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海亮 賈小紅 宋蘭英 劉莉寧 徐 因
1.河北省邯鄲明仁醫院婦科,河北 邯鄲 056006;2.河北省邯鄲明仁醫院針灸科,河北 邯鄲 056006;3.河北省邯鄲明仁醫院護理部,河北 邯鄲 056006;4.河北省邯鄲明仁醫院腦科,河北 邯鄲 056006
原發性痛經(primary dysmenorrhoea)也稱功能性痛經,無盆腔器質性病變,多發生于未婚未育的青春期女性,是常見的婦科病之一,病因多樣,病機復雜,容易反復,治療較為棘手[1]。傳統中醫認為,原發性痛經屬“痛經”、“經行腹痛”,其發病原因主要是致病因素使得經期婦女經絡失衡,沖任、胞宮氣血流通不暢,經血發生阻滯。其發病率高,波及范圍廣,嚴重影響患者月經周期的生活質量[2]。目前,西醫治療原發性痛經以非甾體抗炎藥和口服避孕藥為主,對疼痛癥狀有所緩解,但不能解除疼痛的致病病因,長期應用易產生耐藥性,且有較重的不良反應[3]。針灸具有溫經通絡、活血化瘀、消瘀散結等作用,且治療簡便、高效,基本無副作用[4],為眾多原發性痛經患者所青睞,在醫學界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同時,應用中藥治療原發性痛經,在臨床上被廣泛應用,近年來研究逐漸深入,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少腹逐瘀湯具有活血祛瘀、溫經止痛的作用,是治療痛經的傳統方劑,目前治療效果確切[5]。本研究擬采用中藥少腹逐瘀湯,配合經前針刺為治療方案,旨在觀察其對原發性痛經患者的療效,以拓寬臨床治療思路,并為中醫事業的發展提供有力的理論支持。
150例女性患者為2013年10月~2015年1月河北省邯鄲明仁醫院婦科和針灸科就診的原發性痛經患者。將入選患者隨機分為三組:針刺加中藥治療組50 例,病程 1~3 年,平均(1.3±0.1)年,年齡 15~33 歲,平均(24.3±4.9)歲;中藥治療組 50 例,病程 1~3 年,平均(1.2±0.1)年,年齡 15~32 歲,平均(25.5±5.5)歲;對照組 50 例,病程 1~3 年,平均(1.3±0.1)年,年齡 14~32歲,平均(23.4±4.8)歲。三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按《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6]擬定:痛經是以婦女在行經前后或正值行經期間,小腹及腰部疼痛甚至劇痛難忍,常伴有面色蒼白、頭面冷汗淋漓、手足厥冷、嘔吐等癥,并隨著月經周期發作。
排除標準:①生殖器官器質性病變者;②合并有心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者;③嚴重精神疾病患者。剔除標準:①未按醫囑進行治療者;②療程不夠或資料不全等影響療效判斷者。
針刺加中藥治療組予中藥少腹逐瘀湯 (小茴香10 g、干姜 8 g、延胡索 15 g、沒藥 10 g、當歸 10 g、川芎 10 g、肉桂 8 g、赤芍 12 g、蒲黃 10 g、五靈脂 10 g)口服同時加針刺治療,中藥于經前1周服用至月經來潮,每日1劑;針刺治療于上次月經后開始至下次月經來潮,取穴以下腹部任脈、腎經、胃經穴為主,加足三里、三陰交。針刺手法以呼吸補瀉法的補法,待患者呼氣時將針捻轉刺入,針刺深度、方向、針力一致,患者無任何不適感。每日1次,每周治療6次,1個月經周期為1個療程。中藥治療組給予少腹逐瘀湯口服,經前1周服用至月經來潮,每日1劑;對照組不作中藥及針刺處理,疼痛時給予布洛芬緩釋膠囊(中美天津史克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14110435,0.3 g/粒)1粒止痛,每日最多2粒。三組均連續治療3個月,治療后3個月隨訪。
記錄治療前1個月經周期、治療期間每個月經周期和治療結束后第3個月經周期的視覺模擬評分(VAS):在紙上畫一條10 cm直線,兩端分別標記為“無疼痛”、“最劇烈疼痛”,患者根據自己的主觀感受,在直線上某一點標記,表示疼痛的強度。檢測治療前后血清前列腺素 2α(PGF2α)和前列腺素 E2(PGE2)水平(送外檢)。
治愈:疼痛消失,連續3個月經周期未見復發;好轉:疼痛減輕或疼痛消失,但不能維持3個月以上;未愈:疼痛未見改善??傆行?治愈+好轉。
