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小兵
探討肺結核合并血吸蟲肝病患者抗癆治療加保肝治療的療效
章小兵
目的 探討對肺結核合并血吸蟲肝病患者實施抗癆治療加保肝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40例肺結核合并血吸蟲肝病患者,隨機均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n=20),觀察組實施抗癆治療加保肝治療方案,對照組僅實施抗癆方案。治療結束后,對比2組谷丙轉氨酶ALT、總膽紅素TBiL 2項檢測指標的變化,以及肝功能損害率、黃疸發生率和兩者發生的時間。結果 觀察組治療后7、30、60d的ALT、TBiL指標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肝功能發生率10.0%、黃疸發生率5.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5.0%、15.0%(P<0.05);觀察組肝功能損傷發生時間(50±21)d低于對照組(33±25)d(P<0.05);觀察組黃疸發生時間(80±20)d低于對照組(47±19)d(P<0.05)。結論 對治療肺結核合并血吸蟲肝病,抗癆治療加保肝治療方案能夠更有效地減少肝臟損傷,值得臨床推廣。
血吸蟲肝病;抗癆治療;保肝治療;肺結核
肺結核是一種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疾病,而血吸蟲性肝病是由血吸蟲引起的。當患者同時有此2種病癥時,治療方案需要更加小心謹慎。為了盡最大努力保護肝臟,需要在抗癆同時加入保肝治療,提高治療效果,減少治療副作用[1]。本研究為探討更加適合此合并癥的治療方法,選取40例肺結核合并血吸蟲肝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對比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3月~2014年1月在江西省南昌縣蓮塘血防站接受治療的40例肺結核合并血吸蟲肝病患者,隨機均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n=20)。觀察組中男女比例14∶6,對照組男女比例12∶8。觀察組平均年齡(48.9±1.6)歲,對照組平均年齡(49.3±1.5)歲,2組患者年齡均40~80歲。觀察組中15例繼發性肺結核,2例血型播散性肺結核,3例結核性胸膜炎;對照組中15例繼發性肺結核,1例血型播散性肺結核,4例結核性胸膜炎。2組患者均符合疾病納入標準,年齡、性別、病程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可以進行對比。
1.2 方法 2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均需進行常規檢查。對照組采用單純的抗癆治療,早期治療患者需要服用4種藥:乙胺丁醇,劑量為0.75g/次;利福平,劑量為0.45g/次;異煙肼,劑量為0.3g/次,此3種均每天1次。吡嗪酰胺,劑量為0.75g/次,2次/d。這4種藥物均為口服藥。一段時間后,口服藥物需調整為2種:異煙肼和利福平,兩者劑量分別為0.3g/(次·d),0.45g/(次·d)。觀察組不僅采用抗癆治療,而且連同保肝治療同時進行,抗癆藥物與對照組一致,保肝藥物包括肝泰樂、肌苷和強力寧。前者為口服藥,肝泰樂劑量為0.2g,每天3次,肌苷的劑量為0.4g,同樣每天3次。靜脈滴注強力寧針的劑量為60mL+10%的葡糖糖注射液250mL。治療期間,如果發現不良反應,應該及時聯系主治醫師。
1.3 觀察指標 谷丙轉氨酶 ALT、總膽紅素 TBiL檢測水平,ALT的正常范圍0~40U/L,TBiL的正常范圍3.4~17.1μmol/L,當在17.1~34.2μmol/L之間時,可判定為隱性黃疸,在34.2~170μmol/L之間可判定輕度黃疸,在170~340μmol/L之間可判定為中度黃疸,當水平值大于340μmol/L時,可判定為重度黃疸[2]。
肝功能損害的判定標準為[3]:ALT的值大于最大正常值2倍或者TBiL大于最大正常值。
根據肝功能損傷率及發生時間和黃疸發生率及發生時間判斷療效。
1.4 統計學方法 對本組研究的數據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的ALT和TBiL檢測結果對比 經過一定治療周期后,對比分析2組的ALT和TBiL檢測結果,2者數值均是對照組較高,觀察組患者的肝損傷程度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治療時間 觀察組(n = 2 0) 對照組(n = 2 0)A L T ( U / L ) T B i L ( μ m o l / L ) A L T ( U / L ) T B i L ( μ m o l / L )治療前 2 4 . 9 ± 1 2 . 2 1 2 . 7 ± 8 . 0 2 5 . 5 ± 1 2 . 9 1 2 . 0 ± 6 . 1治療7 d后 5 1 . 9 ± 2 5 . 7a 1 8 . 0 ± 4 . 5a 7 2 . 4 ± 4 5 . 5 2 1 . 6 ± 8 . 0治療3 0 d后 5 1 . 6 ± 3 7 . 4a 1 7 . 9 ± 5 . 0a 7 1 . 2 ± 4 8 . 6 2 3 . 4 ± 8 . 8治療6 0 d后 4 7 . 9 ± 2 0 . 4a 1 7.9 ± 4 . 8a 6 8 . 9 ± 4 4 . 8 2 3 . 2 ± 8 . 2
