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世貞 于麗

摘要:糧食物流網絡資源配置相關研究是農產品物流研究的新方向之一。對糧食物流網絡資源配置的相關定義、研究現狀進行了梳理,分析了資源配置在物流領域的作用,界定了糧食物流網絡的資源,提出了糧食物流網絡資源配置的概念模型,并提出了糧食物流的網絡化研究,糧食物流網絡節點間的協同研究思路。
關鍵詞:糧食物流網絡;資源配置;糧食物流子網絡;資源界定
中圖分類號: F326.1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5)03-0402-04
糧食屬于大宗型的農產品,具有糧食運輸量大、運輸范圍廣,涉及環節眾多的特點。目前,中國糧食總流量每年可達1.7億t左右,省際之間的糧食流量在7 000萬t左右,糧食的綜合性生產能力大致穩定在4.5億~5.0億t,糧食的供給與需求變化系數較低,中國糧食產區與銷售區的區域與結構分布不均勻,糧食在省際之間的調運量龐大。由于相關制度的影響,中國糧食物流組織化程度低,物流的主體呈現多元化的狀態,在糧食流通過程中,商流與物流并未實現分離,物流主體就是糧食流通過程中的主體,糧食流通物流通道分散,物流組織的模式以生產-供應-物流一體化為主。近年來,第三方物流企業發展迅速,但是專業化的糧食物流企業相對較少,并沒有形成比較完善、專業的糧食物流體系。糧食流通主要依靠買方或賣方自行處理糧食的流通任務。此類流通結構模式制約了我國糧食物流的效率提升。
本研究通過對糧食物流、糧食物流網絡、資源配置相關文獻進行研究分析,提出糧食物流網絡資源配置的概念模型,在現有文獻的基礎上提出了糧食物流研究的未來發展方向。
1 研究現狀綜述
1.1 糧食物流的定義
想要了解糧食物流的概念,首先需要理解物流的含義。目前,對于物流概念的界定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日通綜合研究所和美國的定義。日通綜合研究所在《物流手冊》中對物流的定義為:物質資料從供給者向需要者的理性移動,是創造時間性、場所性價值的經濟活動[1]。美國物流管理協會的定義為:物流是供應鏈流程的一部分,物流有效地計劃、執行和控制商品的儲存和流動,以及通過服務和相關信息從原產地到消費地的過程,來滿足用戶的需要[2]。
糧食物流是一類具有特殊性質的物質資料的流動過程。糧食物流是指糧食從生產、收購、儲存、運輸、加工和銷售服務的整個過程中的實體運動以及在流通環節的一切增值活動[3]。糧食具有產量大、生產節點多、覆蓋面廣等特殊性質,致使糧食物流具有與其他物資流通所不同的特點。
1.2 糧食物流的研究現狀
糧食物流是與物流相關的技術、理論、方法在糧食行業的延伸和應用。2011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國家糧食局印發《糧食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文件中提出推進糧食現代物流發展,全面實施《糧食現代物流發展規劃(2006—2015年)》,加快“北糧南運”主要物流通道建設,加強產銷銜接和糧食物流資源整合,重點推進鐵路散糧火車在東北區域及全國其他區域的運營,以及鐵路與公路、水路的多式聯運,實現跨省糧食主要物流通道的散儲、散運、散裝、散卸,優化和完善糧食物流供應鏈[4]。2012年,國家糧食局發布《糧食流通基礎設施“十二五”建設規劃》,規劃提出了在十二五期間將要進行總計118億元的糧食現代化物流投資建設項目。
目前,我國對于糧食物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糧食物流體系的構建、糧食物流的技術、區域糧食物流等方面。
1.2.1 糧食物流體系的構建
