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榮
摘要:中小河流的治理與建設已成為基層水利工程建設的重點內容,引起了越來越多生態學家的重點關注,需要我們注意的一點是中小河流的治理與建設工作,具有戰線長,涉及面廣的特點,做好中小河流的治理與建設工作,對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意義重大。本文分析了中小河流治理與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對中小河流的治理與建設的有效策略進行了重點闡述。
關鍵詞:中小河流;治理;建設;策略
中小河流的治理與建設是解決河道淤積,提高防洪排澇能力的關鍵性舉措,中小河流工程項目的建設將直接影響河流治理的質量,由此可見,當前探討中小河流工程項目的治理建設已具有了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隨著生態環境理念的不斷提出,我國中小河流的治理與建設,取得了一些優秀的成果,但是在治理的過程中仍不可避免的會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我們為之不斷的探索。
一、 中小河流治理與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 河道於塞嚴重
目前,我國能夠看到一些中小河流大都集中在縣城以及一些重要的集鎮上,河流處于這些地方,由于經濟基礎的限制,這些地方河流的防洪設施相對比較少,標準也比較低,而且一些地方還處于不設防的狀態,這些實際情況使得這些地方一旦遭遇洪水,便會形成較大的洪澇災害。中小河流如若處于水土流失較嚴重的地方,那么,河流中堆積的泥沙是十分多的,再加之不合理的采砂以及居民垃圾的傾倒很容易致使河道於塞。現實的實際情況表明,淤泥的堆積,往往會使得河道萎縮,如若得不到及時的改觀,那么河流的行洪能力會大大降低,對所在地區的防洪構成極大的威脅,同時也會使得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遭遇許多不確定的因素。
2、 河堤年久失修,防洪排澇標準低
研究調查顯示,目前,很多中小河流河堤均為土堤,存在年久失修的嚴重問題,即使有少部分河堤經過加固處理,但由于沒有對進行河道統一規劃,加固后的防洪標準仍然偏低。加之多年未實施清淤,致使河道行洪能力進一步降低,絕大多數中小河流防洪標準都是3~5年一遇,遇到常遇洪水就可能造成較大洪澇災害,直接影響沿岸及下游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3、 河流建設項目的資金不能及時到位
從整體上看,中小河流的治理以及建設所需的資金來自三方面,70%由中央與各省承擔,30%的資金由地方各級進行籌集。目前的實際情況表明,河流在治理與建設過程中時常會出現項目建設資金不及時到位的現象,不僅是地方各級籌集的資金不能夠足額及時到位,而且上級撥付的財政資金也存在不能及時到位的現狀,資金的不及時到位,會使得項目在開展過程中所需要的費用比較緊張,從而導致施工設備的短缺、無法及時支付工人工資人,工作熱情與積極性的下降,甚至還會因資金不足出現“半拉子”工程。這些問題的存在無形之中,會影響我國河流建設項目的施工進度以及質量。
4、 河流項目存在搶工趕進度的問題
河流建設項目在開展之前,往往會遇到項目批復不及時以及招投標拖延的問題,由于得不到及時的批復,致使河流治理與建設工程的開工晚,為了預期完成建筑工程,相關的施工者往往會壓縮工期,出現搶工趕進度的現象,而忽視了工程質量的維護,同時對工程中的一些工序的重視度也表現的不夠。俗話說“慢工出細活”過度的趕工期,會使得河流項目的倉面存在清理不徹底,混凝土鋪筑過程中少鋪或是漏鋪的現象,這些問題的出現,一方面會使得工程的質量受損,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河道於塞等問題的治理。
二、 中小河流治理與建設的有效策略
1、 建設生態河堤
研究調查顯示,由于土地的原因,我國在一些中心河道采用漿砌條石垂直斷面或者是水泥堤岸,這樣的做法更多考慮了防洪的基本功能,缺乏生態理念。因此,河流治理與建設應從生態環境的角度出發,在河道的治理上,對生態河堤的建設給予足夠的重視。長期的實踐表明,生態河堤確實比人工混凝土和漿砌石河堤具有優勢,首先,生態河堤適合生物的生存以及繁衍,而且它能夠將河水、河道以及河內生物三者有機的結合起來,進而在河道內構筑一個互惠共存的河流生態系統。生態河堤往往會在其坡腳護底處,設置一些生物生長帶、流速變化帶以及魚類的巢穴等等,以便為水中生物提供良好的棲息以及繁衍場所。同時生太河堤由于能夠生長水生植物,有凈化水質,減輕河道污染的作用。總而言之,生態河堤的建設,不僅有助于中小河流的治理,而且還能夠從一定程度上美化環境、解決部分環境問題。
2、 實現中小河流的生態建設
要想實現自然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將河流的治理與生態建設緊密結合起來,依據自然景觀的多樣性以及生態學等原理,實現河流的循環治理。在實現中小河流生態建設的過程中,需要我們特別注意的一點是保護河流的自然環境并不意味著完全擯棄混凝土以及石質材料的應用,更多情況下是指防洪排澇措施與生態建設措施的有機結合,自然河流的生態建設有助于實現河流的自然景觀。在中小河流治理與建設的過程中,相關的施工者應采用砌石以及拋石的措施來加固河流岸堤,與此同時,再在堤岸上構筑自然植被,在防洪排澇的基礎上,實現自然和諧的景觀河流。
3、 保護河流水環境
當前,我國中小河流淤塞的現象比較嚴重,在河流周圍以及河道內堆積著大量的生活垃圾以及河道內的淤泥,垃圾以及淤泥的堆積將會嚴重影響河道的生態環境。且生活垃圾在河流周圍的堆放,會無形中抬高河床,致使水流不暢,河流內部將會滋生大量的藍藻以及其他浮游生物,他們的存在會嚴重影響河流的水質。因而,必須改善河流周圍的環境以及河道內的環境,以確保河流水環境處于良好的狀態。保護河流水環境,就應該及時的處理河道的淤泥,將河道底部的淤泥徹底清除,嚴格禁止居民在河流周圍堆放生活垃圾,或是將生活污水排入河道中。長期的發展實踐表明,及時清理河道淤泥,禁止生活垃圾與生活污水的排放,能夠從很大程度上改善河流的水環境。
三、結語:
總而言之,中小河流的治理建設是一項長期、復雜的工程,通過中小河流的治理,河流沿線的生態環境得到了改善,河流沿線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也得到了保障。因而,做好河流的治理與建設工作,對維持河流地區的經濟以及生態環境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1】陳規劃,張強玲.《中小河流治理工作適宜模式與推進機制探討》.中國防洪抗旱,2012-06-01
【2】王明龍,趙建民,候英龍.《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設計融入生態理念的思考》.中國水利,2013-06-30
【3】肖衍.《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設計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分析》.黑龍江水利科技,2013-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