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諸多探討國畫意境的美學文章中,對于國畫意境中的美學主體有著多種分歧,其主要不同觀點集中在國畫意境中的虛實與動靜的討論中。國畫存在意境論的觀點早已經得到業內的共識,然而在諸多的意境探討中,國畫的唯美主義是否是絕對的讓學界產生了不少的分歧。我們通常認為國畫意境是由筆者的心生,而非畫面的絕對的真實存在。盡管這些素材來源于現實,但是卻完全掌握在筆者的胸中乾坤里,本文試圖從這個角度去探析國畫存在意境,從而通過意境構造美學分析的基礎。
關鍵詞:國畫;意境;美
國畫作為中國的國粹,是中國藝術獨特的發明,其源于發自于文字與文學,水墨是國畫發展的基礎,利用黑白相間的藝術構造出了獨特的藝術門類,展現了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藝術素養。國畫的創作一直是美術教育中的重點,目前尚缺乏充足的理論基礎。意境論作為探討國畫藝術的主要理論,其深刻的哲學思想讓國畫藝術的研究充滿了思維的激蕩,人們更多的是探討創作的過程而忽視了創作的內容,所以,以美學基礎作為國畫研究的基本理論就變的十分重要,且具有創新意義。美學分析是本文探討國畫意境的主要出發點,從另一個角度引入另一種理論,從而開啟另一種研究思路,將意境與美學結合在一處,通過意境的美學分析來解釋意境的產生,通過對國畫自身意境的產生來驗證國畫自身美的存在,這不失為當前研究國畫藝術的一個獨特視角。從國畫的意境中,我們能夠體味到作者的心思和所處的環境,而這種精神上的、文化上、哲學思潮上的觸動恰恰就是藝術作品中最為難能可貴的啟發,對意境中的高層次分析,更能夠讓我們從根本上理解和掌握國畫中的美,讓我們更加懂得欣賞國畫,懂得理解國畫。
1 國畫的意境
國畫的意境并不是憑空產生的,但是卻一定是有的放矢的。國畫的意境源自于對國畫表現手法的創造,比如從動靜的方面來看,如何讓動靜結合之處產生特殊的效果,如何讓虛實結合之處產生應然的動力,這些都是意境所具備的作用。通俗的說,意境就是一種環境構造,讓人們在面臨其環境效果的時候產生諸多的情感和感受,這種感受就是意境所要達到的效果。我們通常在國畫藝術當中提到的意境實際上是一種理論,一種基于國畫創作手法的理論。它體現出了國畫作品在產生先后所經歷的歷史的、文化的、哲學的豐富內涵。一副好的國畫作品必然有其存在的意境,沒有意境的國畫根本不能成為經典,比如我們從另一個角度解讀馬致遠的詩,枯藤老樹昏鴉與小橋流水人家的構思就是一種意境,一種孤獨的、心酸的環境構造。國畫也是這樣,通過山水之間的黑白映像,讓畫中有話,話中有景,景中有情。這就是國畫的意境論所帶給我們的基本視覺沖擊,更是國畫產生美的基本要素,是國畫的美學基礎。
2 國畫的虛與實
國畫中的虛與實是意境的一種體現,國畫中的表達內容除了你能夠看到的,還有就是讓你能夠想到的,最終使你能夠感受到的。能夠看到的稱之為“實”,相反不能夠看到的稱之為“虛”,虛即意境,而意境則需要實來表達,三者之間是相互作用,相互支持的關系。我們從虛實之間的關系和內容就能夠更深刻的理解什么是意境,從而在掌握了意境之后,更能進一步去探討意境中的美。“虛”多指文化內容,是作者創作國畫作品時所具有的文化素養和藝術素養,正是由于這些眼睛看不見的東西的存在,讓意境得以流露于作者的筆端,刻畫在作品當中。“實”指的是純粹的藝術創作手法,是實實在在創作國畫過程中所擁有的具體技能。通過上述的簡要介紹,我們可以輕易的指導,虛實結合是勾畫一副作品的必備條件,二者缺一不可。意境并不會憑空而產生,其主要內容均是構建在實的基礎之上和虛的構思之中,儒道釋是中國古代國畫創作中最為基本的虛的內容,中國的國畫創作不同于西方科學理性主義視角下轉變過來的現代繪畫,中國的國畫處于一個大概念的基礎之上,是一個及其模糊的概念,國畫的存在相當于黑洞的存在,我們僅僅是將其命名而無法給出具體內容的描述,這就是虛境產生的根源,然而正是這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引導著國畫的創作,并體現在國畫的創作內容之中,盡管客觀上實的內容要求我們必須具備一定的技法,然而似乎這種技法僅僅是必要的存在而非必要的內容。
3 國畫的動與靜
國畫中的動與靜和國畫中虛與實相對應。動是指國畫中無法確定的動因,而靜僅僅是從繪畫技法中去探討國畫的創作手段,是以技法談技法。國畫的動與靜也是國畫意境產生的重要基礎,看似平鋪直敘,卻處于動態的發展過程中,我們無法完全從靜態的畫面得出國畫的全部答案,我們僅僅能夠看到畫中的山水,卻無從揣度畫中的故事,我們能夠看到精彩的筆鋒,卻永遠都體察不到作者動筆時的心情。這就是意境的重要性,掌握意境就是要掌握動態創作中的要素,掌握動態過程中的活的思想靈魂。國畫的動與靜在相互結合中創造出了國畫的風格,畫由心生,心動則行動。動靜的結合產生了國畫的意境,而在意境發展過程中則將動靜之美表現出來。我們以《獨釣寒江》為例,在這個畫面中,除了水波蕩漾讓人覺得水在流動以外,畫面基本上什么都沒有,僅僅是一葉扁舟寒江獨釣,漁夫的形象是那么的孤寂和衰老。似乎那個漁夫就是作者本身,而這種寒江的環境構造讓我們感受到絲絲冷風,孤寂的身影為了生存而努力,為了家中的妻兒老小,一條魚就是一頓美餐,就是他此時活著的意義。越思想,越孤單,這種意境在人們看到靜態的畫面時卻悠然而生,讓人不禁心情斐然,讓人深有感觸,看似動與靜,實則情與意,不能理解這種意境的產生,就無法體味到其中的美。
4 國畫意境的美學分析
從上述的分析中我們可以深切的感受到國畫意境論的獨到之處,正是由于國畫在意境上的追求將國畫藝術代入到一個非常高的境界,使得這門藝術的藝術價值得到全世界的廣泛肯定,也正是這門藝術的高端發展,讓我們更加迫切的需要對其進行美的探索與總結,只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國畫中的意境,才能更加深刻的體味到國畫中的美學價值。國畫意境的美學分析告訴我們一個簡單的道理,即在國畫的創作和發展過程中,美已經早于創作而產生,但是卻單單的落后于意境,可以說意境形成的一剎那便有了美的感受,而美的感受經過藝術的意境加工最終形成了真正的美學內涵和美學價值,通過意境的表達帶給人們美的享受。這正是本文所力圖探索的終極目標,當我們發現了意境,我們就發現了美。
參考文獻:
[1] 陳必聰.國畫虛實論[J].寧德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3).
[2] 楊潔薇.中國畫追求意境表現探析[J].理論探索,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