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軍
104例急診暈厥直立傾斜試驗臨床分析
李曉軍
目的 探討急診暈厥直立傾斜試驗的臨床特征。方法 選取不明原因暈厥患者104例,對所有患者直立傾斜試驗的陰性和陽性臨床特征進行對比,對直立傾斜試驗陽性患者的臨床類型和年齡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結果 心臟抑制型患者的年齡之間統計學沒有顯著性差異,血管抑制型患者的年齡之間有統計學差異(P<0.05),混合型患者的年齡之間沒有統計學差異。直立傾斜試驗反應類型和患者性別之間沒有統計學差異。直立傾斜試驗陰性患者和陽性患者之間的心率和心電圖變化情況有統計學差異(P<0.05),2組之間的DBP和SBP之間沒有統計學差異。結論 不明原因暈厥通常是由血管迷走性暈厥引起的,直立傾斜試驗是目前公認的血管迷走性暈厥的診斷標準。患有心臟抑制型和混合型超過50歲患者的暈厥危險性較高,主要和竇房結功能不良、潛在傳導功能異常或者是傳導系統異常、心血管疾病等有一定關聯。心電圖的變化能夠對直立傾斜試驗陽性結果進行預測,所以采取直立傾斜試驗對不明原因昏厥患者的診斷具有較高的價值,臨床的應用價值較高。
急診;直立傾斜試驗;暈厥;臨床特征
在臨床急癥中,暈厥是較為常見的臨床表現,不明原因暈厥具有較高的患病率[1]。臨床診斷中,直立傾斜試驗是目前診斷不明原因暈厥的主要方法,具有安全、操作簡單、無創性等優勢,能夠作為血管迷走性暈厥的診斷標準,被廣泛的應用到臨床治療中[2]。本文對急診暈厥直立傾斜試驗的臨床特征進行了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內蒙古包頭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住院治療的不明原因暈厥患者104例,本組患者其中男61例,女43例,年齡24~68歲,平均年齡(40.3±5.7)歲,其中有87例患者疑為血管迷走性暈厥。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進行心臟彩色超聲、Hilter、12導聯心電圖、心臟
X線等檢查操作,部分患者進行經顱多普勒、腦電圖、腦CT等檢查操作。所選取的患者均不為低血糖、心、腦、頸椎疾病、嚴重貧血等癥狀引發的暈厥病癥,對于暈厥原因無法確定的患者進行直立傾斜試驗進行檢驗。
1.2 方法 在進行直立傾斜試驗檢查前停止使用心血管活性藥物5個半衰期以上的治療,不可使用對自主神經功能有影響的食物和藥物,患者在接受試驗前6h禁止飲食,并建立靜脈通路,準備好除顫器、腎上腺素、阿托品、多巴胺等藥物,對患者分別進行多階段異丙基腎上腺素激發試驗、硝酸甘油激發傾斜試驗和基礎直立傾斜試驗。基礎直立傾斜試驗:使患者取平臥位,將多功能心電監護儀連接后,對患者的心率、血壓等進行監測,要求患者平臥安靜10min后,對患者的血壓和心電圖進行記錄,之后直立傾斜,立即將傾斜試驗床恢復到水平位置。硝酸甘油激發傾斜試驗:對于基礎直立傾斜試驗陰性的患者,進行10min平臥后將0.3mg硝酸甘油片放置到舌下,傾斜70°觀察15min,在觀察過程中如患者有陽性反應現象發生,則立即停止試驗操作。多階段異丙基腎上腺素激發試驗:如患者的硝酸甘油激發傾斜試驗呈陰性,在平臥狀態下將異丙腎上腺素滴注,初始劑量為1μg/ min,如患者心率超過140次/min,且出現頻發室性早搏、短陣室上性心動過速或者是心率過速超過10 min,則應立即停止試驗操作。在進行試驗的過程中,醫護人員應對患者的血壓、心率、心律進行監測。
1.3 判定標準[3-4]在直立傾斜試驗檢查中發生暈厥先兆或者是暈厥的患者診斷為陽性,通常表現為聽力喪失、視物模糊、無力、大汗淋漓、面色蒼白、嚴重頭暈等癥狀,主要分為3種類型:(1)心臟抑制型,主要表現為暈厥發作時心律突然降息,竇性心律低于50次/min,或者是發生交界性心律癥狀,或者是發生竇性停搏超過3s以上癥狀,或者是發生一過性2度或3度以上房室傳導阻滯且不伴有血壓降低癥狀。(2)血管抑制型,主要表現為暈厥發作時伴有血壓明顯降低癥狀,平均動脈壓下降25%或者是收縮壓低于50mmHg,超過1 min后恢復正常。(3)混合型,患者存在以上2種類型。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實驗數據采用SPSS12.