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勇
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麻醉中應用髂筋膜間隙阻滯的效果
朱志勇
目的 分析髂筋膜間隙阻滯應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治療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選取60例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按照不同的麻醉方式,將患者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30例。觀察組采用髂筋膜間隙組織復合全身麻醉手術治療,對照組采用全身麻醉手術治療,觀察2組患者麻醉藥用藥劑量、拔管時間、麻醉清醒時間及躁動情況等。結果 觀察組麻醉用藥劑量丙泊酚為(723.4±24.5)mg,瑞芬太尼為(420.6±9.7)μg、拔管時間(12.3±0.7)min及麻醉清醒時間(16.7±1.1)min均少于對照組麻醉用藥劑量丙泊酚為(946.2±21.3)mg,瑞芬太尼為(526.1±9.5)μg、拔管時間(18.5±0.9)min及麻醉清醒時間(24.5±1.2)min(P<0.05);觀察組躁動評分(1.6±0.4)分低于對照組(2.5±0.6)分,2組麻醉效果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髂筋膜間隙阻滯麻醉手術在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手術治療中的應用效果良好,安全性高,操作簡便,鎮痛效果好。
髂筋膜間隙阻滯;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麻醉效果
股骨粗隆間骨折是臨床常見疾病,多發于老年人,對于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臨床多采用手術內固定方法及手術復位方法進行治療。由于大部分老年患者伴隨脊椎退行性病變、新腦血管疾病,或在圍術期期間進行肝素抗凝治療,因此,手術時應采用全身麻醉方式進行。為了縮短老年患者術后清醒時間,使其盡快蘇醒,降低術后疼痛感,避免術后躁動,應選擇合適的麻醉方式,提高手術麻醉效果。本研究以南寧市第八醫院收治的6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對其中30例患者實施髂筋膜間隙組織復合全身麻醉手術治療,并與其他30例實施全身麻醉手術的患者作對比,探討兩種不同麻醉方式的臨床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南寧市第八醫院進行手術治療的60例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齡62~78歲,平均年齡(66.4±0.5)歲。應用隨機數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30例與對照組30例。觀察組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63~78歲,平均年齡(66.4±0.5)歲,對照組中男16例,女14例,年齡62~78歲,平均年齡(65.4±0.5)歲,2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及疾病類型等方面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手術前,采用0.5mg阿托品+0.2g苯巴比妥鈉進行肌肉注射,然后建立靜脈通道,檢測患者的外周血氧飽和度、心電及血壓,給予常規吸氧治療,去氮,采用靜脈注射方式,注射2mg咪唑安定,10~20μg舒芬太尼,10~15mg順苯磺酸阿曲庫胺,1~2mg/kg丙泊酚進行誘導,然后進行氣管插管,結束后啟動麻醉呼吸機,設置PetCO2(呼氣末二氧化碳)35~45mmHg[1]。采用靜脈注射方式,注射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維持麻醉效果,手術過程中,根據患者需求進行輸血或補液。對照組采用全身麻醉手術治療,麻醉后無任何處理。觀察組采用髂筋膜間隙阻滯復合全麻手術治療,取距離患者側腹股溝韌帶下2cm處,距離股動脈波動周圍3cm處作為穿刺部位,進行常規消毒,然后鋪單,采用德國生產的鈍穿針50mm,在穿刺部位進行穿刺,使穿刺針垂直于皮膚,當穿刺針穿破髂筋膜時,回吸無血,然后采用25mL羅哌卡因0.5%進行緩慢注射,結束后采用常規無菌棉球壓住穿刺部位,并采用無菌輔料覆于注射部位[2]。在手術進行時,對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的麻醉量進行適當調節,穩定患者血壓,觀察患者的脈搏變化。主要手術操作完成后,在確保患者脈搏及血壓穩定的情況下,應逐漸減少麻醉藥物(丙泊酚、瑞芬太尼)輸注量,進行縫合處理時,可停止麻醉藥輸注。
1.3 觀察指標 觀察2組患者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拔管時間、麻醉清醒時間及躁動情況等。采用麻醉躁動評分評價患者躁動情況,分數越高表示躁動越明顯[3]。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4.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與對照組手術時間分別為(65.1±1.8)min、(65.3±1.7)min,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觀察組在麻醉藥用藥劑量、拔管時間、麻醉清醒時間及躁動評分等方面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麻醉效果比較(x±s)
