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海輝+吳章繼
隨著樂廣高速公路的通車和武廣高鐵樂昌東站建設項目的啟動,樂昌拉近了與珠三角和內地的距離,融入珠三角“一小時經濟圈”已不再是夢想。在這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面前,新一屆的樂昌市委、市政府將如何帶領廣大黨員干部群眾攻堅克難、奮發有為,建設幸福美麗新樂昌?近日,記者一行走進樂昌。
樂昌地理位置獨特,交通區位和自然資源優勢得天獨厚,在廣東區域功能定位中屬于生態發展區,也是省重點林業縣(市)、省林業生態縣(市)。新一屆領導班子清楚地看到,樂昌當前還存在著縣域經濟總量不大、增長結構不合理、持續發展乏力、財政實力仍較為薄弱等問題,面臨著“慢進也是退”、“在競爭中掉隊”的嚴峻形勢。為此,他們提出把樂昌放在韶關地區、放在全省山區中去競爭,把“追兵”當作“標兵”,把“對手”當作“老師”,重新自我定位,直面發展差距,謀劃出新的戰略構想。
注重生態 ?優化發展環境
“我們要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堅持走綠色低碳發展之路,實現藍天常在、綠水長流、永續發展。”在今年3月26日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樂昌市市長陳宏宇的此番話語擲地有聲。
樂昌屬于生態發展區,也就是限制開發的地區,生態功能作為城市主體功能。樂昌既面臨發展經濟,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任務,又承擔保護生態的責任。為了保護好青山綠水,樂昌全力以赴推進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以生態景觀林帶、森林碳匯造林、水源涵養林等重點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為抓手,采取封山育林、人工造林、低效林改造等措施,優化生態環境,全面構建南嶺生態屏障。
圍繞“工、貿、旅”協調發展的濱江園林生態城市定位,大力推進城鄉綠化一體化,加大“森林圍城”建設,形成以“一江兩岸”綠化為主線,近郊生態防護綠地和生態走廊、道路、水系綠化為紐帶,內外貫穿的綠色生態系統,形成融山、水、林、園、城為一體,點、線、面相結合的公共綠地系統;加大古樹和村落防護林建設工程,推動林業生態文明村建設。到今年底,實現城市綠地綠化覆蓋率達40%以上,建成一批環境優美、宜居宜業的生態城鎮,優化農村環境,提高群眾生活質量。
雙輪驅動 ?加快振興發展
為了加快樂昌老區建設和發展,新一屆市委、市政府堅持以城鎮化引領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城鎮化,實施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雙輪驅動。一方面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促進工業擴產增效,另一方面加快實施“一市兩城”的發展戰略,促進城市擴容提質。
“由于歷史和地理的因素,坪石鎮長期以來形成了樂昌北部的交通樞紐和經濟中心。” 樂昌市住建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市委、市政府充分考慮到這一現實因素,以樂城、坪石分別為南北的中心,實施“一市兩城”的發展戰略:樂城圍繞“一廊一帶兩軸六組團”的發展規劃,加快推進樂昌新區、樂昌大道及周邊路網建設,準確定位新區發展產業,打造樂城發展的新引擎。坪石圍繞“一主兩翼三組團”的發展規劃,優化老城區、新城區、老坪石功能布局,加快推進坪石新城建設,不斷拉大城區框架,打造生態休閑旅游美麗城鎮。
“把樂城定位為全市政治中心、經濟中心、商業中心,打造宜居、宜業、宜商的粵北山水名城;把坪石定位為樂昌北部的商業中心、物流中心,打造成為全市的工業基地、旅游勝地和經濟重鎮。這樣一來,不僅擴大了城市規模,優化了城市空間布局,還提高了城市經營水平,促進了城市持續健康發展。”據住建部門同志介紹,樂昌還將充分發揮廊田、梅花、九峰、黃圃等中心鎮輻射帶動周邊鄉鎮作用,集聚區域資源,發展特色產業,不斷改善鎮區人居環境,提升鎮區承載力和吸引力。
改善民生 ?促進社會穩定
一直以來,樂昌財力非常薄弱,大部分財政支出要依靠上級各類轉移支付及補助維持,城鄉基礎教育發展不平衡,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等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后,服務能力相對薄弱,城鄉差距大。而且作為省重點幫扶縣(市),樂昌還面臨貧困面大、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的局面,扶貧攻堅任務艱巨。
面對這諸多的困難現狀,新一屆領導班子不埋怨、不推諉,他們有一個共識,那就是要從維護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切實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讓群眾過上更好的生活。
他們表示,今后要想方設法多方籌集資金,加大中央、省、韶配套資金的爭取力度,辦好今年的民生實事,做好實施農村養老服務“幸福計劃”、“文化惠民”工程建設等工作。同時,把握東莞大朗對口幫扶契機,全力推進新一輪扶貧工作,全面改善貧困村和貧困戶生產生活環境和條件,努力建設一個社會和諧人人有責、和諧社會人人共享的幸福樂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