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三組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方差分析,組間兩兩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百分比表示,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的比較采用秩和檢驗和秩的兩兩比較。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重復測量資料的方差分析結果表明,三組VAS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三組治療前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三組治療期間3個周期及治療結束后第3個周期的VAS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P<0.05)。針刺加中藥組治療期間3個周期及治療結束后第3個周期的VAS評分與中藥組及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三組治療前、治療期間及治療結束后痛經VAS評分比較(分,)

表1 三組治療前、治療期間及治療結束后痛經VAS評分比較(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中藥組比較,△P<0.05;VAS:視覺模擬評分
組別 例數 治療前治療結束后第3個月經周期治療期間第1個月經周期 第2個月經周期 第3個月經周期針刺加中藥組中藥組對照組F值P值50 50 50 6.86±0.72 6.79±0.74 6.85±0.69 0.14>0.05 5.47±0.41*#△5.68±0.53*5.98±0.38*16.61<0.01 4.09±0.36*#△4.26±0.37*4.47±0.37*13.47<0.01 2.33±0.26*#△2.78±0.28*3.46±0.31*200.52<0.01 2.33±0.26*#△2.87±0.27*3.47±0.29*217.19<0.01
有序變量多組獨立樣本的秩和檢驗結果表明,三組臨床療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針刺加中藥組總有效率為96%,中藥組為88%,對照組為68%,三組間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針刺加中藥組總有效率均優于中藥組和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三組臨床療效比較[n(%)]
三組治療后血清 PGF2α和 PGF2α/PGE2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0.05),PGE2水平較治療前顯著升高(P < 0.05)。三組治療前后 PGF2α、PGE2和 PGF2α/PGE2水平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三組治療前后 PGF2α、PGE2 和 PGF2α/PGE2水平比較()

表3 三組治療前后 PGF2α、PGE2 和 PGF2α/PGE2水平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 < 0.05;PGF2α:前列腺素 2α;PGE2:前列腺素E2
組別 例數 PGF2α(ng/L) PGE2(ng/L) PGF2α/PGE2針刺加中藥組治療前治療后中藥組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治療前治療后50 87.9±9.1 72.5±7.2*158.5±13.6 213.5±15.2*0.57±0.22 0.35±0.14*50 89.1±7.3 75.7±7.7*157.5±14.6 208.5±15.2*0.56±0.22 0.37±0.16*50 88.1±6.8 74.5±5.2*160.5±13.6 210.5±15.2*0.55±0.20 0.36±0.15*
