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海華
氨磺必利與利培酮治療首發精神分裂癥療效和安全性對照研究
易海華
目的 分析比較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療首發精神分裂癥的療效和安全性。方法 選取精神分裂癥患者86例,將其按照年齡、性別、病情等情況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n=43)。試驗組患者采用氨磺必利治療,對照組患者采用利培酮治療。對2組患者分別治療8周。利用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PANSS)、卡爾加精神分裂癥抑郁量表(CDSS)評定患者治療前和治療8周后的反應,用癥狀量表(TESS)評定不良反應。結果 治療8周后,試驗組患者的PANSS量表減分以及CDSS減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2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率與對照組患者基本相似,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討論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療效基本相似,但氨磺必利能較好改善患者的陰性癥狀以及情感癥狀,發生的不良反應少,對患者體重以及泌乳素影響較小。
氨磺必利;利培酮;首發精神分裂癥;治療效果
精神分裂癥是一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多在青壯年緩慢或亞急性起病,臨床上往往表現為癥狀各異的綜合征,涉及感知覺、思維、情感和行為等多方面的障礙以及精神活動的不協調[1]。患者一般意識清楚,智能基本正常,但部分患者在疾病過程中會出現認知功能的損害。病程一般遷延,呈反復發作、加重或惡化,部分患者最終出現衰退和精神殘疾[2]。本研究通過對比氨磺必利與利培酮治療首發精神病分裂癥患者的效果,探討臨床上治療首發精神病分裂癥的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2月~2013年6月在懷化市第四人民醫院精神科就診的精神分裂癥患者86例,將其按照年齡、性別、病情等情況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n=43)。2組患者均符合中國精神障礙與診斷標準第3版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PANSS≥60分。2組患者均無軀體疾病史以及器質性精神障礙。試驗組患者采用氨磺必利治療,對照組患者采用利培酮治療。對照組患者男26例,女17例;年齡19~49歲,平均年齡(29.8±1.7)歲;平均病程(24.6±12.5)個月。試驗組患者男27例,女16例;年齡21~48歲,平均年齡(27.6±1.3)歲;平均病程(23.4±11.2)個月。2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情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用藥利培酮(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1808),起始量為1mg/d,逐漸增加至3~6mg/d,治療過程中可根據患者的病情酌情配合使用苯二氮卓或抗膽堿能藥物[3];試驗組患者用藥氨磺必利(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3230),起始量為100mg/d,根據患者用藥效果以及出現的不良反應逐漸增加至300~800mg/d[4]。
1.3 療效評價標準 利用PANSS總減分率評定患者的治療效果,具體標準為:PANSS總減分率≥75%為痊愈;50%~74%為顯效;30%~49%為好轉;<30%為無效。患者治療前與治療8周后,采用PANSS陰性量表和CDSS量表評價患者的陰性癥狀以及抑郁癥狀;采用TESS評定治療過程中出現的不良反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正態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照組患者的治愈率為20.93%,治療有效率為86.05%;試驗組患者的治愈率為25.58%,治療有效率為88.37%。試驗組患者的治愈率、治療有效率與對照組基本相似,2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n(%)]
2.2 治療8周后,試驗組患者的PANSS量表減分以及CDSS減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2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8周后PANSS以及CDSS減分比較
2.3 2組患者不良反應的比較,對照組中有4例患者出現失眠癥狀,1例患者惡心,6例患者錐體外系反應,3例患者體重增加,3例患者泌乳素升高,共有17例患者出新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9.53%;試驗組患者中有3例患者出現失眠癥狀,1例患者惡心,5例患者錐體外系反應,1例患者體重增加,1例患者泌乳素升高,共有11例患者出新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5.58%。2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2組患者體重的增加以及泌乳素升高的發生率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低于對照組患者。
氨磺必利和利培酮都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相關國外研究顯示,這2種藥物在治療急性期精神分裂的療效和安全性均比較確切。國內研究者發現氨磺必利對于精神分裂癥陽性和陰性癥狀都有明顯的療效,而利培酮對患者代謝和內分泌方面的影響也受到極大的關注。
氨磺必利是一種苯甲酰胺類抗精神病藥物,對多巴胺D2、D3受體具有高度選擇性,低劑量使用氨磺必利藥物時[5],藥物對突觸前多巴胺D2、D3有較強親和力,間隙中多巴胺增加,有效改善了原發性陰性癥狀及抑郁癥狀[6];高劑量使用氨磺必利藥物,對突出后多巴胺D2、D3有較強的拮抗作用,減少多巴胺的結合位,改善陽性癥狀、減少錐體外系癥狀的發生[7]。
抗精神藥物可以通過對K+通道的阻斷來延長心房復極,在心電圖上可以表現為QT間隔延長,是猝死和致死性心律失常的危險信號。有研究顯示,氨磺必利對于血壓、脈率的影響明顯小于利培酮,安全性更高[8-9]。
本研究結果表明,氨磺必利與利培酮對治療首發精神分裂癥有確切療效,總體治療效果相當,但氨磺必利對陰性癥狀、抑郁癥狀等治療效果方面優于利培酮。在安全性方面,氨磺必利藥物產生的不良反應總體與利培酮藥物相當,但氨磺必利藥物對體重的增加以及泌乳素的分泌等不良反應明顯小于利培酮藥物,且氨磺必利能夠產生更多的代謝綜合征。
[1] 劉林晶,劉家洪,唐偉,等.氨磺必利與利培酮治療首發精神分裂癥療效和安全性對照研究[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12,38(4):249-252.
[2] 夏仲,張恩,宋傳福,等.氨磺必利與利培酮治療首發精神分裂癥的對照研究[J].精神醫學雜志,2013,26(6):442-443.
[3] Xiberas X,Martinot JL,MalletL,et al.In vivo ertrastrastriatal and striatal D2 dopamine receptor blockade by amisulpride in schizophenia[J].J Chin Psychophramancol,2001(21):207-214.
[4] 劉啟明.氨磺必利與利培酮治療首發精神分裂癥療效和安全性對照研究[J].醫學信息,2014(34):264-265.
[5] 陳剛偉.阿立哌唑與利培酮治療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療效的對照研究[J].中國民康醫學,2011,23(25):111-113.
[6] Chung AK,Chua SE.Effects on prolongation of Basket’s corrected QT interval of seven second-generation antipsychotics in th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a meta-analysisi[J].J Psychopharmacol,2011,25(25):646-666.
[7] 黃素培,張瑞嶺,王來海,等.氨磺必利的藥理學進展與臨床應用評價[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1,11(8):679-683.
[8] 胡君,盧玲.氨磺必利與利培酮治療首發精神分裂癥對照研究[J].中國民康醫學,2013,25(3):33-35.
[9] 徐世超,蘇閃芳,陳智超,等.齊拉西酮與利培酮治療首發精神分裂癥的療效和安全性[J].當代醫學,2013,19(22):137-138.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0.104
湖南 418000 懷化市第四人民醫院(易海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