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舜承
(浙江省寧波市奉化縣機電排灌站,浙江 寧波 315500)
基于GIS的灌區智能管理平臺的設計與應用
袁舜承
(浙江省寧波市奉化縣機電排灌站,浙江 寧波 315500)
摘要:針對目前灌區節水灌溉自動化程度低、技術相對落后的現狀,開發了基于GIS的灌區智能管理平臺。該平臺采用B/S和C/S相結合的體系結構,采用基于XML的信息交互技術和Map Info與VB的交互集成技術,實現了灌區信息遙感監測處理、水稻生長需水量的計算與測定等功能。通過實際應用表明,該系統具有一定先進性,且系統穩定實用,為系統的推廣應用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灌區;智能;管理;平臺;GIS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核心資源。水利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而水利信息化又是水利現代化水平提高的重要基礎和重要標志。而灌區信息化是灌區現代化的基礎和重要標志,可以通過信息化達到水資源的最優利用。我國原有許多灌區重建設輕管理,對水資源造成了很大的浪費,灌區信息化建設勢在必行。灌區智能管理系統就是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包括GIS、互聯網、云技術、物聯網等,開發和利用灌區管理的信息化數據和信息,包括采集、通訊、傳輸、存儲、處理、報表、查詢、執行等,提高了信息采集、加工、傳輸、存儲、處理、報表、查詢、執行的準確性和有效性、實時反饋和提前預測,為灌區行政管理部門或行業決策部門提供科學的依據,提高灌區管理的效率、減少管理成本,達到灌區科學和高效的管理。為此,本文著重論述基于GIS的灌區智能管理平臺的設計與應用。
系統采用基于B/S和C/S相結合的信息系統體系結構,B/S的模式主要用來實現灌區的信息查詢、共享和發布,而C/S模式主要用來實現灌區系統內部的控制、采集、處理、管理和維護,只有灌區管理員和維護人員才能使用這種瀏覽方式。信息流向以交互式為主,可對所有圖形信息、曲線信息、數據信息以及相關的屬性進行編輯、查詢、分析、處理、打印等操作。
在B/S結構模式中,采用ActiveX外部組件技術和ASP.net動態網頁技術,實現了通過普通瀏覽器來訪問鏈接Web服務器,實現灌區的信息和數據的動態查詢和各種圖形數據、屬性信息、信息流向的非對稱結構查詢。在C/S模式中,VB客戶端用戶的電腦端或手機端應用程序,通過OLE外鏈接的自動化技術,使客戶端軟件連接到空間數據庫服務器上,訪問動態的數據和信息,并通過ODBC數據引擎或LED數據引擎訪問數據庫,對灌區所有圖形信息、狀態數據信息、視頻信息等進行編輯、查詢、分析、打印、處理、合并、執行等操作。數據庫服務器端安裝了SQLSERVER、Web Server、GISServer等數據庫訪問軟件,GISServer數據庫服務程序是一款支持Map-Info程序開發的服務器軟件,具有地圖編輯、圖層管理、圖層編輯、地圖查詢和分析、數據訪問等功能。系統總體設計框架如圖1所示。

圖1系統總體框架圖
由圖1可知,本系統中,用戶分為三類:普通用戶、部門用戶和系統管理員。普通用戶僅有查詢、瀏覽、打印灌區的各種資料、數據、報表的權限,無修改的權限;部門用戶除了具有普通用戶的權限以外,還具有添加、修改、編輯、維護等權限,并可對各種信息進行處理、分析、編輯、修改、統計、分析和輸出,便于進行輔助決策;管理員具有最高權限,可以管理用戶、添加用戶信息、瀏覽、修改、處理、報表所有的灌區信息和數據。
(1)查詢模塊:利用現代遙感遙測技術實現灌區地形、地貌、水情、雨情、災情、工情、澇情、旱情等自然災害信息,通訊快速、高效、可靠。提供圖形、視頻、屬性查詢功能,并提供條件和信息組合的查詢,以達到快速檢索,供所有的用戶使用。
(2)圖形瀏覽:提供圖形的生產、瀏覽、縮小、放大、移動、標志、測距、鷹眼、旋轉、圖層控制以及打印等功能。
(3)錄入、修改和維護模塊:提供圖形、視頻和屬性數據的編輯和維護,包括增加、編輯、刪除、移動圖形或增加、編輯、刪除和修改屬性等。