原發性痛經發病機制復雜,主要與經期子宮內膜前列腺素水平(PGF2α/PGE2)、免疫調節、性激素等有關[7],主要病理變化有子宮平滑肌劇烈收縮、子宮血管痙攣、血流量下降造成組織缺氧缺血,進而子宮肌肉等進一步收縮痙攣產生疼痛[8]。
治療原發性痛經,西醫治療藥物主要有非甾體抗炎藥、口服避孕藥、鈣離子通道阻滯劑、維生素類等,可通過降低PGF2α/PGE2水平、孕激素等減少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子宮平滑肌過強收縮,從而發揮止痛作用。但這些藥物雖對疼痛有所緩解,但不能祛除致病原因,且易引起患者耐受,具有眾多副作用,如長期服用止痛類藥物,會導致胃腸黏膜防御系統功能減退,誘發胃或十二指腸潰瘍,除此之外,還會造成神經系統功能紊亂、記憶力下降、失眠等。臨床上曾多次嘗試通過改變劑型等來增加療效、降低副作用,但目前仍未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在治療原發性痛經方面,中醫藥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并且效果持久、副作用較少,因此在臨床上被廣泛應用[9-11]。原發性痛經的中醫病因比較復雜,主要與臟腑功能異常、外邪侵襲以及情志失調等相關因素有關,且病機不外是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以及胞宮失養“不容則痛”。少腹逐瘀湯出自于《醫林改錯》,具有活血祛瘀、溫經止痛的功效,適用于寒凝血瘀痛經諸癥。方中炒小茴香、干姜、肉桂、吳茱萸溫經活絡、通調氣血;當歸、赤芍、川芎、沒藥、蒲黃、五靈脂活血化瘀、緩急止痛。諸藥合用,溫經散寒、活血止痛,理氣而不耗氣,活血而不破血,溫經而不傷陰,可達標本兼治的目的。同時,現代藥理研究提示,活血化瘀具有消除平滑肌痙攣、改善微循環以及抗炎鎮痛、調節內分泌等功能,故溫經行氣、活血散瘀的少腹逐瘀湯是治療痛經的良好選擇[12]。近年來,許多學者進行臨床試驗提示少腹逐瘀湯在治療原發性痛經方面效果顯著[13]。針刺是我國傳統醫學的外治法之一,針刺治療原發性痛經具有簡、便、廉、驗的特點[14-15]。痛經的病位主要在胞宮、沖任二脈,發病機制與肝脾腎三臟及沖任帶督四脈受損有關。針刺下腹部任脈、腎經、胃經穴位,加足三里、三陰交可起到調節沖、任、帶、督和胞宮的生理功能,并調理肝脾腎三臟功能,從而起到舒經活絡、溫陽行氣、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改善患者痛經癥狀。王秀芳等[16]通過歸納總結關于針刺治療原發性痛經的機制相關文獻后認為:針刺可通過調節免疫和內分泌功能、清除自由基、改善血液流變性等達到治療的效果。近年來,少腹逐瘀湯與針刺聯合治療原發性痛經備受關注。楊愛萍等[17]對原發性痛經研究中醫文獻分析后,認為血瘀、寒凝型患者在中醫證型中最為多見,因此少腹逐瘀湯、針刺等活血行氣療法對原發性痛經的研究較多,且療效確切[18-19]。張小玲等[20]通過試驗研究發現少腹逐瘀湯聯合灸法治療原發性痛經可改善血液流變性,降低 PGF2α和PGF2α/PGE2水平。然而,對于針刺與少腹逐瘀湯聯合治療原發性痛經是否比單獨使用中藥效果更好,目前尚不明確。
本研究應用經前針刺聯合中藥少腹逐瘀湯口服治療原發性痛經,設計了單獨使用少腹逐瘀湯及布洛芬兩個對照組,治療3個月經周期,并在治療結束后第3個月經周期進行隨訪,采用公認、簡單、易操作的VAS法評價患者疼痛程度,分別觀察記錄治療前、治療期間3個月經周期及治療結束后第3個月經周期的VAS評分及臨床效果,較全面地反映針刺聯合少腹逐瘀湯治療原發性痛經的近期及遠期總體療效。針刺聯合少腹逐瘀湯治療者在治療期間3個周期VAS評分明顯降低,且每個周期VAS評分均低于單獨使用少腹逐瘀湯治療者及布洛芬治療者,說明針刺聯合少腹逐瘀湯治療原發性痛經可以顯著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效果優于單獨使用少腹逐瘀湯。同時,比較治療結束后第3個月經周期的VAS評分發現,聯合治療組顯著低于其他兩組,說明聯合治療遠期效果良好。在臨床效果評價方面,本研究將好轉與治愈作為臨床總有效來評定治療的臨床效果,針刺聯合少腹逐瘀湯者總有效率高達96%,顯著高于單獨使用少腹逐瘀湯者(88%)和布洛芬對照者(68%),說明針刺聯合少腹逐瘀湯治療原發性痛經臨床效果顯著。除此之外,本研究還對其治療作用機制進行了初步研究,發現針刺聯合中藥少腹逐瘀湯、單獨使用少腹逐瘀湯以及布洛芬均可降低 PGF2α和 PGF2α/PGE2水平,升高 PGE2水平,提示該治療可以調節前列腺素的分泌,從而抑制子宮平滑肌痙攣收縮,增大血流量,改善局部缺氧缺血狀態,繼而發揮近期及遠期的止痛效果。
