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雪梅 林 萍 張方方
手術室是外科手術治療及搶救患者的重要場所,一旦發生手術室感染,可導致患者出現切口、尿道、呼吸道等部位的感染,對患者病情恢復極為不利,甚至造成手術失敗,這不僅給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帶來了嚴重危害,增加了患者的經濟負擔,還給醫院的整體形象帶來負面影響[1-2]。相關研究表明[3],手術室感染引起的術后感染占總感染的27%左右。手術室感染可由多種因素引起,貫穿手術室工作的多個環節,涉及手術室環境、醫護人員操作、醫療器械等方面。隨著醫療技術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醫療機構采用層流凈化技術凈化手術室空氣,其工作質量直接影響手術的成敗。現分析手術室感染的相關因素,并采取相應的護理管理對策,以有效預防、避免手術室感染的發生,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進行手術的患者638例,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316例和觀察組322例,對照組男73例,女243例;平均年齡(47.7 ±2.3)歲。觀察組男61例,女261例;平均年齡(47.7 ±3.7)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方面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實行常規護理管理措施,即對手術室內相關醫療器械進行消毒、滅菌等常規處理,管理器械的護理人員要在手術過程中及時清除器械上的污血,護理人員要嚴格按照醫院手術室內感染的相關規章進行操作,嚴格無菌處理。觀察組則分析手術室感染的相關因素,然后實施針對性護理措施,具體如下:
1.2.1 手術室感染的相關因素分析 (1)手術室空氣。手術室的空氣質量是導致手術室感染、交叉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空氣中菌落數與患者手術室感染率呈正相關,當空氣中病菌含量為800~2000個/m3時,患者手術室感染現象嚴重[4]。護理人員推送患者的推車、被褥,醫護人員衣物以及藥品和手術器械均是空氣細菌的來源,應做好消毒防范工作。(2)手術操作。手術過程中亦可誘發患者感染,如術前未進行充分準備工作便開展手術;患者病情危重,創傷面積較大,組織損傷程度深,切口在術中發生感染;術者基本技能不扎實,操作不規范導致患者切口感染;留置導尿管時,導尿管消毒不徹底,引起患者尿道感染等。(3)麻醉方式。常用麻醉設備如過濾器、吸氧罩、螺紋管等若不及時更換消毒,則易導致患者感染率增加。此外,全麻過程中患者支氣管直接與外界空氣相通,鼻腔與口咽失去其正常防御功能,含菌分泌物可直接侵入呼吸道;患者全麻時氣管插管對呼吸道纖毛有一定的損傷性,并刺激呼吸道分泌物的增多,從而滋生大量細菌;麻醉機進行的機械通氣可引起肺組織損傷,所以手術室的全麻極易引起患者的肺部感染,醫護人員應予以高度重視。(4)醫療器械。醫療器械及手術用具等是否及時消毒是患者手術室感染的關鍵性因素,直接決定著手術室感染的發生率[5]。醫療器械消毒滅菌時間不足、方法不合理等均可引起病原菌的殘留而引起手術室感染[6]。(5)醫護人員消毒意識薄弱。對空氣以及醫療器械等進行徹底消毒是預防手術室感染的基礎。個別醫護人員自我消毒意識薄弱,漠視醫院的相關規章制度,不重視口罩、無菌手套、隔離衣及鞋套等個人防護設備,術前消毒工作不完善,未進行完整的消毒工作,影響手術室空氣。此外,皮膚有傷口或咳嗽者不能隨意進入手術室,以免造成空氣環境破壞。
1.2.2 預防手術室感染的控制對策 (1)術前。醫護人員應做好術前準備工作,手術物品及醫療器械達到滅菌要求,手術衣、口罩等均為無菌狀態;患者應做好個人清潔衛生工作,提高機體免疫力和抗感染能力;確立無菌范圍,確立時間應與使用時間接近,降低暴露和污染發生率,且<4 h。我院采用層流凈化技術凈化手術室空氣,有效控制手術室的溫濕度和塵埃含量,術前30 min 由專業技術人員負責打開層流凈化系統開關以凈化空氣。每周對運行情況如溫濕度及室內正壓等進行檢測記錄,定期清洗初效過濾器和送風口,更換過濾網等。(2)術中。維持良好的手術室空氣,對手術室內所用的消毒柜及空調等設備定期保潔、消毒,保持潔凈狀態;減少人員流動,以免造成交叉污染;選擇合適的麻醉方式,可給患者喉鏡套上一次性安全套,降低術中感染率;對污染切口患者,可給予患者適量的抗生素;進行污染操作時,及時吸出內容物,操作結束后及時將器械或切口敷料撤離手術臺。(3)術后。術后護理管理對于預防患者手術室感染具有重要作用。應定期觀察切口情況,貼上薄膜貼,預防感染;術中所用用物、醫療器械等消毒后,放好備用;感染手術分泌物、嘔吐物、血液等需消毒后方可倒入廁所。術后低速運行層流凈化系統以清潔室內空氣。
1.3 觀察指標 (1)觀察兩組患者術后感染發生情況。感染判斷標準:患者手術后3 d 內表現出手術切口處明顯紅腫、熱痛等炎癥反應,且患者出現發熱、白細胞增多、中性粒細胞比例上升等則可判斷為感染。(2)調查兩組患者滿意度,向患者發放滿意度調查問卷,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3 項。共發放問卷638 份,回收問卷638 份,回收有效率100%。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 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比較的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Wilcoxon 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組患者術后感染發生情況比較(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感染發生情況比較(例)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例)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術后感染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術后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手術室是醫院感染的高發區域,醫護人員應重視手術的每一個環節,加強自身消毒意識,做好手術室空氣、醫療器械及手術設備等消毒工作,減少污染源,運用現代化管理理念及手段可降低醫院手術室感染率,提高醫院的整體形象。
[1]羅江勤,王 瓊,楊 雪.淺談手術室感染的控制現狀及臨床應措施[J].求醫問藥,2012,10(5):386-387.
[2]牛鐵錚,于 婷,韓玉順.控制手術室感染的管理對策[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4,5(3):97-98.
[3]鄭 藝.手術室的醫院感染危險因素分析及管理對策[J].中國現代醫生,2012,50(3):121-123.
[4]梁月.優質護理干預在預防手術室感染擴散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10):124-125.
[5]李 蓉,吳 桐,劉 艷.手術室感染因素分析及預防措施[J].中國醫藥導報,2010,7(7):124-125.
[6]田利靜,張 麗,范宇召.循證醫學在建立手術室感染控制流程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20(6):71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