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揚純
縫合扁桃體術腔緩解術后疼痛的臨床效果分析
毛揚純
目的 探討應用縫合扁桃體術腔方式緩解扁桃體手術治療患者術后疼痛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擇接受扁桃體手術治療患者84例,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n=42)。對照組在手術后不對術腔作任何特殊處理,治療組在術后實施扁桃體術腔縫合處理。結果 治療組患者術后疼痛癥狀持續存在時間(4.06±1.22)d和術后住院接受治療總時間(7.23±1.31)d顯著短于對照組[(6.58±1.47)d,(9.74±2.05)d](P<0.05);不良反應發生率(2.4%)顯著低于對照組(19.1%)(P<0.05);術后患者自述疼痛程度(疼痛率78.6%)顯著輕于對照組(疼痛率100.0%)(P<0.05)。結論 應用縫合扁桃體術腔方式緩解扁桃體手術治療患者術后疼痛的臨床效果非常明顯。
縫合扁桃體術腔;扁桃體手術;疼痛
扁桃體位于人體咽喉入口腭舌弓與腭咽弓間的三角形扁桃體窩內部,在術后的早期階段出現疼痛癥狀是由于黏膜撕裂、舌咽神經和迷走神經受到一定的刺激而引起,組織在創傷之后出現局部水腫、炎癥細胞滲出等癥狀,進而導致致痛物質大量釋放,使神經末梢感受器的敏感性顯著提高,使局部出現疼痛感,吞咽過程中咽縮肌發生收縮,對扁桃體窩創面造成擠壓,進而使疼痛程度明顯加重[1-3]。本研究探討應用縫合扁桃體術腔方式緩解扁桃體手術治療患者術后疼痛的臨床效果?,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4月~2014年4月在江西省泰和縣人民醫院就診的接受扁桃體手術治療患者84例,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n=42)。對照組患者扁桃體疾病患病時間1~7年,平均患病時間(2.4±0.8)年;男25例,女17例;患者年齡22~75歲,平均年齡(46.7±1.4)歲。治療組患者扁桃體疾病患病時間1~8年,平均患病時間(2.2±0.7)年;男23例,女19例;患者年齡21~74歲,平均年齡(46.8±1.3)歲。2組上述3項自然指標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以進行比較。
1.2 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均在麻醉成功后取仰臥位,將肩部墊高,使頭部保持后仰狀態,采用戴維氏開口器使咽部充分暴露。將腭舌弓及腭咽弓黏膜徹底切開,對扁桃體上極進行分離處理,并使其充分暴露,貼上極被膜向下分離到下極位置,采用扁桃體圈套器對扁桃體進行摘除處理,實施紗球壓迫或縫扎止血處理[4]。對照組患者不需要再做任何處理,即可結束手術操作。治療組患者在摘除扁桃體操作后,采用可吸收縫線對腭舌弓、腭咽弓與咽上縮肌一起實施間斷性縫合處理,使中下2/3術腔達到關閉狀態[5]。
1.3 觀察指標 選擇術后疼痛癥狀持續存在時間和術后住院接受治療總時間、不良反應發生率、術后患者自述疼痛程度等作為觀察指標。
1.4 疼痛程度評價方式 采用NRS 0~10數字疼痛強度量表對本次研究過程中患者術后疼痛程度進行評價。“0分”表示無痛,“10分”表示程度最劇烈的疼痛,4分以下表示輕度疼痛,4~7分表示中度疼痛,7以上表示重度疼痛[6]。
1.5 統計學方法 對本組研究的數據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術后疼痛癥狀持續存在時間和術后住院接受治療總時間 對照組患者在手術后疼痛癥狀持續存在(6.58±1.47)d,術后共計住院接受治療(9.74±2.05)d;治療組患者在手術后疼痛癥狀持續存在(4.06±1.22)d,術后共計住院接受治療(7.23±1.31)d。2項指標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術后患者自述疼痛程度 對照組患者術后疼痛率達到100.0%,治療組患者術后疼痛率達到78.6%,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術后自述疼痛程度比較[n(%)]