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結果用“x±s”表示,其中計量資料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對比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直立傾斜試驗陽性患者反映類型和性別、年齡的關系分析 53例直立傾斜試驗陽性患者中有12例患者為心臟抑制型,有23例患者為血管抑制型,有18例患者為混合型,心臟抑制型患者的年齡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血管抑制型患者的年齡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混合型患者的年齡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直立傾斜試驗反應類型和患者性別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直立傾斜試驗陽性患者反映類型和性別、年齡的關系分析(n)
2.2 直立傾斜試驗結合和不明原因昏迷患者一般情況的關系分析 直立傾斜試驗陰性患者和陽性患者之間的心率和心電圖變化情況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之間的DBP和SBP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見表2。

表2 直立傾斜試驗結合和不明原因昏迷患者一般情況的關系分析(x±s)
暈厥主要是指患者出現短暫意識喪失并發肌張力消失或者是下降現象,通過神經系統和心血管檢查后無法確定病因時稱為不明原因暈厥癥狀[5]。不明原因暈厥通常是由血管迷走性暈厥引起的,直立傾斜試驗是目前公認的血管迷走性暈厥的診斷標準[6]。使用直立傾斜實驗對不明原因暈厥的診斷經過20多年的完善和更新,對于無器質性心血管疾病暈厥患者而言,直立傾斜實驗已經得到廣泛的應用,主要原理是通過體位變化引發暈厥的再次發生,對患者的血壓、心律變化情況進行觀察[7]。當人直立位時,基礎傾斜試驗顯示會有300~800mL血液在肢體遠端進行匯集,使心室充盈量和在頸動脈竇和主動動脈弓的壓力降低,增強由腦干傳出的交感神經信號,加強血管收縮和心收縮,加快心率,對血壓水平進行維持,使患者的腦部血供量得到維持。對于患有血管迷走性暈厥的患者而言,以上反饋環較為復雜,當患者處于直立位時,下肢靜脈得到過度的充盈導致患者發生心室過度收縮和心室容量下降現象,使位于左心室后下壁的室壁壓力感受器得到激活,通過迷走神經將錯誤的神經沖動發送給纖維,由此進入到中樞神經系統中到達心、脈血管,降低交感活性,增強副交感活性,導致患者出現血管舒張血壓降低現象,并且伴有或者是不伴有心動過緩癥狀,引發腦供血不足現象的發生,最終發生暈厥現象[8]。本研究表明,不明原因暈厥呈陽性主要和直立傾斜試驗期間心電圖的變化、患者的年齡有關聯,直立傾斜試驗期間如患者的心電圖發生變化則表示為危險性原因,年齡為保護性原因。患有心臟抑制型和混合型超過50歲患者的暈厥危險性較高,主要和竇房結功能不良、潛在傳導功能異常或者是傳導系統異常、心血管疾病等有一定的關聯。此外,心電圖的變化能夠對直立傾斜試驗陽性結果進行預測。
綜上所述,采取直立傾斜試驗對不明原因昏厥患者的診斷具有較高的價值,臨床的應用價值較高。
[1] 王彥梅,趙娓,李興杰,等.不明原因暈厥患者血壓與直立傾斜試驗結果研究分析[J].臨床薈萃,2012,27(15):1329-1331.
[2] 王志華,孫仁華,潘菊芳,等.直立訓練對血管迷走性暈厥患者的療效[J].實用醫學雜志,2014,10(13):2133-2135.
[3] 金紅芳,李紅霞.直立傾斜試驗[J].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4, 29(1):5-7.
[4] 劉俊,劉悅,盧國英,等.對擬診血管迷走性暈厥患者進行直立傾斜試驗的時程[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1,39(6):494-496.
[5] 姜雪,劉悅,劉俊,等.年齡和性別對直立傾斜試驗診斷血管迷走性暈厥結果的影響[J].中國循環雜志,2014,13(9):706-709.
[6] 羅春陽,晏勇,蔡敏,等.直立傾斜試驗在不明原因暈厥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重慶醫學,2012,41(27):2799-2800,2803.
[7] 康美華,許毅,王成,等.直立傾斜試驗后的心率變化分析[J].中國急救醫學,2012,32(6):531-533.
[8] 薛小紅,王成,林萍,等.血管迷走性暈厥兒童在直立傾斜試驗中同步十二導聯心電圖P波ST段及T波的動態變化[J].中國急救醫學,2010, 30(8):689-693.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0.028
內蒙古 014040 內蒙古包頭市中心醫院急診科(李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