(4)數據統計分析模塊:以統計圖型、統計表格、條形圖、餅圖、曲線圖、專題圖等形式顯示、打印。
(5)輸出模塊:提供圖形和視頻的輸出和狀態數據的輸出,系統可以輸出灌區的平面圖、立體圖、實施圖、施工圖以及專項圖等,還可以統計圖、報表輸出灌區的各類屬性。
(6)預測模塊:對各個渠道、水庫、灌溉區域的供水、需水、供需平衡情況等情況的預測。
(7)優化調度模塊:灌區輔助決策、系統查詢,確定優化調度方案,實現灌區水資源的合理分配和最優調度。
(8)系統維護:主要用于管理員對用戶權限的管理,包括添加、刪除、信息糾正等。
在灌區管理信息系統中,涉及的技術很多,本論文重點介紹基于XML的信息交互技術和Map Info 與VB的交互集成技術。
3.1基于XML的信息交互技術
地圖軟件GIS是一款高新技術,包括空間數據、視頻數據、屬性數據等編輯和整合,這些數據組織統一采用的表達方式,信息交互瀏覽器與服務器之間。采用微軟的XMLDOM對象實現瀏覽器和服務器的通信,采用XML國際通用格式數據傳輸,處理XML國際通用數據,使用XMLDOM傳輸、顯示和實現數據的查詢。
(1)構造ASP文件URL;
(2)創建對象事例XMLDOM;
(3)調用對象XMLDOM;
(4)解析返回結果。
下面是客戶端主要代碼:
strURL=“qry.asp ID=1001”
SetdocSubmit=CreateObject(Microsoft.XMLDOM)
docSubmit.load(strURL)
SetdocReceive=CreateObject(Microsoft.XMLDOM)
docReceive.async=False
docReceive.load(result.xm l)
服務器端的ASP.net文件根據序列號,通過ADO.net訪問數據庫,將獲得的結果存儲在Result文檔中,并利用Response返回給客戶端顯示。
3.2基于Map Info與VB的交互集成技術
基于MapInfo.net與VB.net的交互集成技術就是以Map Info.net作為后臺存儲數據庫服務器,來存儲地理空間數據、視頻數據、管理圖形數據;VB.net作為前臺軟件開發工具,開發客戶端應用程序、處理響應返回事件、控制Map Info.net地圖和編輯視頻數據等;通過OLE.net自動化超鏈接外部程序實現集成鏈接,使得Map Info.net地圖和編輯視頻數據在VB.net中可視,可用VB.net編程外部工具訪問它,形成了主從結構。Map Info作為后臺進程可以在本地服務器上運行,VB.net開發的客戶端應用程序OLE. net嵌入并生成Map Info.net對象,利用CallBack.net回調函數進行前后臺的信息交換,實現系統的數據管理、分析、決策、打印、查詢等功能。基于OLE.net技術的Map Info.net與VB.net集成開發其難點在于CallBack.net、Map Info.net數據訪問服務器對客戶程序地圖窗口的反應叫CallBack.net。客戶程序必須通過CallBack.net與后臺Map Info.net建立正向、反向的聯系機制,Map2Info.net的事件,自動向客戶端發消息,客戶端通過操縱對象接口Map Info.net實現集成。
使用CallBack.net來獲取圖形窗口,點擊位置和兩點間距離,在ClassModule中,回調函數Map CallBack.net,調用兩個子過程:Get.net SelectPoint. net、Get Length.net,然后在VB.net中,回調功能處理兩種操作。實施回調的關鍵程序如下:
Publicmap.netasObject
Public call.netasObject
MapApp.do.net SetApplicationWindow
Setcback=New MapCallBack
MapApp.SetCallBack cback
MapApp.do Create
GetSelectPoint
mapApp.do
隨著當前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拓寬GIS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實際應用到了灌區GIS技術上。