2.2 2組患者肝功能損害、黃疸2項癥狀對比 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觀察組肝功能損傷患者有2例,發生率為10.0%;而對照組肝功能損傷患者有3例,發生率為15.0%。觀察組黃疸發生率為5.0%,1例患者;對照組發生率為15.0%,3例患者。2組以上指標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肝功能損傷發生時間方面,觀察組平均發生時間為(50±21)d,對照組為(33±25)d,2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黃疸發生時間方面,觀察組平均時間為(80±20)d,對照組為(47±19)d,2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2種癥狀發生率均較低,發生時間均晚于對照組。
目前,臨床上認為對患有血吸蟲肝病患者的肝臟功能一般都會有損傷,其損傷機制主要是由NH和REP引起的[4]。其中,NH可代謝許多能與肝細胞結合的毒性代謝物,致使肝細胞變性、壞死。REP的作用主要是使NH加速代謝,增強其毒性[5]。
在臨床抗癆用藥方面,利福平或者異煙肼等非常容易損害肝臟,因此護肝保肝治療非常重要。常用保肝藥物有肝泰樂、肌苷、強力寧等。本文針對觀察組患者,在給予其與對照一致的抗癆藥物基礎上,同時采用保肝藥物肝泰樂、肌苷和強力寧等進行治療。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治療效果,治療7d后、治療30d后、治療60d后2組的ALT和TBiL檢測,各個指標水平均有所升高,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另外肝損傷率、黃疸發生率等,與對照組相比也均相對較低(P<0.05)。通過分析發現這主要是因為肝泰樂對肝臟的積極意義主要在降低淀粉酶的活性,減少脂肪含量。肌苷主要參與核酸代謝、蛋白質合成,提高輔酶A活性等,它可直接進入體細胞發揮生理活性,促進肝功能修復[6]。靜脈注射的強力寧主要通過使血清干擾素含量增高,盡快使肝臟的生理功能得到恢復[7]。另外在薛懷清的研究中曾指出[8],臨床上對于抗癆藥物的使用應該采用對肝功能損傷小的藥物,這說明臨床抗澇治療方面保肝治療是極為重要的,應選對藥物,合理治療。
綜上所述,在對肺結核合并吸血蟲肝病患者進行治療時,抗癆治療是基礎,保肝治療同樣必不可少。
[1] 張海英,任曉蕾,馮婉玉,等.抗炎保肝藥對結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陽性患者肝損害預防作用的系統評價[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3,13(1):12-15.
[2] 嚴明.肺結核合并血吸蟲肝病患者抗癆治療的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3,8(12):64-65.
[3] 廖亦工.肺結核合并血吸蟲肝病患者抗癆治療的療效分析[J].中國民康醫學,2010,22(9):1120.
[4] 王梅,陳紅兵,王波,等.肺結核合并支氣管結核中醫證候分布規律初探[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26):116-118.
[5] 王大江,舒維,許茫茫,等.抗癆消渴方治療糖尿病合并肺結核的臨床療效[J].當代醫學,2014,20(10):155-156.
[6] 李洪芳,張洪森,楊富媛,等.復方丹參聯合抗癆藥物治療肺結核臨床觀察[J].安徽醫學,2013,34(8):1222-1223.
[7] 張小英.肺結核抗癆期間肝功能損害25例臨床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0,12(28):43.
[8] 薛懷清.合并肺結核患者使用抗癆藥物的臨床研究[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4(30):35.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0.049
江西 330200 江西省南昌縣蓮塘血防站(章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