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秋鵬
小兒闌尾炎腹腔鏡手術的臨床研究
郭秋鵬
目的 探討闌尾炎患兒行腹腔鏡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將闌尾炎60例患兒隨機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n=30),給予對照組傳統開腹手術治療,給予觀察組患兒腹腔鏡手術治療,對比2組患兒的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手術時間(43.1±2.2)min、術中出血量(45.9±15.7)mL、腸胃功能恢復時間(10.1±2.2)h、住院時間(4.1±2.0)d,顯著優于對照組(66.9±6.5)min、(130.2±31.0)mL、(17.9±4.6)h、(7.7±2.2)d(P<0.05);對照組切口感染率與鎮痛發生率分別為23.3%、20.0%,顯著低于觀察組的6.7%、3.3%(P<0.05)。結論 闌尾炎患兒行腹腔鏡手術治療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
小兒闌尾炎;腹腔鏡;臨床效果
小兒闌尾炎是小兒腹部外科中的常見病,同時也是急腹癥,該病在小兒群體中的發病率較成年人低,但病情嚴重,會發展為闌尾穿孔、彌漫性腹膜炎等,故而應給予及時有效的治療。以往,臨床治療中多采用開腹闌尾切除術治療,但由于手術創傷大且并發癥較多,不易被患兒及家屬接受[1]。本研究在闌尾炎患兒治療中給予其腹腔鏡手術治療,效果良好,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九江市婦幼保健院 2012年 12月~2013年12月接收的闌尾炎60例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均符合WHO關于闌尾炎的診斷標準[2],所有患兒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腹部反跳痛、壓痛,且大部分患兒見嘔吐、惡心等癥狀。按照數字隨機分組法將其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n=30)。對照組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4~11歲,平均年齡(6.2±1.9)歲;11例急性單純性闌尾炎,3例急性化膿性闌尾炎,16例慢性闌尾炎。觀察組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5~12歲,平均年齡(6.0±1.7)歲;13例急性單純性闌尾炎,2例急性化膿性闌尾炎,15例慢性闌尾炎。2組患兒的年齡、性別、病情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組患兒入院后均行常規術前檢查,并給予其適當的胃腸減壓、補液、止痛等措施,視患兒實際情況,必要時可給予其抗生素。給予對照組傳統開腹手術治療,給予觀察組腹腔鏡手術治療。
2.1 2組患兒臨床效果比較 觀察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腸胃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患兒臨床效果比較(x±s)
2.2 2組患兒切口感染率與鎮痛發生率比較 對照組切口感染率與鎮痛發生率分別為23.3%、20.0%,顯著低于觀察組的6.7%、3.3%(P<0.05)。見表2。

表2 2組患兒切口感染率與鎮痛發生率比較[n(%)]
急性闌尾炎的發病原因諸多,其中最主要的是闌尾管腔見明顯阻塞、神經反射或細菌感染,劇烈的腹痛讓患者難以忍受。傳統開腹治療雖能有效地將病灶切除,但由于手術創傷大、并發癥發生率高,不易被患者接受。
近年來,隨著醫療衛生條件與醫療技術的不斷改善,腹腔鏡技術在臨床疾病診療中的應用力度不斷加大,且極易被患者所接受。腹腔鏡技術具有如下優勢:(1)術野清晰且廣闊,手術操作空間大,有利于充分暴露盆腔,可及時發現異常,降低對周圍組織的損傷,利于將積液徹底清除,達到避免出現膿腫效果[3]。(2)腹腔鏡手術疼痛小、創傷小,且可縮短胃腸功能恢復時間,由于腹腔鏡為微創手術,也適用于對切口大小要求較高的合并化膿性或壞疽性闌尾炎患者,且可有效防止臟器暴露,減少腸管刺激[4-5]。(3)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傳統開腹治療中切口感染等并發癥常有發生,腹腔鏡手術由于穿孔較少,且經切除的闌尾由Trocar取出,有效地防止了切口與取出闌尾及其滲液的接觸,故而切口感染等其他并發癥的發生率較低。(4)術后恢復快,腹腔鏡本身的術野較為開闊,可有效地將膿液清除,后期應用引流管后,還可降低腹腔污染率,聯合不同部位采用不同沖洗液沖洗處理后,有利于炎癥的快速消除,縮短康復進程[6-8]。
本研究給予對照組傳統開腹治療,給予觀察組腹腔鏡手術治療后,通過表1可以看出,對照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腸胃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均顯著高于觀察組(P<0.05),說明腹腔鏡手術有利于患者恢復,除此之外,對照組切口感染率與鎮痛發生率分別為23.3%、20.0%,顯著明顯低于觀察組的6.7%、3.3%(P<0.05),說明腹腔鏡手術安全性較高,與余東海研究結論基本吻合[9]。
綜上所述,腹腔鏡手術治療在小兒闌尾炎治療中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
[1] 劉金有,余靜.腹腔鏡手術治療小兒闌尾炎的臨床應用[J].現代醫藥衛生,2010,10(15):2265-2267.
