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瓊
子宮切口連續單層縫合與連續套鎖縫合的臨床療效對比分析
鄧 瓊
目的 探討子宮切口連續單層縫合與連續套鎖縫合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行剖宮術的孕婦86例,將進行子宮切口連續單層縫合的患者42例納入實驗組,進行連續套索縫合的患者44例納入對照組,比較2組手術時間和術后惡露持續時間,術后隨訪1年,比較2組切口假腔和月經不調發生率。結果 圍手術期實驗組手術時間(51.22±4.14)min和術后惡露時間(32.41±7.38)d顯著低于對照組的(53.89±5.67)min和(42.49±8.37)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其他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實驗組術后切口假腔發生率2.38%和月經不調4.76%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5.91%和20.4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子宮切口采用連續單層縫合具有操作簡單、手術時間短等優點且術后子宮恢復效果較好,切口假腔和月經不調發生率較低,優于連續套鎖縫合,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子宮切口;連續單層縫合;連續套鎖縫合
剖宮產術士婦科手術的一次革命,它為難產孕婦的安全生產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一般情況下嬰兒需要通過自然分娩產出,但是個別孕婦在正常分娩日期前有胎位不正等特別情況或者出現早產,此時采用剖宮產比較適宜。術后子宮縫合是技術關鍵,采用何種縫合方式具有更好的臨床治療效果一直是現階段研究的重要方向[1]。本研究通過對進行子宮切口連續單層縫合和連續套索縫合的患者分組比較探討子宮切口連續單層縫合與連續套鎖縫合的臨床療效,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河南省光山縣婦幼保健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進行剖宮術的孕婦86例,將進行子宮切口連續單層縫合的患者納入實驗組共42例,進行連續套索縫合的患者納入對照組共44例,所有患者均是第1次生產且無其他并發癥,本研究患者均為正常分娩日期前有胎位不正和出現早產情況發生而采用剖宮產。實驗組年齡22~38歲,平均(29.1±2.1)歲,孕齡36~41周,平均(37.9±1.5)周;對照組年齡23~39歲,平均(28.9±2.2)歲,孕齡35~40周,平均(37.3±1.3)周。所有患者均為單胎產婦且在子宮縫合方式同意書上簽字,2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縫合方法
1.2.1 連續單層縫合 于子宮切口頂端右側打結,進針處選擇為切口上緣0.5cm,距打結處1cm。出針穿透切口上緣內膜再于相應下緣內膜處繼續進針縫合,重復上述操作繼續縫合,直至縫合完畢[2]。注意連續單層縫合只將對合切口進行縫合,縫線不進行包繞套鎖,縫合之前應徹底止血,縫合應不留死腔,完整縫合[3]。
1.2.2 連續套索縫合 于子宮切口頂端右側打結,進針處選擇為切口上緣0.5cm,距打結處1cm。與切口上緣出針在于切口下緣內膜進針,將縫線將出針處套過,縫針向下壓,形成一個鎖扣,重復上述操作,直至縫合完畢。注意縫合之前應徹底止血,縫合應不留死腔,完整縫合。
1.3 診斷標準 子宮切口假腔的診斷通過B超檢查進行診斷,假腔顯像主要分為3種:第1種呈三角形,底部指向腔部,暗區指向肌層;第2種成漏洞狀,寬口處指向肌層,漏斗指向腔口,此2種假腔的三條徑和不超過3cm;第3種呈囊腫型,暗區較大,假腔的3條徑和超過6cm,表面不光滑,液性暗區達到漿膜層,其中內部有弱光點,部分霧狀回聲,內壁飽滿似囊腫。
1.4 隨訪 對患者進行為期1年的隨訪,從手術結束后機進行計時,分別于術后1周、1個月、3個月、6個月、1年回醫院復查。對惡露時間、假腔發生率和月經不調情況進行記錄統計。
1.5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l5.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數據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數據對比采取χ2校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圍手術期情況比較 圍手術期實驗組只有手術時間和術后惡露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其他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 術后切口假腔和月經不調發生率比較 1年隨訪后,實驗組術后切口假腔和月經不調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術后切口假腔和月經不調發生率比較[n(%)]
子宮切口的縫合是剖宮產手術的關鍵,目前國內存在多種縫合方式,其中連續單層縫合與連續套鎖縫合的應用較為普遍[4],本研究比較2種縫合方式的優缺點。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手術時間和術后惡露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P<0.01)。手術中發現連續單層縫合在進行過程中具有操作簡便、快速、穿刺拉線所產生的張力易受醫師控制、技術掌握比較容易的優點[5-6]。連續套索縫合操作較為復雜,在穿刺過程中還需要進行套鎖,穿刺拉線所產生的張力不易受到控制,無法較好地達到止血的目的,導致出現手術時間增長、產后出血較多等不良情況[7-8]。惡露時間與切口愈合具有密切關系,切口愈合欠佳就會導致惡露時間延長。研究中還發現2種方法的術中安全性以及恢復速度都無顯著差異,這說明此2種方法都具有一定的臨床可行性。
本研究結果顯示,1年隨訪后實驗組術后切口假腔和月經不調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術后切口假腔和月經不調的發生率跟子宮的縫合方式具有密切關系。切口假腔是剖宮產常見并發癥,子宮術后愈合不良的常見表現,還可引起月經不調等病癥,對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可能與以下幾點原因有關:(1)連續單層縫合操作簡便,易于操作,拉線張力易于掌控,連續套鎖縫合因為需要套鎖,操作相對困難,拉線張力不易掌控。(2)切口愈合與良好的供血循環具有密切關系,連續單層縫合由于拉線張力適合,血液、氧氣及其他營養物質的供給較為充足,因此愈合良好。連續套鎖縫合因為拉線張力不均勻,導致運輸物質受阻,愈合較差,因此子宮切口采用連續單層縫合具有可行性。
綜上所述,子宮切口采用連續單層縫合具有操作簡單、手術時間短的優點,且術后子宮恢復效果較好,切口假腔和月經不調發生率較低,優于連續套鎖縫合,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陽笑,游一平.剖宮產術子宮切口連續單層縫合與連續套鎖縫合的比較研究[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4,30(4):298-301.
[2] 鄭金花.剖宮產子宮切口縫合的改進與應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3,13(20):163-164.
[3] 張盧萍.剖宮產子宮切口縫合方式與并發癥觀察[J].中國傷殘醫學,2013,21(2):74-75.
[4] 楊利榮.剖宮產子宮切口兩種縫合方法在再次剖宮產并發癥的比較[J].中國醫藥指南,2011,9(36):388-389.
[5] 張雪梅.剖宮產子宮下段橫切口單層縫合1178例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1,9(24):58-59.
[6] 梅花.剖宮產術兩種子宮切口縫合方法對產婦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1,25(23):2103-2104.
[7] 靳閃閃,廖予妹,孟躍進,等.剖宮產術后遠期子宮出血原因及宮腔鏡診斷價值[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0,26(8):620-622.
[8] 楊桂英.簡易子宮背帶式縫合術在剖宮產術中宮縮乏力大出血的應用體會[J].當代醫學,2014,20(27):109-110.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6.016
河南 465400 河南省光山縣婦幼保健院婦產科 (鄧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