糧食物流是一種具有特定主體的物流活動,分為多個物流環節,各環節順利運行的前提是具有統一、標準的體系,使各環節能夠高效、協作的完成物流活動。目前中國糧食物流并未形成完整的體系,物流各環節沒有統一的規范進行指導協調。王新利等應用系統化的方法對糧食物流的共同化體系進行相關研究,構建了一個從省級的調控中心向各級國有糧庫、從各糧食經銷商向農戶之間的共同化體系,此研究有利于實現共同化的糧食物流管理與調配,提高糧食物流系統的效率[5]。從整體角度對糧食物流體系進行研究,提出了共同化的設想,以及共同化建設需要努力的方向。李維剛結合黑龍江省的具體情況提出了建立與完善黑龍江糧食物流體系的相關對策[6]。
糧食物流體系的構建能夠將糧食物流的多個環節實現系統化,使糧食物流的運作效率提升,有利于糧食物流的全面管理與協調。糧食物流體系的構建需要政府的支持、物流基礎設施、物流技術的投入都需要相關糧食部門與組織的努力。
1.2.2 糧食物流的技術
糧食物流技術的應用有利于提高糧食流通的效率、保證糧食的品質安全,實現智能化、自動化監控。王常偉探討分析了物聯網技術在糧食物流領域中的應用,物聯網技術在倉儲領域能夠實現動態監測保管物資,在運輸領域能夠實現糧食的合理化運輸,在糧食的裝卸搬運領域能夠實現物流的無縫化連接[7]。郭天池等針對糧食物流中的車輛調度管理和數據實時傳輸問題,提出了一種把短信技術SMS(short messaging service)應用到糧食物流管理信息系統中的方法,采用Windows服務技術構建了一個糧食物流短信服務平臺,實現通過SMS對運糧車輛的調度管理、作業信息管理和實時監控[8]。
技術創新是物流業發展的動力和支持,中國糧食物流技術的建設重點是為了實現全面、完整的糧食物流網絡,應用現代化的物流技術和運輸方式達到糧食物流環節的無縫對接,為糧食物流的高效運作提供保證。
1.2.3 區域糧食物流
我國各區域糧食產地的情況差異較大。針對全國的糧食物流相關研究提出的建議主要為籠統、概括的理論建議,缺乏實際的針對性,無法實現并產生實質性的成果。同時全國范圍內的學術研究結論對各區域的糧食物流建設的指導作用并不顯著。
侯玉梅等針對糧食供應鏈方面,研究了河北省現代糧食物流管理信息系統的框架,將協同學理論引入糧食物流管理,構建了基于協同的現代糧食物流信息管理系統[9]。糧食物流信息系統的構建有利于物流信息的處理、傳遞,使供應鏈上下游企業能夠及時、準確地共享糧食物流信息,信息的無縫對接提高了物流的運作效率。區域糧食物流系統是由多級節點構成,由于分工不同,節點可以分為綜合物流節點和專業物流節點,糧食物流系統空間節點的建立需要在綜合物流節點的基礎上進行,高原等對東北經濟區域糧食物流系統問題進行研究,根據東北區域的糧食物流現狀,論述了東北區域空間節點體系的構建,并對核心功能區域及服務鏈網進行了分析、設計[10]。
1.3 糧食物流網絡
1.3.1 糧食物流網絡的定義
糧食物流網絡是以物流網絡的概念為基礎,隨著糧食物流發展而形成的概念界定,目前,學術界尚未對糧食物流網絡有明確的定義。筆者認為,糧食物流網絡應該既具有物流網絡的內涵,又應該具有本身獨特的特點。本研究將糧食物流網絡的概念界定為,在一定區域范圍內,適應物流系統化和社會化的要求而發展起來,糧食收購、運輸、儲存等物流過程中涉及一系列相互聯系的組織、設施與信息的集合。
1.3.2 糧食物流網絡的研究現狀
我國的糧食物流體系有待完善,沒有形成專業化、系統化的物流網絡。學者們對糧食產業的物流網絡研究相對較少。賀慶祝等提出構建完善的糧食物流網絡結構、完善現代糧食物流管理體系是必要的,分析了糧食物流網絡體系建立的問題,提出物流中心選址的原則、糧食物流子網絡的構建,通過現代物流網絡模型的設計和優化,為糧食企業現代化物流管理提供了參考依據[11]。于灥等從整體的角度對黑龍江省糧食物流網絡進行分析,通過對物流節點和作業環節的整合分析,提出物流節點布局的三層次模型,利用蟻群算法,建立運輸路徑選擇的優化模型,優化糧食流通渠道,合理配置物流節點資源[12]。李鳳廷等通過對軸輻式糧食物流網絡的研究,提出了中國軸輻式糧食物流網絡橫向協同的概念框架,從橫向協同視角系統研究了軸輻式糧食物流網絡的構建,設計出概念框架模型將軸輻式糧食物流網絡橫向協同的驅動因素、演化路徑、協同策略和協同目標整合在一起[13],并未運用量化方法研究糧食企業橫向供應鏈整合的建模與優化。
