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亞群
非諾貝特與小劑量普伐他汀治療混合型高脂血癥的臨床研究
楊亞群
目的 探究與分析非諾貝特聯合小劑量普伐他汀治療混合型高脂血癥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方法 選取60例混合型高脂血癥患者,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分為A組與B組,每組30例。A組給予非諾貝特聯合20 mg的普伐他汀治療,B組給予非諾貝特聯合10 mg的普伐他汀治療,連續治療12周,對比2組患者的血脂指標及臨床療效。結果 A組患者治療后總膽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與治療前相比均發生變化(P<0.05),B組患者治療后總膽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與治療前相比均發生變化(P<0.05)。B組較A組相比上述各項指標改變得更加顯著(P<0.05)。B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A組(P<0.05)。結論 非諾貝特聯合小劑量普伐他汀治療混合型高脂血癥的臨床療效突出,在改善血脂各項指標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混合型高脂血癥;非諾貝特;普伐他汀;療效;安全性
他汀類藥物現已廣泛應用于臨床工作中,但并非可完全糾正混合型高脂血癥,目前使用的他汀類藥物僅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膽固醇,但對于降低三酰甘油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方面的作用較差[1]。臨床研究結果顯示,他汀類藥物與貝特類藥物聯合應用可充分保證二者藥代動力學及藥效學,可作為一種理想方法應用混合型高脂血癥治療過程中。本研究應用非諾貝特聯合小劑量普伐他汀治療混合型高脂血癥,觀察其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湖南省常德市常德職業技術學院自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60例混合型高脂血癥患者,患者均在本院確診,并簽署了關于本次試驗的知情權同意書,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分為A組與B組,每組30例。其中A組中男16例,女14例,年齡27~68歲,平均(45.6±2.5)歲,病程
1~3年,平均(2.1±0.5)年,其中合并高血壓14例,冠心病13例,糖尿病10例。B組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28~67歲,平均(48.7±2.9)歲,病程2~4年,平均(2.5±0.6)年,其中合并高血壓11例,冠心病12例,糖尿病13例。2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及合并癥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A組僅給予非諾貝特聯合20 mg的普伐他汀治療,方法為:每天清晨口服1次非諾貝特片200 mg,每晚口服1次普伐他汀片(第一三共制藥(上海)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 20060271),每次20 mg,以12周為1個療程。B組僅給予非諾貝特聯合10 mg的普伐他汀治療,方法為:每天清晨口服1次非諾貝特片200 mg,每晚口服1次普伐他汀片,每次10 mg,以12周為1個療程。2組均治療1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分別在治療前后對2組患者的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及甘油三酯的血清濃度進行檢測。檢測方法為:空腹狀態抽取靜脈血3 mL,行離心處理后,離心結束后將上層清液取出后保存在4℃的環境中,上一步驟所提取的上層清液送至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中進行檢測。
1.4 療效評價標準 將2組患者經不同方法治療后的臨床療效分為顯效、有效、無效及惡化4個等級,其中總膽固醇下降20%及以上;甘油三酯下降40%及以上;高密度脂蛋白升高0.26 mmol/L以上;以上任意1項達標評為顯效;其中總膽固醇下降10%~20%;甘油三酯下降20%~40%;高密度脂蛋白升高0.10~0.26 mmol/L;以上任1項達標評為有效;未達到標準的即為無效;總膽固醇上升10%及以上;甘油三酯上升10%及以上;高密度脂蛋白下降0.1 mmol及以上;以上任1項達標評為惡化;以顯效及有效之和為總有效[2]。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各血脂指標情況比較 A組患者治療后總膽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與治療前相比均發生變化(t=3.45,P<0.05;t=5.24,P<0.05;t=3.96,P<0.05;t=4.17,P<0.05),B組患者治療后總膽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與治療前相比均發生變化(t=4.99,P<0.05;t=6.78,P<0.05;t=5.02,P<0.05;t=5.68,P<0.05)。B組較A組相比上述各項指標改變得更加顯著(P<0.05)。見表1。

表1 2組混合型高脂血癥患者各血脂指標情況對比(x±s,mmol/L)
2.2 2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A組總有效率為63.3%,B組總有效率為83.3%,B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A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混合型高脂血癥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n)
大量臨床研究資料顯示,他汀類藥物可通過有效降低血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對動脈硬化的發生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并有效降低了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及病死率,但僅采用他汀類藥物以降低人體內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并不能完全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風險[3]。文獻報道,在對混合型高血脂癥進行治療時,雖可明顯降低甘油三酯的水平,但無法升高人體內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臨床療效較為一般[4]。現為了進一步提高臨床療效,有專家學者開始將貝特類藥物與他汀類藥物進行聯合應用[5]。在本研究中,本院分別采用10 mg及20 mg的普伐他汀應用于混合型高血脂癥的治療,結果顯示,10 mg的普伐他汀聯合非諾貝特治療混合型高血脂癥時通過有效改善各項血脂指標,以獲得較高的臨床療效[6]。另外由于普伐他汀為水溶性藥物,在吸收后其在肝臟及小腸內的含量要明顯多于其他組織,這就使得普伐他汀相比于其他他汀類藥物可獲得更高的安全性[7]。但為了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在將普伐他汀聯合非諾貝特應用時,需分早晚服用,以此將兩種藥物的濃度高峰錯開,從而在保證較高臨床療效的同時,獲取更好的安全性[8]。
綜上所述,非諾貝特聯合小劑量普伐他汀治療混合型高脂血癥的臨床療效突出,安全性較高。
[1] 曹詩紅,基燕平.阿昔莫斯聯合普伐他汀治療老年高脂血癥的療效觀察[J].中國基層醫藥,2010,17(17):2395-2396.
[2] 王建飛,施有為,鄭顯東.阿托伐他汀聯合非諾貝特治療混合性高脂血癥大鼠的療效及安全性[J].安徽醫科大學學報,2010,45(2):200-204.
[3] 王月芳.阿托伐他汀聯合非諾貝特治療混合性高脂血癥80例[J].中國藥業,2010,19(1):53-54.
[4] 蔣守洋.辛伐他汀聯合非諾貝特治療混合性高脂血癥的臨床觀察-附70例報告[J].臨床和實踐醫學雜志,2011,10(8):604-605.
[5] 楊專青,雷華,孫少平,等.普伐他汀聯合非諾貝特治療混合型高血脂癥[J].中國現代醫生,2012,50(6):909-910.
[6] 歐陽侃.中西醫結合治療混合性高脂血癥臨床觀察[J].中國基層醫藥,2010,17(12):1681-1682.
[7] 孫曉紅,彭曉玲,朱蕾.小劑量普伐他汀與非諾貝特聯合治療混合型高血脂癥臨床療效及安全性[J].中華高血壓雜志,2007,15(5):387-388.
[8] 朱世明,王巖,李長玲,等.微粒化非貝特對原發性高血壓頸動脈內膜中層與腦流血動力學的影響[J].高血壓雜志,2004,12(12):12-16.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4.092
湖南 415000 湖南省常德市常德職業技術學院(楊亞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