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劍敏
心理護理臨床路徑對初次接受內鏡檢查術患者的干預研究
俞劍敏
目的 分析心理護理臨床路徑對初次接受內鏡檢查術患者的干預作用,提高實際臨床治療效果。方法 收集初次接受內鏡檢查術的120例患者,將其隨機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n=60)。對照組采用常規方式進行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方式基礎上采用心理護理路徑,對比2組患者手術不良反應和治療滿意度。結果 采取不同的護理方式后,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為:嘔吐3.3%,腹脹5.0%,流淚5.0%,患者治療滿意度為98.35%。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為:嘔吐13.3%,腹脹15.0%,流淚20.0%,患者治療滿意度為82.32%。2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和治療滿意度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初次接受內鏡檢查的患者采取心理護理可以有效降低不良癥狀的發生,提高疾病治療滿意度,在臨床中值得推廣。
心理護理;初次接受;內鏡檢查
隨著我國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一些高科技技術紛紛運用到臨床治療中,內鏡檢查就是其中的一項。內鏡也叫內窺鏡,是一個配備有燈光的管子,可以經口腔進入胃內或經其他天然孔道進入體內。利用內窺鏡可以看到X射線不能顯示的病變,因此對醫生非常有用[1]。例如,借助內窺鏡醫生可以觀察胃內的潰瘍或腫瘤,據此制定出最佳的治療方案,因此,內鏡檢查具有較強的醫學臨床使用價值,可以有效提高疾病治療水平。但是在內鏡檢查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良反應,特別是初次接受內鏡檢查的患者往往會出現嘔吐、流淚、出汗等現象,因此有效的心理護理非常重要[2]。本研究收集初次接受內鏡檢查術的120例患者,分別采用常規護理方式及加用心理護理路徑進行護理,對2組患者手術不良反應和治療滿意度進行對比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3年3月~2014年3月來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初次接受內鏡檢查術的120例患者,將其隨機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n=60)。觀察組中男40例,女20例,年齡20~70歲,平均年齡(36.25±2.32)歲。對照組中男35例,女25例,年齡22~71歲,平均年齡(37.14±2.65)歲。所有患者均符合初次內鏡檢查標準,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疾病種類上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初次接受內鏡檢查術的120例病患,對照組采用常規方式進行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方式上采用心理護理路徑,對2組病患手術不良反應和治療滿意度進行對比。觀察組采用的心理護理路徑如下。
1.2.1 內鏡檢查前的心理護理 對于初次接受內鏡檢查的病患,由于對這一技術比較陌生,很多患者具有懷疑和恐懼的情緒。因此在檢查前必須進行必要的心理干預。檢查前須核對患者姓名、檢查目的等,并做好心理護理,解除患者緊張情緒,以良好的心理狀態接受檢查[3]。對每位檢查治療患者詳細交待注意事項、檢查目的等,解除患者的緊張心理,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在內鏡檢查前無論是男女老幼護理人員一定要熱情地接待,向患者講清內鏡的工作原理和接受內鏡檢查的安全性和必要性,以及在內鏡檢查的過程中會出現一些腹脹和嘔吐的現象,告知這些現象是正常的,讓患者放松心情,降低恐懼,積極配合內鏡檢查。
1.2.2 內鏡檢查過程中的心理護理 內鏡檢查過程中對老人和小孩上檢測臺時進行扶持,可以輕輕按摩患者肩膀或是背部,分散其注意力,降低生理上的反應。協助患者擺好臥位,一般采用左側臥位,兩腿自然彎曲,取下假牙妥善保管。進鏡時囑病人全身放松,頭不要后仰,插入后若有惡心,囑做深呼吸。檢查時要注意觀察患者的反應。囑患者咬住口圈,不要吐出,以防咬壞鏡身[4]。口水自然流出,不要吞咽以防誤吸。對待年齡小的患者應該不帶其父母進入檢查區域,降低其心理依賴,使其積極配合內鏡檢查。在檢查的過程中應多使用一些鼓勵性的語言,如:你真棒、好勇敢等話語;對待老年患者應該說:你放心、你不會有事等話語。消除患者顧慮和恐懼心理,降低身體上的不良反應。