采用新途徑建立寧波奉化某灌區的案例,同時考慮應用在其他項目,如“浙江省寧波奉化某灌區巡查地理信息平臺”。因此,最終開發個性化灌區WebGis平臺,并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完成了要達到的功能。平臺搭建基本思路如下:
步驟1:單張或多張圖像移動。
步驟2:單張或多張圖像放縮。
步驟3:單張或多張圖像聯動。
步驟4:單張或多張圖像分級存放、調用。
步驟5:單張或多張快速縮放分級管理和調換圖像。
步驟6:建立矢量服務數據庫。
步驟7:加載和疊加單張或多張地理信息地圖。
步驟8:信息關聯查詢單張或多張地理信息地圖。
步驟9:接口Arc Server單張或多張地理信息地圖。
在Arc Server注意細節:
(1)邊界問題。邊界如果設置不合理,單張或多張地理信息地圖就不是那部分地圖。
(2)在發布和切圖前,一定要對單張或多張地理信息地圖衛星影像進行坐標系約定。
(3)在選擇可讀格式,如png、jpg等格式實現單張或多張地理信息地圖信息無縫對接。
通過以上步驟和接口處理,成功開發與應用了灌區WebGis平臺。
項目針對大中型灌區的信息自動化建設,主要研究并設計了大中型自流灌區智能管理系統,得出如下結論。
(1)灌區信息遙感監測處理。利用高分辨率遙感對研究灌區進行監測分析,獲取灌區作物類型分布、水資源分布、渠系分布等空間信息,為灌區智能管理系統提供動態的高精度數據。
(2)灌區農作物——水稻生長需水量的計算與測定。灌溉定額一般通過實測所得,也可以通過理論計算獲得。綜合考慮當地影響灌溉用水的氣象因素,地形因素和水稻生長時期的需水規律的基礎上,應用彭曼法推算各設計保證率水稻灌溉定額,具有較好的規律性,計算精度較高。
(3)灌區自動測控系統研究,系統采用視頻監控與傳感器節點,實現對數據的采集、傳輸及模糊控制和管理,實現農田土壤墑情的連續在線監測及節水灌溉的自動化控制,為節水灌溉提供依據和保證。
(4)基于GIS的灌區智能管理平臺設計。GIS應用系統設計,將其應用到灌區的管理系統之中,實現地理信息與灌區管理信息在同一平臺下的結合,為灌區管理部門提供一種新型的、可視化的、高效的管理系統。
(5)希望進一步研究互聯網、物聯網、云技術等在大中型灌區中的應用。
(6)希望進一步拓展案例,在實施中不斷總結和完善。
(7)灌區GIS智能管理平臺實現了對灌區各類信息的有效管理、編輯、維護,充分實現了信息共享,大大提高了灌區管理水平,也使各級水利行業主管部門能夠及時、全面地了解掌握灌區和行業發展的狀況。
(8)灌區信息化改革提升了灌區資料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水平。灌區工程具有線長、集成結合解決點多、面廣、分散的特點,本系統可充分發揮出計算機快速存儲、檢索信息的功能,并對存儲信息進行各種查詢、輸出,提供便捷地信息查詢服務,實現灌區信息的有效利用和現代化管理。減輕了管理人員的勞動強度。
(9)為灌區的管理和決策者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10)為灌區水資源優化提供了調度和決策依據。
參考文獻:
[1]胡和平,田富強.灌區信息化建設[M]//灌區節水改造技術叢書.北京:中國水利出版社,2003.
[2]周樹春,廖繼立,張國新,等.流溪河灌區渠首樞紐管理信息系統[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01(03).
[3]范昊明,楊國范,安禹,等.GIS技術在灌區用水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2002(02).
[4]耿興隆.W ebGIS在農業灌溉管理系統中的應用[J/OL]. [2012-07-13]http://www.docin.com.
中圖分類號:TP31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5387(2015)10-0023-03
DOI:10.13599/j.cnki.11-5130.2015.10.009
收稿日期:2015-07-02
作者簡介:袁舜承(1973-),男,工程師,研究方向:水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