老年人發生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概率明顯大于青年人,該疾病需要在全身麻醉的狀態下進行手術,由于老年人易引起心腦血管疾病,因此,在手術過程中,應確保患者血流動力穩定,縮短術后蘇醒時間,減少疼痛感和術后躁動,確保手術治療的有效性[4]。在本研究中,觀察組在全身麻醉狀態下進行髂筋膜間隙阻滯,效果良好。全身麻醉后進行髂筋膜間隙阻滯,可使麻醉范圍更加明確,有效提高了鎮痛效果,有利于維持血流動力穩定,減少阿片藥物劑量[5]。髂筋膜間隙阻滯屬于下肢外周神經阻滯方法,潛在間隙是髂筋膜間隙,前后方分別以髂筋膜及髂腰肌肉作為邊界,髂筋膜下覆蓋生殖股神經、閉孔神經、股外側皮神經及有股神經等。早在20世紀90年代,國外學者Dalens[6]就提出了髂筋膜間隙解剖學。相關研究表明,若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已成年,采用髂筋膜下阻滯方法,可以獲得良好的鎮痛效果,與“三合一”股神經阻滯術效果相似,且對于股外側皮神經及股神經阻滯起效快[7]。孫可在小兒髖部手術中應用髂筋膜間隙阻滯復合全麻手術治療,鎮痛效果及麻醉效果良好[8]。在呂青[9]研究中,采用髂筋膜間隙阻滯進行老年股骨頸骨折進行鎮痛,取得滿意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采用髂筋膜間隙阻滯復合全身麻醉手術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可獲得良好的鎮痛效果及麻醉效果,髂筋膜間隙阻滯穿刺點離股動靜脈較遠,定位清晰明確,操作簡便,安全性高[10]。采用鈍穿針進行穿刺,當穿刺針突破髂筋膜及闊筋膜時即可完成麻醉操作,可免去神經刺激器誘發步驟,無需采用神經刺激其進行異感誘發,且長效局部麻醉藥物經注射后,可快速擴散于髂筋膜下,從而麻醉閉孔神經、股外側皮神經、股神經等,麻醉效果明顯,且由于麻醉藥物注射后可分布至患者髖關節周圍部位,對以上三支神經髖關節分支產生麻醉作用,因此,髖關節周圍麻醉效果明顯,鎮痛效果確切。但應注意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及時回吸注藥,注射局部麻醉藥物后,立即對注射部位進行按壓,并在穿刺點上覆蓋無菌輔料,避免患者出現感染、局部血腫、麻藥中毒等情況,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在本研究中,觀察組麻醉用量少于對照組,術后麻醉清醒時間快于對照組,有效降低麻醉藥并發癥發生率,術后鎮痛效果良好,在麻醉藥用藥劑量、拔管時間、麻醉清醒時間及躁動評分等方面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在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治療中,應用髂筋膜間隙組織復合全麻進行手術,可有效減少患者術后疼痛,維持血流動力學穩定。
綜上所述,髂筋膜間隙阻滯應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手術治療中,操作簡單,安全有效,鎮痛效果明顯,麻醉效果確切,可確保患者手術療效。
[1] 趙寧,張軍.瑞芬太尼復合異丙酚在老年人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應用[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1,16(1):214-215.
[2] 盧志軍.DHS和解剖鎖定鋼板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臨床及生物力學研究[D].汕頭大學,2011.
[3] 胡雄,丁金筱.股骨髁上牽引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體會[J].中國醫藥科學,2011,2(7):162-163.
[4] 王文政.PFNA和DHS治療老年不穩定型股骨粗隆間骨折72例臨床觀察[D].成都中醫藥大學,2011.
[5] 胡斌昌.骨愈靈Ⅰ號配合手術治療老年穩定型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觀察[D].福建中醫藥大學,2011.
[6] Dalens B,Vanneuville G,Tanguy A.Comparion of the fascia illiaca block with the3 in1block in children[J].Anesthesia and Analgesia,1989,69(6):705-713.
[7] 楊晶.閉合復位微創PFNA內固定治療老年不穩定型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臨床研究[D].山東中醫藥大學,2012.
[8] 孫可,金梅,李世忠.髂筋膜間隙阻滯復合全身麻醉在小兒髖部手術中的應用[J].實用醫學雜志,2011,10(7):108-109.
[9] 呂青.股骨近端髓內固定與動力髖鋼板治療成人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系統評價[D].新疆醫科大學,2012.
[10] 鄺麗娟.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并發癥的預防及康復護理[J].中國當代醫藥,2011,10(8):232-234.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0.065
廣西 530001 南寧市第八醫院麻醉科(朱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