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興元
動力髖螺釘與股骨近段螺旋刀片抗旋髓內釘治療股骨粗隆骨折的比較研究
呂興元
目的 比較動力髖螺釘與股骨近段螺旋刀片抗旋髓內釘治療股骨粗隆骨折的臨床效果。方法 將股骨粗隆骨折患者109例作為研究對象,動力髖螺釘治療的54例作為對照組,股骨近段螺旋刀片抗旋髓內釘治療的55例作為觀察組,比較2組的臨床效果,以關節功能優良率、手術及康復情況、并發癥作為觀察指標。結果 觀察組髖關節功能優良率為94.5%,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9.6%,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顯著少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并發癥發生率分別為5.5%、9.3%,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 股骨近段螺旋刀片抗旋髓內釘治療股骨粗隆骨折效果更佳,利于關節功能的康復,并且手術創傷小、恢復快,是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
股骨粗隆骨折;動力髖螺釘;抗旋髓內釘;螺旋刀片;股骨近段髓內釘
股骨粗隆骨折多為間接外力引起,下肢突然扭轉、跌倒時強力內收或外展,或受直接外力撞擊均可發生,骨折多為粉碎性。由于粗隆部血運豐富,骨折后極少不愈合,但甚易發生髖內翻,因此正確的治療患者多預后良好。在臨床上手術內固定方法是治療股骨粗隆骨折的有效方法,根據患者骨折情況選擇適合的內固定物進行手術,有利于患者早期進行關節活動度鍛煉,更有利于髖、膝關節功能的恢復[1]。本研究探討動力髖螺釘與股骨近段螺旋刀片抗旋髓內釘治療股骨粗隆骨折的臨床效果,為治療股骨粗隆骨折提供借鑒資料。
1.1 一般資料 選擇中山市沙溪隆都醫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骨折患者109例作為研究對象,動力髖螺釘治療的54例為對照組,股骨近段螺旋刀片抗旋髓內釘治療的55例為觀察組。對照組男35例,女19例;年齡35~70歲,平均(61.3±4.2)歲;受傷至手術時間為2 h~7 d,平均(3.7±1.0)d;Evans分型為Ⅰ型23例、Ⅱ型16例、Ⅲ型10例、Ⅳ型5例。觀察組男37例,女18例;年齡39~72歲,平均(61.6±4.0)歲;受傷至手術時間為3 h~9 d,平均(4.0±1.4)d;Evans分型為Ⅰ型26例、Ⅱ型17例、Ⅲ型9例、Ⅳ型3例。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動力髖螺釘治療,連續硬膜外麻醉成功后取仰臥位,自粗隆頂上約2 cm處行股骨外側切口約10 cm、逐層操作顯露顯露股骨大粗隆及股骨骨折部位,頸干角定位器安放于粗隆頂下方,經定位器向股骨頸方向鉆入導針,C型臂X線機確定導針位置適宜后鉆入攻絲,合適長度的動力髖螺釘固定,確定骨折固定滿意、放置引流管、完成手術操作。觀察組采用股骨近段螺旋刀片抗旋髓內釘治療,麻醉及體位同對照組,自粗隆頂端以上約5~10 cm處縱行切開皮膚5 cm,由粗隆頂點插入導針至股骨髓腔,擴近端髓腔,股骨近段螺旋刀片抗旋髓內釘主釘沿著導針插入,然后拔出導針,同上方法向股骨頭頸內打入螺旋刀片,刀片鎖定完成后擰入遠端交鎖螺釘,固定完好后完成手術操作。術后抗感染、康復鍛煉。
1.3 觀察指標 觀察指標為關節功能優良率、手術及康復情況(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并發癥作,其中關節功能的評定于術后12周進行,優,屈髖正常、走路無跛行、無疼痛者;良,屈髖小于100°、輕度跛行、無疼痛、關節基本正常;可,屈髖小于90°、走路跛行輕微疼痛、扶單拐行走生活基本自理者;差,患髖疼痛、行走困難、生活不能自理[2]。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6.0軟件包進行數據的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髖關節功能優良率為94.5%,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9.6%,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觀察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顯著少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觀察組術后感染1例、髖內翻1例、骨折延遲愈合1例,對照組術后感染2例、骨折短縮移位1例,螺釘退出2例,2組并發癥發生率分別為5.5%、9.3%,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表1 2組關節功能評定結果比較[n(%)]

表2 2組手術及康復情況比較(x±s)
臨床上處理股骨粗隆間骨折首選手術方案,雖然手術有一定的風險,但是能使骨折達到良好復位,內固定后可早期鍛煉,及早康復;而保守治療對患者損傷小、安全,但臥床時間長,出現壓瘡、肺炎、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等并發癥,從而影響治療效果[3-4]。手術切開復位內固定,內固定環節是是手術的關鍵,處理原則是選擇對患者損傷小、易于操作、患者容易接受并且有利于康復的固定方案[5-7]。本研究中,2組患者分別采取動力髖螺釘與股骨近段螺旋刀片抗旋髓內釘,結果顯示,后者顯著提高了關節功能優良率,減少了術中出血,并且縮短了手術及康復時間,具有顯著的臨床優勢,考慮股骨近段螺旋刀片抗旋髓內釘螺旋刀片和骨質能夠更緊密地貼合,增強了內固定穩定性,利于患者的早起康復鍛煉,同時該技術具有防止旋轉的作用,減少塌陷、內翻畸形等的發生。黃晉等[8]、吳旭輝[9]研究均發現,股骨近段螺旋刀片抗旋髓內釘手術具有操作簡單、術中出血少、術后恢復快、能有效改善患者髖關節功能的優點,支持了本研究結果的成立,共同提示股骨近段螺旋刀片抗旋髓內釘的應用優勢,值得臨床關注。
綜上所述,股骨近段螺旋刀片抗旋髓內釘治療股骨粗隆骨折效果更佳,利于關節功能的康復,并且手術創傷小、恢復快,是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
[1] 羅偉初,李翠芳,黃小軍,等.內固定治療75例股骨粗隆骨折的體會[J].當代醫學,2012,18(15):64-65.
[2] 康亦鋒.動力髖螺釘和股骨近端髓內釘內固定法治療不穩定性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比較[J].四川醫學,2010,31(3):305-306.
[3] 方巍.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50例的治療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34(6):813-814.
[4] 梁鼎天,楊雪平,黃金蘭.乳酸亞鐵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隱性失血的療效分析[J].當代醫學,2014,20(1):3-5.
[5] 王家寧,張科,張大鵬.股骨近端髓內釘與動力髖螺釘在股骨粗隆間骨折治療中的對比分析[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4,39(1):52-54.
[6] 鄧智剛.PFNA、DHS在治療高齡患者股骨粗隆骨折中的應用[J].臨床醫學工程,2013,20(1):55-56.
[7] 鐘恩春.人工關節置換與內固定治療骨質疏松性不穩定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比較研究[J].當代醫學,2015,21(2):105-106.
[8] 黃晉,吳漾,邱雪立.PFNA與DHS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比較[J].醫學信息,2011,24(12):171-172.
[9] 吳旭輝.PFNA與DHS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療效對比研究[J].白求恩軍醫學院學報,2013,11(3):199-201.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3.014
廣東 528471 中山市沙溪隆都醫院 (呂興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