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小敏
普外科手術后留置導尿管患者早期夾管訓練對膀胱功能恢復的影響
殷小敏
目的 研究早期夾管訓練在普外科手術后留置導尿管患者膀胱功能恢復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本組抽取62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將所有患者隨機均分為2組(n=31),觀察組于術后第1天夾管行膀胱功能訓練,對照組于拔管當天行膀胱功能訓練,分析2組患者膀胱功能恢復情況以及排尿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膀胱功能恢復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排尿順利率為93.55%,對照組患者排尿順利率為74.19%,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加強對普外科手術后留置導尿管患者的早期夾管訓練,能夠改善其排尿異常癥狀,值得推廣使用。
夾管訓練;導尿管;普外科手術;膀胱功能
傳統上拔管當天夾管行膀胱功能訓練,改善膀胱功能受損癥狀,不僅很難取得預期的治療效果,還會增加患者二次置管的幾率[1-2]。針對該現象,湖南省長沙市四醫院開始指導留置導尿管患者行早期夾管訓練,降低了排尿困難、尿潴留等疾病的發生幾率。本文對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3月普外科收治的患者病歷資料進行綜合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湖南省長沙市四醫院2013年10月~2014年3月外科收治的62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將所有患者隨機均分為2組(n=31)。觀察組男18例,女13例,年齡25~68歲,平均年齡(51.62±2.19)歲。對照組男20例,女11例,年齡23~67歲,平均年齡(50.25±2.59)歲。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組患者均在無菌環境下留置導尿管。對照組手術治療后,護理人員每天進行導尿管常規護理,待醫生開出拔管醫囑后,開始夾閉導尿管行膀胱功能訓練,采取按需開放的方法,即在患者自覺有尿意,并確定膀胱充盈后開放導尿管排空膀胱后夾管,直到膀胱再次充盈。如此反復3次以上,在膀胱再度充盈時予以拔管,協助立即排尿。
觀察組清醒患者行早期夾管訓練。即由術后第1天夾閉導尿管行膀胱功能訓練,方法同對照組,但是由于訓練時間長,患者可在醫生開出拔管醫囑后,膀胱充盈時便可拔管。
1.3 臨床觀察指標 (1)分析2組患者膀胱功能恢復情況;(2)記錄2組患者拔管后第1次排尿情況;(3)了解2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臨床療效評價標準 參照膀胱功能分級標準了解患者膀胱功能恢復情況[3]:(1)Ⅰ級:排尿后膀胱尿液殘余量低于50 mL;(2)Ⅱ級:排尿后膀胱尿液殘余量為50~100 mL;(3)Ⅲ級:排尿后膀胱尿液殘余量高于100 mL,患者需留置尿管。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膀胱功能恢復情況 觀察組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復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膀胱功能恢復情況對照表[n(%)]
2.2 拔管后排尿情況 觀察組患者排尿順利率為93.55%,對照組患者排尿順利率為74.19%,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拔管后排尿情況對照表[n(%)]
2.3 并發癥情況 觀察組31例患者,2例出現并發癥,占6.45%;對照組31例患者,11例出現并發癥,占35.48%,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并發癥情況對照表[n(%)]
注:與對照組比較,χ2=1.95,aP>0.05;χ2=2.32,bP>0.05;χ2=5.38,cP<0.05;χ2=6.84,dP<0.05
由于手術治療的需要,部分普外科手術患者術前或術后需要留置導尿管,以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然而,受到麻醉藥物、手術創傷等因素的影響,中樞神經對膀胱逼尿肌的調節作用會有所降低,容易引發患者出現排尿困難的現象[4-5]。
臨床研究表明,膀胱功能訓練能夠改善患者術后排尿異常癥狀。以往手術治療期間,患者往往于拔管當天夾管行膀胱功能訓練,此時患者排尿反射較弱,影響膀胱括約肌的正常收縮,一定程度上會增加尿潴留等并發癥的發生幾率[6]。有學者指出,拔管當天膀胱功能訓練,患者的排尿反射處于惰性狀態,不利于患者進行早期功能訓練。
為提高手術患者的預后生活質量,本院普外科于術后第1天指導患者行夾管膀胱功能訓練,即在患者自覺有尿意,并確定膀胱充盈后開放導尿管排空膀胱后夾管,直到膀胱再次充盈。該方式主要是通過模擬自行排尿,調節膀胱逼尿肌等組織,可改善患者的排尿反射延長現象[7]。本組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復程度、拔管后排尿情況以及并發癥發生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結果提示,早期夾管訓練有利于降低尿潴留的發生幾率,還可減少患者對尿管的依賴。能夠改善排尿困難的現象[8]。臨床研究表明,當膀胱處于充盈狀態時,指導患者排尿,能夠充分利用膀胱內的尿液刺激膀胱壁,有利于恢復其排尿反射。有學者研究早期夾管期間行膀胱功能訓練在宮頸癌根治術后膀胱功能恢復中的應用情況,發現早期夾管膀胱功能訓練組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復良好,與拔管當天行膀胱功能訓練患者相比,尿潴留的發生率明顯降低,與本研究結果相符。
綜上所述,普外科手術后留置導尿管患者行早期夾管訓練,不僅能夠促使膀胱功能恢復,降低尿潴留的發生幾率,還能夠提高手術質量,縮短患者的住院治療周期,值得推廣使用。
[1] 朱萍,魏素華,張士風,等.尿管開放時機對持續導尿患者拔管后膀胱功能恢復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1(19):122-123.
[2] 王富芳,尹香花,王艷,等.不同訓練方式對宮頸癌術后膀胱功能恢復效果影響的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2(24):89-90.
[3] 劉巍,劉麗紅.留置尿管患者膀胱功能訓練方法的研究[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33):8096.
[4] 朱文芳,王娟,蔡慧,等.早期夾管放尿與自控排尿同步訓練法對拔管后排尿成功率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1(33):3073-3074.
[5] 黃慧玲,劉蘭蓮.留置尿管放尿時機對前列腺增生術后膀胱功能訓練探討[J].贛南醫學院學報,2010(6):997.
[6] 林祖華.術后留置尿管早期自主功能鍛煉的效果觀察[J].右江醫學,2013(6):902-903.
[7] 涂蘭珍,黃小紅.尿袋固定與導尿管夾管雙用帶的制作與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9(8):8.
[8] 楊清亞.神經外科病人留置導尿管不同方式夾管及拔管的探討[J].內蒙古中醫藥,2010,29(9):164.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4.072
湖南 410000 湖南省長沙市四醫院普外科(殷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