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慧
人性化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楊秀慧
目的 探討人性化護理應用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效果及應用價值。方法 選擇手術治療的患者106例,采用數字表法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3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人性化護理,記錄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術后焦慮自評量表評分(49.16±3.05)分,抑郁自評量表評分(43.04±2.88)分;對照組術后焦慮自評量表評分(53.88±4.26)分,抑郁自評量表評分(48.46±4.15)分,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滿意度評分(91.64±4.56)分,術后肛門排氣時間(1.03±0.44)d,術后住院時間(13.58±2.75)d;對照組滿意度評分(82.48±2.49)分,術后肛門排氣時間(1.87±0.89)d,術后住院時間(18.95±4.16)d,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人性化護理應用在手術室護理中能夠減輕患者焦慮和抑郁的負心心理狀態,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縮短患者術后排氣時間和住院時間,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人性化護理;手術室;效果觀察
手術室主要是提供手術和搶救患者生命的場所,屬于醫院重要的技術部分,由于環境和搶救的特殊性,當患者身處手術室時心理和生理上會承受巨大的痛苦和前所未有的壓力,因此容易出現焦躁、恐懼、煩惱等負性心理壓力,容易給手術帶來不利的因素[1]。近年來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人性化護理在臨床廣泛應用,強調在整個護理過程中圍繞人性化理念理解患者、尊重患者、服務患者,滿足患者的治療和康復需求,真正以患者為中心開展個體化高效的臨床護理[2]。本院將人性化護理模式應用在手術患者中取得了滿意的護理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106例患者均為北華大學附屬醫院2014年1月~2015年5月行手術治療的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3例。觀察組男36例,女17例,年齡21~55歲,平均年齡(38.86±4.17)歲,其中硬膜外麻醉患者31例,全麻患者13例,局部浸潤麻醉9例。對照組男38例,女15例,年齡23~58歲,平均年齡(38.94±4.22)歲,其中硬膜外麻醉患者30例,全麻患者11例,局部浸潤麻醉12例。2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干預方法 對照組:給予患者常規手術室護理,術前給予指導,做好手術室器械、急救藥品貯備,術中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等常規護理措施。
觀察組:給予患者人性化護理模式,分為術前人性化護理:術前護士要對患者進行訪視,以親切、溫柔的語言了解患者心理狀態,向患者介紹手術過程,消除患者焦慮和緊張的情緒,通過照片、實地走訪等方法介紹手術室環境,叮囑患者心態一定平和,圍手術做好充分的準備。術中人性化護理:患者進入手術室后護士要協助患者擺好合適的體位,介紹麻醉如何配合,術中要嚴密監視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護士要照顧患者隱私,盡可能減少暴露的身體部位,同時用肢體語言、眼神交流等方法撫慰患者;術后人性化護理:患者手術完成護士要盡早為患者擦去切口皮膚的血漬,及時穿好衣褲,防止著涼,術后護士到病房進行回訪告知患者手術情況,讓患者放心并給予鼓勵,指導患者盡早下床活動[3-4]。
1.3 觀察指標 采用焦慮自評量表和抑郁自評量表對患者術前和術后的心理狀態進行評定,觀察2組變化情況。采用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從醫療技術和護理服務開展滿意度調查,滿分為100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滿意度越好,記錄2組患者術后肛門排氣時間和住院時間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取SPSS 19.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負性心理狀態變化 觀察組術后焦慮自評量表評分(49.16±3.05)分,抑郁自評量表評分(43.04±2.88)分;對照組術后焦慮自評量表評分(53.88±4.26)分,抑郁自評量表評分(48.46±4.15)分,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注:與手術前相比,aP<0.05;與對照組相比,t=10.3105,bP<0.05;t=7.8113,cP<0.05

表1 2組負性心理狀態變化(x±s)
2.2 2組患者滿意度評分和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觀察組滿意度評分(91.64±4.56)分,術后肛門排氣時間(1.03±0.44)d,術后住院時間(13.58±2.75)d;對照組滿意度評分(82.48±2.49)分,術后肛門排氣時間(1.87±0.89)d,術后住院時間(18.95±4.16)d,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滿意度評分和術后恢復情況比較(x±s)
注:與對照組相比,t=12.8352,aP<0.05;t=6.1595,bP<0.05;t=7.8395,cP<0.05
手術室作為搶救和治療患者的重要場所,即使患者在手術室僅待幾個小時或者長達數十個小時手術的過程本身都會給患者帶來不安和恐懼,特別是心理較為脆弱的患者更容易受到影響,對手術效果產生不利的影響,因此在手術的過程中需要開展積極的護理服務工作[5]。傳統的護理服務主要是以疾病為中心,護士根據醫師的醫囑開展臨床護理,常常忽略了患者心理上的感受。
本院在手術室開展了人性化護理模式,該模式是近年來新興的護理方法,遵循了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通過為患者提供優質護理服務對患者生理、心理上均十分重視,更加符合現代人群對護理工作的基本要求[6]。人性化護理更加注重全過程的護理服務,術前根據患者心理狀態給予指導,通過轉移注意力、聊天等方法改善患者術前不良的心理狀態;術中通過嚴密監視和非肢體語言等方法和患者進行交流,有效的給予患者心理支持;術后則通過訪視等方法減輕了患者壓力,人性化的護理腹痛根據患者需求,以患者為中心,滿足患者、關懷患者、理解患者,最大限度的降低了醫療風險,防止醫療糾紛的出現,同時也為患者營造舒適、溫馨的手術室環境[7-8]。本研究顯示,觀察組術后焦慮自評量表評分(49.16±3.05)分,抑郁自評量表評分(43.04±2.88)分;觀察組滿意度評分(91.64±4.56)分,術后肛門排氣時間(1.03±0.44)d,術后住院時間(13.58±2.75)d均優于對照組(P<0.05),說明采取人性化護理能夠減輕患者焦慮和抑郁心理狀態,提升護理滿意度,縮短患者康復時間。
綜上所述,人性化護理應用在手術室護理中能夠減輕患者焦慮和抑郁的負心心理狀態,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縮短患者術后排氣時間和住院時間,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1] 陳映薇,陳倩儀,周月輝,等.人性化護理模式對手術室患者滿意度及護理質量的作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6):1067-1068.
[2] 杜淑媛.人性化護理模式對手術室護理質量及患者滿意度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14):46-47.
[3] 尹華商.人性化護理在手術室的應用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2011,17(8):133-134.
[4] 周靜.手術室整體護理中人性化護理理念的應用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3,23(3):1300-1301.
[5] 謝蓓蕾.人性化護理理念在手術室整體護理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2):36-37.
[6] 周曉紅.手術室護理中人性化護理應用及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導刊,2012,14(4):697-698.
[7] 晉世文.舒適護理在手術室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17(28):533-534.
[8] 黃振華,唐俐.舒適護理在改善手術室患者生理指標及心理狀態中的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12(17):807-808.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6.071
吉林 132011 北華大學附屬醫院手術室 (楊秀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