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琰
可視喉鏡與傳統喉鏡的臨床應用比較
謝 琰
目的 比較可視喉鏡與傳統喉鏡在臨床中的應用。方法 選取實施氣管插管全麻的腹部及四肢擇期手術患者71例,隨機分為觀察組(n=36)和對照組(n=35)。觀察組使用可視喉鏡進行氣管插管,對照組使用傳統喉鏡進行氣管插管,比較2組患者喉鏡片氣管插管時間、一次完成氣管插管的成功率、Cormack-Lehane聲門顯露分級及氣管插管期間血壓(BP)和心率(HR)的變化、咽部損傷和術后咽痛的發生率。結果 觀察組氣管插管時間為(28.1±5.6)s,一次完成氣管插管成功率為33例(91.7%),對照組氣管插管時間為(37.2±7.8)s,一次完成氣管插管成功率為25(71.4%)例,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聲門顯露分級、氣管插管期間BP和HR的變化及咽部損傷和術后咽痛的發生率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可視喉鏡在臨床中的應用價值高,能明顯提高一次氣管插管成功率,且喉部暴露完全,操作過程中患者血壓心率變化小,對咽部損傷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可視喉鏡;傳統喉鏡;應用價值
氣管插管是全麻手術中麻醉氣道的主要管理方法,同時也廣泛應用于急救醫學中。氣管插管的成功率直接關系到手術是否能夠進行,最早的氣管插管是直接使用彎曲的金屬導管插入咽部,極易損傷呼吸道且成功率較低,傳統直接喉鏡的出現使得人們可以在直視咽部的情況下進行氣管插管,大大提高了插管的成功率。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可視喉鏡問世,它可以更好的暴露咽部結構,進而引導導管進入氣道[1]。本研究比較可視喉鏡與傳統喉鏡在臨床中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4年2月雙峰縣中醫醫院收治的實施氣管插管全麻的腹部及四肢擇期手術患者71例,隨機分為觀察組(n=36)和對照組(n=35)。觀察組男20例,女16例,年齡37~51歲,平均年齡(45.7±3.8)歲;對照組男18例,女17例,年齡35~50歲,平均年齡(46.2±4.1)歲。2組患者術前評估均為ASA分級Ⅰ~Ⅱ級的患者,頸部活動正常,mallampati氣道分級Ⅰ~Ⅲ級且無嚴重的全身性疾病。所有患者知情同意,本項研究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2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組患者術前均不使用其他藥物,進入手術室后開放靜脈,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先給予長托寧0.5mg,托烷司瓊5mg,均采用咪達唑侖0.05mg/kg、芬太尼4μg/kg、丙泊酚1~1.5mg/kg、維庫溴銨0.1mg/kg進行麻醉誘導,待肌松完全后行氣管插管。觀察組:患者取仰臥位,男性使用7.5mm氣管導管,女性選擇7.0mm氣管導管,使用無線視頻喉鏡(駝人集團遼寧金泰克醫療有限公司生產的KT2020ⅡA)。氣管導管外涂抹適量潤滑劑,操作時右手將患者頭部后仰,開放口唇,左手持喉鏡由右側口角插入,將舌體推向左側,沿口腔中部前進,喉鏡尖端置于入會厭谷,上提喉鏡,于顯示屏上觀察到聲門暴露,將已塑形的氣管導管插入聲門內,從顯示屏上確認插入的深度與位置后,充好導管氣囊,聽診雙肺呼吸音對稱,科曼C70多功能監測儀顯示呼吸末二氧化碳波形后證明插管成功,固定導管。對照組:使用傳統直接喉鏡暴露聲門,進行氣管插管。
1.3 評價標準 Cormack-Lehane聲門顯露分級:總共分為4級:(1)Ⅰ級:可窺見大部分聲門;(2)Ⅱ級:僅能窺見聲門后聯合,看不到聲門,輕壓喉頭時,可窺見勺狀軟骨;(3)Ⅲ級;僅能窺見會厭,不能窺見聲門;(4)Ⅳ級:不能窺見喉部任何解剖部分[2]。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氣管插管時間、一次完成氣管插管的成功率及插管時血壓與心率比較 觀察組氣管插管時間為(28.1±5.6)s,一次完成氣管插管成功率為33例(91.7%),管時收縮壓為(131.7±13.7)mmHg,舒張壓為(73.5±10.1)mmHg,心率為(88.3±12.8)次/min;對照組氣管插管時間為(37.2±7.8)s,一次完成氣管插管成功率為25例(71.4%),插管時收縮壓為(152.4±17.9)mmHg,舒張壓為(89.6±15.2)mmHg,心率為(102.6±18.9)次/min,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氣管插管時間、一次完成氣管插管的成功率及插管時血壓與心率比較(x±s)
