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黎紅
膽結石患者護理中實施全面護理模式的效果觀察
王黎紅
目的 觀察膽結石患者護理中實施全面護理模式的護理效果。方法 選取96例膽結石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8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全面護理模式護理,比較2組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7.9%,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5.0%,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手術時間為(33.1±2.3)min,術中出血量為(28.4±3.1)mL,住院天數為(6.9±1.9)d;對照組手術時間為(54.1±3.1)min,術中出血量為(63.5±4.8)mL,住院天數為(10.1±2.0)d;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數均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膽結石患者護理中實施全面護理模式的護理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膽結石;護理;全面護理模式
膽結石是膽管系統在多種因素影響下凝結、析出從而形成的一種結石,主要臨床表現有惡心、上腹部疼痛、嘔吐、發熱等。在臨床上通常將生長在膽囊內的結石稱為是膽囊結石,生長在膽管內的結石稱為是膽管結石,臨床主要以手術方式治療為主[1]。為了保證膽結石手術的順利完成,給予全面護理措施干預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2]。本研究對膽結石患者在圍手術期給予全面護理模式干預,觀察膽結石患者護理中實施全面護理模式的護理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江西省撫州市第五醫院收治的膽結石患者96例,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8例。觀察組男20例,女28例,年齡28~65歲,平均(43.1±3.9)歲,病程6個月~5年,平均病程(3.0±0.7)年;對照組男18例,女30例,年齡29~64歲,平均(43.7±4.4)歲,病程5個月~5年,平均病程(3.3±0.9)年。2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手術治療,對照組圍手術期給予常規護理措施干預,主要包括術前準備、日常基礎護理、病房護理、注意事項、用藥指導、飲食護理、出院指導等。觀察組給予全面護理模式開展護理工作,在加強常規護理基礎上,積極對患者術前、術中、術后進行干預。具體干預措施如下:(1)術前。術前護理人員要積極協助患者接受常規檢查,做好患者基礎體溫、呼吸、脈搏、血壓等測量工作,嚴格排除手術禁忌證;幫助患者做好術前禁食、禁水及其他術前準備工作,詳細為患者講解具體手術流程;并主動與患者交流,掌握其心理特點,給予全面的、針對性的心理干預,緩解患者緊張、焦慮、恐懼等不良心理情緒,提高治療依從性;(2)術中。患者進入手術室后易產生緊張不安的情緒,應對患者心理狀態進行積極引導,幫助患者盡快熟悉手術室環境,使患者可以用良好的心理狀態接受手術;并幫助患者選擇正確體位,提高手術配合度。術中要嚴密監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若出現異常現象,及時給予對癥處理;(3)術后。手術結束后,需及時將患者送至病房,并繼續進行心電監護,嚴格觀察患者呼吸頻率、血氧飽和度、血壓等各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對于出現神志不清、面色發紺患者需及時給予對癥處理,正確引導患者進行排痰;對于部分出現劇烈疼痛患者,需適量給予止痛藥物治療;對于術后出現嘔吐反應的患者需及時給予止吐藥物控制,對所有患者隨訪半年。
1.3 療效評價及觀察指標 患者臨床癥狀、體征完全消失,結石完全清除,隨訪半年無復發現象,可視為痊愈;患者疼痛癥狀明顯緩解,術后各指標基本正常,結石大部分被切除,隨訪期間偶爾有復發現象發生,可視為有效;患者疼痛癥狀與治療前比較,無明顯變化,術后有大部分結石殘留,可視為無效。總有效率=(痊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并詳細記錄2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等[3-4]。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8.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臨床效果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7.9%,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5.0%,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膽結石患者臨床效果比較[n(%)]
2.2 2組患者手術情況及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均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膽結石患者手術情況及住院天數比較(x±s)
膽結石是臨床常見疾病,主要是在膽囊內發生結石引發的一系列疾病,且女性發病率高于男性[5]。由于膽結石早期無明顯特征,發病機制也較為復雜,主要有上腹部疼痛、惡心等臨床癥狀,易被誤診為胃病,延誤治療時機。臨床主要以手術治療為主,但手術治療具有一定的風險性,尤其是對于老年患者來說,因此需給予患者全面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手術治療效果,保證手術順利進行,促進術后康復,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6-7]。
全面護理模式是一種科學的、系統的、合理的護理模式,體現了以患者為護理工作的中心的新型護理理念。給予膽結石患者全面護理模式干預,通過積極對術前、術中、術后護理干預,提高手術治療效果。術前主要是利用多種手段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積極對其心理狀態進行干預,緩解其不良心理情緒;術中積極配合手術操作者完成手術,嚴格監測術中患者生命體征變化,嚴格手術操作,保證手術安全性;術后積極對患者進行引導,叮囑其戒煙、戒酒,養成科學的生活習慣,減少并發癥發生,促進患者康復[8-9]。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7.9%,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5.0%,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均少于對照組(P<0.05)。因此,全面護理模式在膽結石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可有效提高治療效果,縮短住院時間,緩解其經濟負擔,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
[1] 孫艷.全面護理模式在膽結石患者護理中的效果觀察[J].吉林醫學,2014,35(18):4121.
[2] 劉永霞.全面護理模式在膽結石患者護理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民康醫學,2014,26(2):120-121.
[3] 李嬌.全面護理模式在膽結石患者護理中的效果分析[J].吉林醫學,2014,35(1):209-210.
[4] 曹志蓮.全面護理模式應用于膽結石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分析[J].健康大視野,2013,21(2):189-190.
[5] 褚鳳鳴.全面護理模式在膽結石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3,4(20):57-58.
[6] 陳香麗.高齡膽結石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措施[J].中國實用醫藥,2013,8(12):186-187.
[7] 王福榮.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對膽結石治療效果分析[J].當代醫學,2013,19(3):3-4.
[8] 高富元,張克君,朱東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并發癥回顧及預防[J].中國醫學創新,2010,7(5):67-68.
[9] 姚莉.手術室護理中舒適護理的應用探討[J].當代醫學,2012,18(23):111-112.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5.087
江西 344000 江西省撫州市第五醫院 (王黎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