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芙蓉 李寧 王清秀
膽結石手術患者行優質護理的應用效果探析
黃芙蓉 李寧 王清秀
目的 探討膽結石手術患者行優質護理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90例膽結石患者,根據隨時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
45例,分別給予優質護理和常規護理,對比分析2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并發癥發生情況及護理滿意情況。結果觀察組治愈率為93.3%,對照組治愈率為86.7%,2組治愈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及住院時間分別為(38.5±2.2)min、(36.3±4.2)mL、(2.1±0.7)d、(6.9±3.2)d;對照組患者分別為(52.4±4.5)min、(53.6±5.3)mL、(4.8±1.5)d、(10.8±3.7)d;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少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11.1%,對照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20.0%。2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總滿意度為77.8%,對照組為60.0%,觀察組總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膽結石手術患者行優質護理有助于縮短住院時間,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膽結石手術;優質護理
優質護理是一種綜合完善的護理模式,強調以患者為中心,有助于提高治療效果和護理滿意度。膽結石的臨床常用治療方法為膽囊切除手術[1],本研究分析總結了膽結石手術患者行優質護理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收治的膽結石患者90例,患者均經超聲及CT檢查確診,經肝腎功能和血尿常規檢查無異常,排除手術禁忌證。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5例。觀察組中男26例,女19例,年齡19~66歲,平均(45.5±5.2)歲;病程1~5年,平均(2.9±0.6)年。對照組中男24例,女21例,年齡20~67歲,平均(42.9±7.6)歲;病程1.5~6年,平均(3.0±0.7)年。2組在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組患者均給予膽結石手術治療。治療期間,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優質護理,具體內容如下。
1.2.1 術前護理 (1)心理護理:患者入院時熱情接待,詳細介紹住院環境、責任醫生和護理人員,針對患者緊張、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加強與患者及其家屬的交流,耐心講解疾病知識、手術方法、注意事項、安全性、成功率,通過成功治愈病例使患者樹立信心,以家庭支持消除患者的負面情緒和心理壓力,做好心理疏導工作,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指導患者自我調節,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配合治療和護理。(2)術前檢查:術前進行心電圖、腹部彩色多普勒超聲、血尿常規、肝腎功能等常規檢查,以了解其身體狀況,對手術效果和術中風險進行預測,以及時采取減少危險因素的處理措施。(3)術前飲食:術前飲食以易消化、高熱量、高維生素、高蛋白食物為主,叮囑患者戒煙戒酒,以減少氣道分泌物,避免肺部感染。術前1 d,進食半流質食物,避免進食易產氣食物;伴發糖尿病患者注意飲食控制,避免低血糖。術前8~12 h禁食,術前2 h利用靜脈營養支持,麻醉前禁飲。
1.2.2 術中護理 患者進入手術室后,指導患者擺放舒適體位,協助麻醉師實施麻醉,常規消毒、鋪巾,以親切的語言安慰、鼓勵患者;術中密切觀察呼吸、心率、血壓、脈搏等生命體征,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注意保暖。
1.2.3 術后護理 (1)嚴密觀察:及時判斷患者的意識情況,調整體位,避免氣管吸入異物導致窒息。嚴密觀察生命體征,早期每小時監測1次,生命體征平穩后可2 h監測1次。注意觀察呼吸頻率和深度,避免術后出血和休克。伴有糖尿病患者注意監測血糖、尿糖,適當應用胰島素治療,避免酮癥酸中毒或低血糖。(2)體位護理:未清醒時患者取去枕平臥位,常規供氧,清醒后取半仰臥位,協助患者翻身、拍背,指導患者深呼吸、咳嗽咳痰技巧。早期肢體活動和下床活動有助于促進胃腸功能恢復,減少切口張力,避免腸粘連,緩解疼痛。待患者生命體征平穩后,可盡早行康復訓練。(3)切口護理: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切口情況,保持切口敷料干燥清潔,觀察是否出現切口感染、敷料脫落、切口滲血水腫等情況,一旦出現異常,及時告知醫生處理。(4)引流管護理:保持引流管通暢,避免導管脫落、扭曲、彎折,注意觀察引流量、引流液的顏色和性質;拔管前保證膽總管、十二指腸通暢。(5)飲食指導:禁食期間,做好口腔清潔,術后12~24 h忌食高脂肪、高蛋白、高脂食物,可進食清淡的流質食物,術后48~72 h可恢復至普通飲食,術后1周避免易產氣食物,1周后叮囑患者多進食高熱量、高蛋白、低脂食物,對營養不良者可給予靜脈營養支持;叮囑患者多飲水,以降低膽汁黏稠度,有助于排出膽汁。
