,解決了企業的后顧之憂,為校企合作的深度推進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