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笑
[摘 要] 黑龍江省是我國特色農產品生產的重要省市之一,長期以來,黑龍江省許多特色農產品的生產和流通都保持著“小而散”的狀況,主要問題是特色農產品流通的市場主體發育程度較低、基礎設施薄弱、環節過多以及法律法規不健全,導致了農民收入低、與付出不成正比,且降低了農業整體收入水平。黑龍江省發展特色農產品流通的對策是:加大流通市場主體的培育和財政支持力度;建立現代農產品流通體系;加快農產品流通立法進程。
[關鍵詞] 黑龍江省;特色農產品;流通;對策
[中圖分類號] F323.7 [文獻標識碼] B
黑龍江省特色農產品主要包括松子、榛子、藍莓、野生蘑菇和大米等綠色食品,產品質量好,暢銷國內,尤其是五常大米和藍莓更是供不應求。由于受到地理位置和道路不暢等因素影響,黑龍江省的特色農產品一直未形成良好的產業鏈,沒有達到覆蓋全國的銷售市場,其根本原因還是流通體系的不健全,無法及時、完整的將農產品運送到各個消費需求的市場。所以,目前黑龍江省應重點加強特色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形成完善的常規供應機制,從而加速地區的發展,帶動全省地區經濟的增長。
一、黑龍江省特色農產品流通發展現狀
目前,黑龍江省的特色農產品流通主要有以下三種模式:一是“農戶+糧食流通企業+市場”模式,即由在糧食的統一采購、銷售方面占有主要地位的國有糧食流通企業從農戶手里收購糧食,并將糧食銷售給特色農產品批發市場和貿易市場、特色農產品超市、專柜等零售終端的流通渠道模式;二是“中介組織/基地/農戶+農產品加工銷售企業+市場”模式,即由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運作的特色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收購大量特色農產品,進行精深加工后,銷往國際國內市場的流通渠道模式;三是“農戶+市場”的模式,即農民在農產品流通市場中直接銷售。
二、黑龍江省特色農產品流通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市場主體發展程度低
目前黑龍江省特色農產品流通的主力是農民經紀人、城市職業零售商、季節性和臨時性的農民、運輸和銷售人員,他們缺乏足夠的知識儲備和信譽,處理信息能力差。雖然特色農產品批發大市場發揮了比較重要的作用,但仍難以將生產和消費大市場有效的銜接,無法解決小生產和大市場之間的矛盾;此外,特色農產品加工企業在初始階段對流通組織的經營管理不規范,流程能力無法充分反應。
(二)流通基礎設施薄弱
黑龍江省特色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不完善和專業化程度低致使成本過高。
1.對流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明顯不足。道路條件差,導致特色農產品運輸時間長,損失大;特色農產品批發市場產品的加工、貯存和運輸的基礎設施建設嚴重落后,服務和管理不配套。
2.現代化的冷藏儲運基礎設施滯后。特色農產品通常只能在室溫下儲存和流通,簡單的加工造成特色農產品損失率高達25%-30%,而特色農產品冷鏈物流沒有形成。
3.特色農產品流通業滯后。專業從事特色農產品流通的物流公司數量較少,人才匱乏,現代化水平相對較低,大大影響了物流效率,特色農產品運輸損耗比率為25%-30%,與發達國家只有2%-5%的損失率相差甚遠,特別是美國的損失率僅為1%-2%。
(三)流通環節過多導致流通成本過高
特色農產品流通過程的中間環節過多,導致較高的交易成本。具體包括:流通渠道長使得市場信息傳遞和獲取緩慢,市場主體信息搜尋成本較高;多個主體之間涉及了多次交換,增加了產品的交易成本;長循環增加,導致整個供應鏈交易的不穩定,從而增加交易的不確定性。
首先,高收費、地方保護主義等形成的特色農產品區域循環障礙,大大增加了流通成本,增加農產品物流業務風險,嚴重挫傷了特色農產品經營者的積極性。據統計,運輸企業2013年的平均收費支出4459萬元,占運輸費用34%的平均比例;2013年公路的平均支出123萬元,占運輸費用1.4%的平均比例。以大米加工業為例,黑龍江省大米在外運過程中運輸成本高達總成本的40.6%到44.5%,遠高于發達國家約10%的物流成本。高額的物流費用,嚴重損害了農產品經營者、物流企業、消費者的利益。
(四)流通法律法規不健全
上至國家下至黑龍江,特色農產品流通的監督管理部門繁多、職責不清,涉及農業、城建、獸醫、質檢、工商、交通、衛生等多個職能部門,眾部門之間職責不淸,城鄉執法力量不均衡。一個嚴重的質量和安全問題存在于特色農產品流通中。
三、特色農產品流通發展對策
(一)加大流通市場主體的培育
在發展特色農產品流通主體方面,政府應出臺一系列鼓勵和支持發展特色農產品流通的策和具體措施,來促進特色農產品流通產業的發展,進而帶動農業整體發展;同時還應該在重要的特色農產品生產地和集散地,培育和建立一批跨省區可輻射全國范圍的特色農產品批發市場,建立和完善相關的服務措施,同時加強法制建設,保障農民銷售特色農產品得到合理的價格。