1.3 統計學方法 對本組研究的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采取不同的護理方式后,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為:嘔吐3.3%,腹脹5.0%,流淚5.0%,患者治療滿意度為98.35%。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為:嘔吐13.3%,腹脹15.0%,流淚20.0%,患者治療滿意度為82.32%。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及治療滿意度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和治療滿意度比較[n(%)]
內鏡檢查技術由于在臨床醫學中具有安全性、檢查準確、副作用小等優點,因此在臨床治療中獲得廣泛使用。艾青霞[1]研究指出,心理護理要耐心、到位,針對老年人的心理特點,做好解釋工作。處事謹小慎微的老人以及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檢查前多有顧慮、緊張心理,通過解釋,消除其緊張心理,積極配合;性格開朗的老人則通過解釋,使其重視檢查可能引起的不適,主動配合,調節不適。解釋時語速不宜過快,讓老年患者聽清楚、聽懂。教會患者減輕不適的方法、配合要領、注意事項[5]。要讓患者了解檢查過程的安全性,輕松地接受檢查,并簽署特殊檢查同意書。對行動緩慢的老年患者,要耐心,不可催促,以免增加緊張心理。
高峰俊[2]等研究指出,在內鏡檢查過程中要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療,這是心理治療的基本技術,也非常適于心理護理。它具有支持和加強患者心理防御功能的特點,能使患者增強安全感,減少焦慮和不安。最常用的方法有解釋、鼓勵、安慰、保證和暗示等。張鳳華[3]研究指出,松弛訓練是當前臨床心理護理的重要方式,主要是通過指導患者如何放松來消除緊張與焦慮的一種方法。護士指導患者在遇到嚴重的應激狀態時,把注意力集中于軀體的某一部分,盡量使這部分肌肉放松,直至產生沉重和溫熱感,然后再把注意力引向軀體的其他部分。如此反復進行,可使心情平靜,心跳規律,呼吸松弛而舒適,腹部溫熱感及前額涼爽感。
徐小慧[4]等和魯群英[5]研究指出,在內鏡檢查后要做好解釋,在解釋時,尤其注意與整個醫療護理計劃內容相符,如果與醫生的意見不一致,易產生誤會,使患者失去對醫務人員的信任[6]。在治療性溝通中,應注意溝通的方式盡量讓患者感到舒適,尊重患者,態度真誠[7-8],在交談中注意主動地傾聽,讓患者傾訴自己的苦惱,也可使其精神輕松、愉快[9]。
本研究中采取不同的護理方式后,觀察組和對照組在不良反應的發生人數和治療滿意度方面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對初次接受內鏡檢查的病患采取心理護理可以有效降低不良癥狀的發生,提高患者治療滿意度,在臨床中值得推廣。
[1] 艾青霞.心理護理干預對86例消化內鏡檢查患者焦慮情緒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12:1788-1789.
[2] 高峰俊,陳惠裕,李翔.心理護理對功能鼻內鏡手術前患者焦慮狀態的影響[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醫學版),2014,1:52-54.
[3] 張鳳華.臨床心理護理的現狀及護理對策[J].內蒙古中醫藥,2014,9:145-146.
[4] 徐小慧,汪波,張敏.心理護理干預對內鏡切除消化道息肉患者術前血壓及焦慮的影響[J].安徽醫藥,2012,4:547-548.
[5] 魯群英.心理護理對功能性內鏡鼻竇手術患者術后疼痛的影響[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2,5:114-116.
[6] 賀小珍.鼻內鏡檢查配合心理護理在小兒腺樣體肥大診斷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3,2:129-130.
[7] 胡銀清,郭海建,劉曉利,等.不同護理模式在無痛消化內鏡檢查術中的應用分析[J].當代醫學,2015,21(6):120-121.
[8] 劉存平,林春花.臨床路徑在無痛性消化內鏡診療中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學,2013,19(25):121.
[9] 張麗,于林琳,侯慶.品管圈活動對提高內鏡檢查患者滿意度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36(1):111-112.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0.078
江西 330006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俞劍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