1.3 觀察指標 觀察2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并發癥情況;利用醫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評估本次研究中2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較為滿意、一般、不滿意4個等級。滿意度=非常滿意率+較為滿意率。
1.4 療效評價標準[2]治愈:腹痛癥狀完全消失,術后復查彩色多普勒超聲或CT結石消失,且手術6個月后無復發;有效:癥狀明顯緩解,大部分結石切除,術后6個月最多復發2次;無效:腹痛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大部分結石殘留,術后6個月復發超過2次。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療效比較 觀察組中治愈42例、有效3例、無效0例,治愈率為93.3%;對照組中治愈39例、有效5例、無效1例,治愈率為86.7%。2組治愈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2.96,P>0.05)。
2.2 2組手術及術后情況比較 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膽結石手術患者手術及術后情況比較(x±s)
2.3 2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中出現1例膽道出血、3例膽道感染、1例腹腔出血,并發癥發生率為11.1%;對照組中出現2例膽道出血、5例膽道感染、2例腹腔出血,并發癥發生率為20.0%。2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26,P<0.05)。
2.4 2組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總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10,P<0.05)。見表2。

表2 2組膽結石手術患者滿意度比較(n)
膽結石也叫膽囊結石,是臨床的常見病、多發病,該病患者多以成年人為主,且女性發病率明顯高于男性,尤其是40歲以上的人群發生膽結石的幾率更大[3-4]。該病患者多伴有膽絞痛、上腹隱痛、膽囊積液等現象,對患者健康的影響極大。現階段臨床上多將手術治療作為該病常用的治療方式[5]。然而由于多數患者在接受手術治療前缺乏對疾病及相關治療方式的了解及認識,因而極易產生不良的心理情緒,研究顯示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極易對患者的睡眠、飲食等造成影響,且會導致血壓上升,甚至會引發代謝紊亂、內分泌失調等癥狀,對患者康復的影響極大[6-7]。因此,術前必須要加強對患者心理護理的重視。優質護理模式是一種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方式,其在術前加強對患者心理干預的重視,可顯著改善患者心理情緒,對緩解患者負面心理,穩定患者情緒有重要幫助。同時通過給予患者針對性的術中、術后護理可有效的促進患者術后康復,減少并發癥發生,且通過開展優質護理服務還可增強患者于醫護人員間的交流及理解,對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由重要幫助[8]。
本次研究中,通過術前、術中、術后一系列優質護理措施,有效縮短了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和住院時間,降低了并發癥發生率,患者的滿意度更高,說明膽結石手術的優質護理具有廣泛的臨床推廣價值。
[1] 田小平.優質護理對43例膽結石手術患者術前焦慮的影響[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4,12(16):128-130.
[2] 吳曉莉.老年人急性膽道結疾病術前、術后的護理[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2,3(12):322-323.
[3] 蔡華,詹婕,易為民.肝膽管結石合并支氣管膽瘺35例護理體會[J].醫學臨床研究,2011,28(12):2396-2397.
[4] 李嬌.全面護理模式在膽結石患者護理中的效果分析[J].吉林醫學,2014,35(1):209-210.
[5] 黃曉紅.高齡高危膽結石患者210例圍術期護理體會[J].基層醫學論壇,2011,13(9):774-775.
[6] 張曉玲.膽結石手術患者施行個性化護理對其心理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探析[J].健康導報:醫學版,2015,20(3):129.
[7] 陳明,劉可姣.人性化護理干預對膽結石手術50例術前焦慮的影響[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雜志,2015,24(9):162-163.
[8] 王蕾,張海艷.對60例的膽結石手術病人的整體護理干預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2):144.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3.082
江西 330006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黃芙蓉 李寧 王清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