(二)加大財政支持力度
目前,黑龍江省特色農產品物流的組織形式很多,基礎設施的建設比較落后且分布也不夠緊湊,嚴重影響了各地區農產品流通企業的溝通交流以及建立合作。改善黑龍江省的基礎設施建設,首先需要加強政策支持,由政府引導物流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和強化,加大財政支持力度,進行企業資源的優化配置,優勝劣汰,發展龍頭企業,對重點企業進行財政上的支持,努力形成規模較大的優勢企業。其次加強現有大型物流企業工程的建設力度,使其能夠充分發揮帶頭作用,樹立企業標桿,引導激勵其他中小型物流企業發展的剛性需求。最后還要注意改進農產品流通企業內部的儲藏設施,改進人力運作的傳統流通方式,提高自動化、系統化、機械化程度。
(三)建立現代農產品流通體系
對于同一行業的特色農產品流通企業來說,應該建立一套統一的內部建設機制。在企業運營過程中,成本過高是一個不得不重視的大問題,主要因為運輸的不均衡性以及對運輸的技術水平要求高,所以從客觀角度出發,一定要建立一套統一的物流體系,達到提高技術水平,有效避免對流、遷回、倒流等不合理的現象。另外,大多數的特色農產品都是容易損壞容易變質的,所以對于設備的統一要求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樣可以減少在運輸上的貨物損失以及成本耗費,反之,如不進行設備技術上的統一,特色農產品的質量會很容易發生變質,特色農產品就失去了使用以及實用價值。因此,為了避免運輸成本以及特色農產品物資的浪費,中間環節人力和物力的浪費,統籌規劃統一的特色農產品流通體系是發展農產品物流的當務之急[4]。endprint
(四)加快農產品流通立法進程
為了更全面更快速的發展黑龍江省特色農產品現代物流,政府應該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應積極制定出相應的法律法規政策,大力加強傳統流通企業的轉型以及規范其發展,努力實現現代化流通機制,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保證物流的暢通發展。而且,關于特色農產品物流領域中的優勢補助政策應該被提起。大力鼓勵傳統物流企業向專業化方向發展,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加強物流供給能力。在財政方面,應該調整農產品物流行業的稅收政策,相應降低該行業的賦稅,且對于行業龍頭應該給予鼓勵。
[參 考 文 獻]
[1]李連英,李崇光.中國特色農產品流通現代化的主要問題與對策[J].中國流通經濟,2012(2):21-26
[2]龐君龍.黑龍江省農產品物流發展與對策研究[D].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3]林敏.黑龍江省現代農產品流通體系建構的研究[D].齊齊哈爾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4]李碧珍.農產品物流模式創新研究[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67-69
[5]王杜春.如何構建黑龍江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J].地方經濟,2007(8):98-99
[6]白娜.山西農產品流通體系研究[D].山西:山西財經大學,2011(3):6-18
[7]Macr Goetschalckx,Carlos J.Vidal, Koray Dogan.Modeling and Design of Global Logistics Systems:A Review of Integrated Strategic and Tactical Models and Design Algorithms [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11, 143: 1-18
[8]David Escuin,Carlos Millan,Emilio Larrode.Modelization of Time Dependent Urban FreightProblems by Using a Multiple Number of Distribution Centersf [J]. Netw Spat Econ. 2009, 43:157-159
[9]M.Esmaeili,Mir.BahadorAryanezhad,P.ZeePhongsekul.Agametheory approach in seller -buyer supply chain [J].EuroPeanJoumal of Operational Researeh,2009,195:442- 448
[責任編輯:王鳳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