2.3 不良反應發生率 對照組患者在手術治療過程中有8例出現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9.1%;治療組患者在手術治療過程中有1例出現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4%。該項指標數據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接受手術治療的扁桃體疾病患者的主要癥狀表現為:在正常情況下,術后會有輕中度的疼痛表現,在吞咽的時候可能出現劇烈疼痛,大多數患者不敢進食和吞咽,進食時間會進一步推遲,進食量也會隨之減少,活動量也會減少,患者的精神處于緊張焦慮和萎靡不振狀態。扁桃體切除術后實施鎮痛治療目前已經受到國內外醫學界專家的廣泛關注,并提出了很多的有效鎮痛方法[7]。通常情況下包括藥物和非藥物治療2種類型。藥物鎮痛治療主要包括非甾體內類抗炎藥、局部麻醉類藥物、NMDA受體抑制劑類藥物、輔助藥物、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曲馬多、中草藥等。非藥物鎮痛治療方式主要包括中醫針灸療法、心理干預療法、物理療法。目前,在臨床上使用的扁桃體切除術后的鎮痛技術和方法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不同的并發癥和不良反應。接受扁桃體切除術治療的患者在術后實施術后鎮痛治療的效果存在一定的差異。有醫學界相關專家對扁桃體剝離與扁桃體擠切2種手術方式對患者在術中和術后所產生的影響進行了對比,認為扁桃體剝離術后的疼痛程度相對較輕[8]。還有研究對低溫等離子與常規剝離術后疼痛程度情況進行了對比,認為微創等離子術后疼痛程度相對較輕、疼痛程度小[9]。利用低溫等離子切除扁桃體術后疼痛程度相對較輕,但此治療方式中所應用的設備價格較為昂貴。在扁桃體摘除術中對中下2/3術腔實施縫合處理,可以使創面的暴露程度減少,患者在進食時產生吞咽刺激程度明顯減輕,從而對術后疼痛進行緩解。術中不對上1/3術腔進行縫合處理,懸雍垂和軟腭位置沒有發生任何改變,術后不會出現咽干、鼻咽返流等不良反應。此方法的操作方法簡單,不需要應用特殊的設備,使痛苦程度減輕,使術后用藥量明顯減少,縮短住院治療時間[10]。
[1] 陳曉紅.扁桃體切除術中常用兩種手術方法的探討[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1,18(13):137-138.
[2] 荊素卿,蘭玉淑,馬青云,等.不同手術方法切除扁桃體病人疼痛情況觀察[J].當代醫學,2010,21(12):132-133.
[3] 牛傳貴,段麗華,張華,等.扁桃體術后出血原因分析及相應對策[J].中國現代醫生,2009,12(36):133-134.
[4] 張蘢,張志茂,鄒祖圣,等.梨狀窩異位扁桃體3例并文獻復習[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0,11(18):152-153.
[5] 張紹興,劉仲奇,馬芙蓉.單側扁桃體窩的Bailey Ⅳ型第二鰓裂囊腫1例[J].中國耳鼻咽喉顱底外科雜志,2012,16(6):174-175.
[6] 胡仁健,何鵬飛,趙治勇.扁桃體壞死脫落大出血鈦夾止血體會[J].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11,15(1):144-145.
[7] 李維誼.扁桃摘除術后并發癥及其處理[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0,10(17):225-226.
[8] 趙大勁.扁桃體手術后嚴重出血 23例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0,14(2):163-164.
[9] 朱秀明,胡建文,沈微微.康復新液冰塊用于扁桃體手術后早期止痛的臨床觀察[J].護理與康復,2010,13(3):179-180.
[10] 朱秀明.扁桃體摘除術后并發出血的原因分析及預防對策[J].護理學報,2011,18(15):136-137.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0.059
江西 343700 江西省泰和縣人民醫院 (毛揚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