綜上所述,本研究提示針刺聯合中藥少腹逐瘀湯治療原發性痛經是一種切實可行的臨床治療方案。但由于病例數量有限、非多中心雙盲隨機對照研究,研究結果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問題,后續還需擴大樣本,進行多中心研究,并深入探討其作用機制,以為其臨床推廣應用提供理論依據。
[1]羅元愷.中醫婦科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3:182.
[2]Zhu XP,Smith C,Bensoussan A.Chinese herbal medicine for primary dysmenorrhoea[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07,4(2):CD005288.
[3]魯紅梅,朱海燕.原發性痛經治療研究現狀[J].河北醫藥,2011,33(3):432-434.
[4]周志奇,李盈盈.針灸治療原發性痛經的臨床研究進展[J].中醫臨床研究,2013,5(22):113-114.
[5]孫維峰,陳丹純,馮書梅,等.脈血康膠囊治療原發性痛經血瘀 40 例臨床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6):1054-1055.
[6]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
[7]陳瓊,張婷婷.原發性痛經相關因素與治療的研究進展[J].廣東醫學,2013,34(20):3208-3210.
[8]劉立,段金廒,華永慶,等.桃紅四物湯用于原發性痛經的整合效應評價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12,37(21):3275.
[9]王慶敏.中醫藥治療原發性痛經研究進展[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13(3):207-209.
[10]樊麗,于燕,王曉姍,等.中醫藥治療原發性痛經研究進展[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13(11):263-265.
[11]萬成雨.中醫治療原發性痛經研究進展[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17(1):222-224.
[12]秦麗麗,孟憲明,韓旭亭,等.原發性痛經辨病治則初探[J].光明中醫,2015,30(6):1183-1185.
[13]李紅.用少腹逐瘀湯治療寒凝血瘀型原發性痛經的療效觀察[J].求醫問藥:下半月,2013,11(6):44-45.
[14]張秋菊.痛經的針灸辨證施治[J].黑龍江中醫藥,2012,41(2):40.
[15]張昶,李進,譚程,等.針刺聯合紅外光療儀對比溫針灸治療原發性痛經的臨床療效評價[J].世界中醫藥,2013,8(6):661-664.
[16]王秀芳,李居怡,鄧柏穎.針灸治療原發性痛經的機理研究述評[J].中醫學報,2013,28(3):454-456.
[17]楊愛萍,陳群,路艷.原發性痛經疾病中醫癥候分布及相關因素的文獻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2012,23(5):1258-1259.
[18]朱美文,沈菊萍.少腹逐瘀湯治療原發性痛經氣滯血瘀證的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33(8):845-847.
[19]許世聞,于川,趙吉平,等.經前針刺對原發性痛經的鎮痛作用及療效觀察[J].北京中醫藥,2014,33(1):41-43.
[20]張小玲,張詩軍,徐成康.加味少腹逐瘀湯聯合灸法治療原發性痛經55例[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4,20(16):192-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