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山
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手術治療分析
陳云山
目的 探討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患者應用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68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34例,對照組采取常規保守治療,研究組均實施手術治療,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分析,分析對比2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4.1%高于對照組41.18%,并發癥發生率8.8%低于對照組57.14%,2組對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患者實施手術治療,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膽管炎;急性梗阻性;化膿性;手術治療
臨床醫學中,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相對來說,膽管感染比較嚴重,具有較高的致死率,患者的病情發展比較快,發病比較迅速,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患者的治療過程中,應用手術治療具有較好效果,可促進患者早日康復[1]。本研究對34例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患者實施手術治療,取得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南陽市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第二附屬醫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34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設置為研究組,其中,男15例,女19例;年齡26~68歲,平均(45.6±17.7)歲。選取同期34例患者設置為對照組,其中,男14例,女20例;年齡27~70歲,平均(46.2±15.2)歲。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發熱、右側上腹部出現疼痛感,均出現黃疸。對患者進行血液檢查,患者的白細胞數量明顯上升;對患者進行腹部B超檢查,患者的膽囊體積變大,膽總管的直徑變粗。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組患者入院后均給予常規保守治療,包括預防感染、輸液和防止休克等。研究組在此基礎上實施手術治療,密切觀察患者的心率、呼吸和脈搏等,術前,需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及早對患者進行手術。其中,19例患者切開膽總管,取出結石,放入T管實施引流,然后切除患者膽囊;12例患者切開膽總管,取出結石后,放入減壓T管實施引流;3例患者切開膽總管后,取出結石,放入引流管。
1.3 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采用SPSS 18.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患者的手術治療效果 34例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患者均實施手術治療,術后痊愈32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4.1%,死亡患者2例,死亡率為5.9%。2例死亡患者,其中,1例為不可逆性休克引發,1例為多器官功能衰竭。對照組治愈14例(41.18%),死亡20例(58.82%)。2組總有效率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1.95,P<0.01)。見表1。

表1 患者的手術治療效果[n(%)]
2.2 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34例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患者手術治療后,3例患者術后出現并發癥,并發癥發生率為8.8%,其中,肺部感染1例、手術切口感染2例,給予患者相應的對癥支持治療后,均痊愈。對照組治愈的14例中有8例出現反復發作膽道感染或部分膽道梗阻現象,并發癥發生率為57.14%。2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09,P<0.05)。
3.1 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的發病原因 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疾病是臨床醫學中一項比較常見的疾病,是一種比較嚴重的膽管感染,主要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是多發于膽道的梗阻性疾病。一般情況下,膽總管壓力的正常數值為5~10 cmH2O(1 cmH2O=0.098 kPa),當膽總管壓力數值上升到40~50 cmH2O時,超過了肝臟的分泌壓,會導致肝臟停止分泌。膽道壓力增高,膽管擴張,會造成黏膜表面細胞變性壞死。毛細小膽管破裂后,肝靜脈中會直接進入細菌和毒素,從而進入血液循環,會造成嚴重的感染性休克、膿毒血癥和彌散性血管內凝血,會造成患者出現多器官功能衰竭,嚴重情況下,甚至會引發死亡[2]。
3.2 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的臨床診斷 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疾病的起病比較迅速,病情比較危重,病情發展較快,會很快并發感染性休克癥狀和多器官功能衰竭。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寒戰高熱、黃疸和腹痛(三聯癥),隨著患者膽道內壓力的增加,會進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在三聯癥的基礎上出現新的病癥,包括神經精神癥狀和低血壓癥狀,并稱為五聯癥。臨床診斷過程中,主要是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病史和體征等,同時需要結合各項檢查指標,包括CT檢查和腹部超聲檢查。部分患者的臨床癥狀表現不典型,不能等到患者出現三聯癥或者五聯癥后才能準確診斷;部分患者發病后,進入休克階段比較快,臨床體征和體溫上升等癥狀臨床表現不明顯,需要對患者進行密切觀察,進行綜合分析后及時作出準確的判斷,避免患者因為產生嚴重的病理變化而癥狀不典型,而出現誤診現象,延誤患者的治療時機[3]。
3.3 手術時機和手術方式的選擇 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患者發病后,常伴有中毒性休克、高熱。電解質紊亂和脫水等,病情發展比較迅速,具有較高的病死率。確診后,應盡早對患者進行治療,及時給予患者抗休克治療,同時加強對患者的酸堿平衡紊亂、抗感染和糾正水電解質等治療,以在最短時間內糾正患者的休克現象,為患者的手術準備良好的條件。同時,積極做好術前準備工作,待患者病情好轉后,應及時把握手術時機,給予患者手術治療。為減少患者的手術創傷、縮短患者的麻醉時間,選擇的手術方式應堅持簡便、快速、有效和準確等原則。患者行手術治療的主要目的為解除膽道梗阻,并且保證暢通引流。首選的手術方式為膽道切開減壓“T”管引流,但行手術前,必須解除引流口以上的膽梗阻或者膽狹窄[4]。如患者明顯病情危重,膽囊腫大和張力較高,可考慮對患者行膽囊造瘺。
3.4 分析患者的死亡原因 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患者的膽道內壓力增高,血液循環中會進入大量毒素和細菌,出現嚴重的感染性休克和膿毒血癥,會因為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對患者的死亡原因進行分析,主要可能為:(1)患者的病情比較復雜和嚴重,醫生和患者會產生一定的顧慮,因而錯過患者的最佳治療時機,本研究中,1例患者因為家屬猶豫錯失了最佳手術治療時機,行手術治療后,最后因為感染中毒性休克死亡;(2)患者確診后,在短時間行保守治療,病情不平穩,不能維持患者的臨床體征和癥狀,會出現精神癥狀和休克等,不能及時采取搶救性措施,延誤手術時機;(3)患者病情比較嚴重,年齡過大,有反復多次膽道手術史,部分患者合并慢性支氣管炎、糖尿病、肺氣腫、高血壓等內科基礎疾病,因過分強調手術時機,喪失最佳手術治療時間,造成患者病情惡化,甚至出現死亡現象[5-8]。
經本文研究可知,研究組患者治療后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死亡率低于對照組,而且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知,研究組實施對應手術治療,相比較單純應用常規保守療法具有更為明顯效果。
綜上所述,對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患者實施手術治療,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1] 馬羽佳,劉兆玉,盧再鳴,等.超聲引導下經皮膽囊穿刺造瘺術治療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J].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10,21(5):368-369.
[2] 范震,張嘯,張筱鳳,等.ERCP治療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58例分析[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10,27(7):368-370.
[3] 龍昊,楊秀江,王洪林,等.103例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手術治療分析[J].重慶醫學,2012,41(5):451-452.
[4] 雷星,劉濤,劉斌.12例妊娠中晚期合并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治療的探討[J].安徽醫藥,2012,16(6):785-786.
[5] 劉龍飛,龍建武,周筱筠,等.經內鏡鼻膽管引流聯合手術治療急性梗阻化膿性膽管炎[J].中華肝膽外科雜志,2011,17(11):938-999.
[6] 何瀚,翟宏軍,余正平,等.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手術治療體會[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5(11):250.
[7] 程志英.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患者30例的外科治療[J].實用臨床醫學,2012,7(8):155.
[8] 白保安.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手術治療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2,7(6):116.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4.009
河南 473000 南陽市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第二附屬醫院 (陳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