[2] 敬東紅,劉洋,欒世龍,等.小兒闌尾炎的腹腔鏡闌尾切除術115例臨床體會[J].中國內鏡雜志,2009,15(8):892-893,896.
[3] 葛海福,劉傳亮.小兒闌尾炎并穿孔腹腔鏡治療48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2,20(13):80-81.
[4] 王紅根.腹腔鏡微創技術與傳統開放手術治療小兒闌尾炎的臨床觀察[J].當代醫學,2015,21(7):54-55.
[5] 杜傳文,趙春泉.腹腔鏡與傳統開腹對小兒急性壞疽性闌尾炎的療效分析[J].當代醫學,2013,19(20):24-25.
[6] 黃國威,魯培榮,宿茂偉,等.腹腔鏡治療小兒闌尾炎(附50例病例報告)[J].中國衛生產業,2012,23(12):69,72.
[7] 常青鋒.腹腔鏡治療小兒闌尾炎90例臨床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2,17(9):146-147.
[8] 馬喜云.腹腔鏡手術治療29例小兒闌尾炎的護理探討[J].中外醫療,2013,15(9):19-20.
[9] 余東海,張文,馮杰雄,等.經臍腹腔鏡與傳統腹腔鏡治療小兒急性闌尾炎的比較研究[J].中華小兒外科雜志,2011,32(10):749-752.
江西 332000 九江市婦幼保健院(郭秋鵬)
1.2.1 傳統開腹手術治療 (1)術前:患兒進入手術室后行常規消毒與氣管插管麻醉。(2)術中:將右下腹麥氏點作為手術切口,充分暴露患兒闌尾,尋找闌尾根部(沿結腸帶方向追蹤至盲腸頂端),若未見闌尾則考慮是否位于腹膜外的可能,此時可將腹膜剪開查看,找到后行闌尾切除術,結扎好斷端并采用酒精、苯酚、0.9%氯化鈉溶液擦涂,縫合方式為荷包式,將盲腸內翻埋入,以達到有效止血目的。(3)術后:常規沖洗腹腔,待確定腹腔內未見感染后放置引流管(盆腔處)。
1.2.2 腹腔鏡手術治療 (1)術前:患兒術前處理與麻醉方法等同于對照組患兒。(2)術中:切口部位為臍上方,將氣腹針插入后建立氣腹,壓力設定為12mmHg,腹腔鏡置入后,在其引導下分別在右下腹部與左下腹部置入3mm和5mm的Trocar,借助腹腔鏡進一步探查病灶,期間將腹腔內的積液吸除,并將周圍的粘連組織分離,找尋闌尾(順結腸方向)采用雙重鈦夾夾閉闌尾根部,并采用雙極電凝、超聲刀處理闌尾系根部,距根部2cm左右處將闌尾切斷,采用電凝處理殘端,不包埋;若鈦夾無法使用,則將其直接間斷,并將闌尾裝入標本袋中取出。(3)術后:積極處理炎癥,若炎癥集中于患兒右下腹,則采用甲硝唑進行沖洗;若患兒為彌漫性腹膜炎,則采用甲硝唑聯合0.9%氯化鈉溶液沖洗,待確定腹腔內未見感染后放置引流管(盆腔處);將沖洗液處理干凈后,仔細檢查有無臟器損傷、腹腔活動性滲血、遺留物等,檢查完畢且確定未見異常情況后,將之前建立的氣腹消除并將Trocar取出。
1.3 觀察指標 分別記錄2組患兒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腸胃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并計算切口感染率與鎮痛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使用SPSS17.0統計軟件包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