2.2 2組患者聲門顯露分級比較 觀察組聲門顯露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聲門顯露分級比較(n)
2.3 2組患者咽部損傷和術后咽痛的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有2例(5.6%)患者出現咽部損傷,5例(13.9%)患者出現術后咽痛,對照組有5例(14.3%)患者出現咽部損傷,13例(37.1%)患者出現術后咽痛,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咽部損傷和術后咽痛發生率比較[n(%)]
氣管插管是現代臨床工作中常用的一種操作,廣泛應用于全麻手術的氣道支持、臨床重癥急診搶救工作中[3]。如何及時、快速、有效地進行氣管插管是保證手術成功與搶救是否成功的關鍵[4]。有研究表明,氣管插管操作過程中喉鏡操作時間過長、喉鏡上提力量與氣管插管插入時對氣管壁的刺激會引起舌根及頸動脈化學感受器興奮,進而激活交感神經腎上腺素系統以及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分泌較多的兒茶酚胺以及血管緊張素,造成血管收縮,血壓增高等反應,影響患者生命體征[5]。因此,插管操作時應注意縮短喉鏡操作時間、降低導管插入時對氣管壁的刺激[6]。傳統直接喉鏡在氣管插管過程中需要聯合運用蠻力將患者放置在非自然的體位,盡量抬高會厭軟骨,喉鏡片作用于舌根的力量可達到5.4kg,會刺激到會厭感受器,從而引發機體應激反應,這在手術全麻術前準備中可能并無大礙,但在危重患者搶救時刺激機體產生應激反應,將有可能直接導致患者死亡[7]。可視喉鏡是傳統彎喉鏡和攝像視頻系統結合,它操作簡便,且能直接觀察到患者喉部結構,施加在患者牙齒及口腔和咽部軟組織的力明顯減輕,在顯示屏上直視聲門,進行氣管插管時更有針對性,既降低了對患者喉部感受器的刺激,又能保護患者聲門,降低咽部損傷的幾率[8]。本研究發現,使用了可視喉鏡的患者,術后咽部損傷僅占5.6%,遠低于傳統喉鏡組的14.3%。有學者認為,可視喉鏡可操作性強,活動范圍廣,直視條件下定位準確,插管時應激反應較小。本研究發現,使用可視喉鏡的觀察組血壓以及心率變化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可視喉鏡對患者會厭刺激較小,可以避免對患者心血管系統造成壓力。且由于直視條件,插管成功率也大幅增加,觀察組一次插管成功率為91.7%,遠遠高于對照組(P<0.05),這既可以節省時間,又能避免對患者咽部造成過多損傷。
綜上所述,可視喉鏡在臨床中的應用價值高,能明顯提高一次氣管插管成功率,且喉部暴露完全,操作過程中患者血壓心率變化小,對咽部損傷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梁云潔,李雅蘭.腦電雙頻指數監測下一次性可視喉鏡在臨床中的應用[J].廣東醫學,2013,34(4):542-544.
[2] 沈文明,岳茂興,李瑛,等.Airtraq可視喉鏡在急診中的應用[J].現代醫藥衛生,2013,29(9):1316-1317.
[3] 林飛,潘靈輝,阮林,等.可視喉鏡在臨床麻醉氣管插管教學中的應用[J].微創醫學,2013,8(2):230-231,158.
[4] 張傳驤.兩種視頻喉鏡與直接喉鏡在氣管插管中臨床應用[J].安徽醫學,2013,34(7):900-903.
[5] 蔡龍青.可視喉鏡在全麻氣管插管中的應用[J].中國鄉村醫藥,2013,20(16):38-39.
[6] 蘭永懷,唐映利,鄭冰,等.可視喉鏡氣管插管在急診危重搶救中的臨床觀察[J].中國臨床研究,2013,26(12):1333-1334.
[7] 溫超,鄧曉明.視可尼可視喉鏡的臨床應用[J].醫學綜述,2014,20(13):2409-2411.
[8] 李華,嵇曉陽,孫怡.可視喉鏡在手術室外急診氣管插管術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5):540-541.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0.036
湖南 417700 湖南省雙峰縣中醫醫院麻醉科(謝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