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聃 鐘代琴
半導體激光在牙周牙髓聯合病變臨床治療中的應用研究
王 聃 鐘代琴
目的 觀察牙周牙髓聯合病變患者根管治療術中及牙周基礎治療后給予半導體激光照射治療的效果。方法 選取96例(患牙共114顆)牙周牙髓聯合病變患者,隨機均分2組(n=48),對照組(58牙)給予常規根管治療及牙周基礎治療,研究組(56牙)在根管治療術中及牙周基礎治療后給予半導體激光照射治療,對2組患者經治療1、6、12個月后的綜合療效進行比較。結果 經治療1個月、6個月后,研究組患者愈顯率分別為93.75%、89.58%,對照組為89.58%、81.25%,2組在治療后1、6個月的治療愈顯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研究組經治療12個月后的愈顯率87.5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0.83%(P<0.05)。結論 對牙周牙髓聯合病變患者在根管治療術中及牙周基礎治療后給予半導體激光照射治療,有利于治療效果的長期保持,優勢突出,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牙周牙髓聯合病變;半導體;激光;遠期療效
牙周牙髓聯合病變是中老年人群較為常見的口腔疾病之一,臨床治療主要通過處理牙周及牙髓病灶、有效的抗感染來緩解患者不適并促進患牙功能恢復,但牙周牙髓聯合病變具有病情復雜、病程長、易反復發作等臨床特點[1-2],因此,單純的根管治療及牙周基礎治療效果并不理想。近年來,隨著人們對于口腔健康問題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口腔科醫師應更加努力地掌握各類口腔疾病的診療規律,并給予對癥施治。本研究對48例牙周牙髓聯合病變患者在根管治療術中及牙周基礎治療后給予半導體激光照射治療,取得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山東省煙臺市口腔醫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96例(患牙共114顆)牙周牙髓聯合病變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牙周牙髓聯合病變的臨床診斷參照《實用口腔科學》中相關診斷標準[3-4];(2)取得患者本人或家屬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3)均具備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無語言溝通障礙,能夠積極主動配合本次研究。排除對本研究中所用藥物過敏及治療前14d有抗生素使用史患者,同時排除合并嚴重心、肺、腎等臟器功能障礙及免疫缺陷患者。96例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均分2組(n=48)。研究組48例患者共有患牙56顆,包括男27例,女21例,年齡30~71歲,平均(42.0±8.1)歲,患牙部位:前牙8顆、前磨牙17顆、磨牙31顆;對照組48例患者共有患牙58顆,包括男28例,女20例,年齡31~73歲,平均(43.4±11.6)歲,患牙部位:包括前牙8顆、前磨牙19顆、磨牙31顆。2組患者性別比例、年齡構成、病變患牙位置構成比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故有臨床可比性。
1.2 方法 2組患者均施行相同根管治療及牙周基礎治療措施,研究組48例患者在此基礎上再給予半導體激光輔助治療,具體方案:(1)在根管預備時,待根管消毒干燥后將直徑200μm的1.5W連續波激光光纖束插入根管中距離根尖1~2mm處,由根尖區域開始沿根管壁向上提拉光纖束進行病灶區域激光照射,根管內沿不同方向照射3次,每次至少5s,照射完畢后再行根管充填;(2)在常規牙周基礎治療后使用功率1.0W連續波激光光纖束插入牙周袋內,光纖由牙周袋底部向牙冠方向掃描照射,過程中盡量照射牙周袋內壁上皮及根面方向,每根管照射2~3min,隔日1次,連續照射7d。
1.3 療效判斷標準 參照文獻[5]中對牙周牙髓聯合病變的診療標準及結合本研究中患者癥狀、體征、X線及牙周探診深度(PPD)、根尖周指數(PAD)、出血指數(BI)、牙齦指數(GI)檢測結果進行療效判斷:(1)治愈:患者自訴無任何不適,咀嚼正常,X線檢查示牙周間隙正常,根尖病變范圍基本消失,牙槽骨重建;(2)顯效:患者自訴叩診時偶有不適,不宜咀嚼硬物,X線檢查示原有根尖病變范圍明顯縮小;(3)無效:患者自訴明顯咬合不適、咬合痛,且較治療前無明顯改善,出現牙周溢膿,咀嚼活動嚴重受限,X線檢查示牙槽骨吸收無改善。愈顯率=(治愈例數+顯效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對本組研究的數據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組患者經治療后隨訪情況表明,研究組經治療12個月后的愈顯率達到87.50%,對照組為69.57%,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在治療1、6個月后的治療愈顯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2組患者隨訪期間療效觀察比較
牙周組織與牙髓組織的解剖結構之間有較多的交通路徑,特別是牙髓側枝根部與牙周組織幾乎全部相通,一旦其中一方出現感染、炎癥等病變,則會通過交通路徑擴散至另一方組織,最終因相互影響而使得病情變得更加復雜,這也是牙周牙髓聯合病變病情復雜、易反復發、預后差的主要原因[6],以往單純的根管治療及牙周基礎治療難以徹底清除遺留在根管或牙周袋內的細菌或毒素。激光治療是利用紅外線波段的激光照射所產生的光熱、電磁、化學、生物等多種效應來促進病灶部位炎癥吸收及改善微循環的一種重要治療手段[7-8],口腔科多用于慢性牙周炎患者的輔助治療。本研究結果顯示,2組患者近期療效無顯著差異,而1年后激光照射組患者療效顯著優于對照組,對照組治療1、6、12個月后的愈顯率分別為89.58%、81.25%、70.83%,而研究組則分別為93.75%、89.58%、87.50%,可以看出對照組患者療效開始逐步下降,或者說部分患者開始出現病情復發情況,而研究組變化不甚明顯,在治療后12個月時2組愈顯率分別為87.50%、70.83%,研究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對照組患者經過單純根管治療及牙周基礎治療后1年時療效退步明顯。
綜上所述,單純的根管治療及牙周系統治療不能徹底有效地治愈牙周牙髓聯合病變,而在此基礎再給予半導體激光照射輔助治療對于療效的長期保持有明顯作用,對于提高牙周牙髓聯合病變患者長期生活質量有重要意義。
[1] 趙寰,章錦才.牙周-牙髓聯合病損的研究進展[J].國外醫學.口腔醫學分冊,2001,28(3):157-159.
[2] 萬蕾,章錦才.牙周牙髓聯合病變的研究進展[J].廣東牙病防治,2011,19(11):612-614.
[3] 王海瑞,陳作良.重度牙周炎牙髓病變的研究進展[J].臨床口腔醫學雜志,2013,29(5):303-305.
[4] 楊谷宇,梁景平.牙周和牙髓組織間細菌感染的相互影響[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11,4(5):305-308.
[5] 汪建中,陳鵬,何宏玉.Er:YAG激光與車針備洞對兔牙髓組織影響的對比研究[J].實用臨床醫學,2012,13(12):9-11,18,160.
[6] 黎遠皋,王霄,徐菁玲,等.半導體激光輔助治療牙周牙髓聯合病變的臨床研究[J].華西口腔醫學雜志,2012,30(2):161-162.
[7] 程庚,程小剛,白玉,等.半導體(Ga-A1-As) 激光對大鼠牙髓組織的生物學效應[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13,23(3):191-194.
[8] 肖峰,彭助力,梁煥友,等.脈沖Nd∶YAG激光治療磨牙牙周-牙髓聯合病變的療效研究[J].新醫學,2011,42(8):544-546.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0.060
山東 264008 山東省煙臺市口腔醫院(王聃) 重慶 400015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 (鐘代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