1.3.3 糧食物流網絡資源界定
糧食物流網絡是特殊流通對象的物流網絡,糧食物流網絡資源的界定可以參考物流網絡的資源分類。
物流基礎設施網絡是由物流節點和物流線路組成相互交叉聯結的集合,物流節點包括物流園區、物流中心以及貨場、倉庫、碼頭等,物流線路包括公路、鐵路、水路、管道等線路[14]。根據物流基礎設施網絡資源的界定,糧食物流基礎設施網絡資源可以理解為糧食物流節點及糧食物流線路所構成的資源集合。
物流組織網絡是以物流經營和管理活動為核心內容的實體組織或虛擬組織等物流活動的調度者和承擔者以及各類組織之間相互連接關系的集合[15]。不同類型的實體物流組織之間在提供物流活動過程時可以提供不同的物流功能,而不同類型的組織資源(核心資源、合作資源、交易資源等)能夠保證物流組織功能的實現。
物流信息網絡由物流網絡節點中的各類信息系統構成,能夠獨立實現物流功能,物流信息網絡的節點包括組織內部物流信息系統和組織外部獨立運行的物流信息系統[16]。信息系統主要由計算機網絡構成,計算機網絡的資源構成可以分為計算機軟件資源和計算機硬件資源,物流信息網絡是物流平臺上計算機網絡的應用。
1.4 資源配置優化
1.4.1 資源配置與優化
資源配置是指資源的稀缺性決定了任何一個企業都必須通過一定方式把有限的資源合理分配到各個領域中去,以實現資源的最佳利用,即用最少的資源耗費,生產出最適用的商品和勞務,獲取最佳的效益。在一定的范圍內,企業對其所擁有的各種資源在其不同用途之間分配,實質就是企業總勞動時間在各個部門之間的分配[17]。資源配置是否合理,對于企業發展經濟具有很重要的影響。
1.4.2 資源配置優化的研究現狀
相關學者和機構對資源配置的過程參數優化進行研究,對固定資源條件下的資源配置問題也進行了研究。Amirteimoori等應用DEA提出了解決固定資源條件下的資源分配模型,說明設定產出目標將資源分配的過程[18]。Lin建立了修改約束條件和假設的模型,解決固定資源條件下的資源分配問題[19]。Li等應用DEA與博弈論,根據固定資源條件下的資源分配問題提出相關的求解方法[20]。方磊通過應用新的非參數DEA模型分析解決應急系統中應急資源的投入產出效率,通過對應急系統中資源利用效率評價分析,提出了新的優化方法對應急資源進行合理配置[21]。
在物流領域,劉瓊等在逆向物流中應用資源配置優化相關理論,將第四方物流服務的模型引入逆向物流領域中,提出兩級物流資源優化配置策略,建立以完成時間最短、總成本最小化為目標的逆向物流資源優化配置模型,解決了第三方物流在處理逆向物流問題時難以達到的規模經濟的情況[22]。在執行物流任務的過程中,通常需要涉及到組織內部與外部互相配合的問題,王旭等針對物流任務執行過程中物流資源配置效率低的問題,根據目標眾多、約束數目大、環境變化性大的物流資源優化配置過程,提出了面向物流任務的跨組織邊界物流資源優化配置策略,設計了物流資源優化配置模型,建立了跨組織邊界物流資源多目標優化配置模型[23]。研究的是單個物流任務單個資源的物流資源配置優化情況,而實際運作過程中遇到的則是多物流任務、多種資源的情況。李娟等考慮到實際運作中多任務、多資源的問題,針對集裝箱港口資源合理配置問題進行了研究,引入改進的蟻群算法來解決資源優化配置的問題[24]。金淳等也對集裝箱港口作業資源配置進行了研究,提出了分布式優化與并行仿真相結合的分布式仿真優化方法,并通過一個實例驗證了基于HLA的分布式仿真優化方法的良好可重用性和互操作性[25]。
在糧食物流領域有關資源配置的研究很少,內容主要是概念闡述和理論分析,缺乏進一步的量化及模型化研究。
2 概念模型構建
隨著現代物流業的快速發展,現代物流的服務內容已由簡單的倉儲、運輸、配送等單環節的服務逐漸延伸到信息技術、管理理論、現代化技術相互融合的綜合物流服務,而服務范圍也由單一的區域轉向全國和國際?,F代物流發展的未來趨勢是系統化、網絡化。
糧食物流網絡資源的合理配置能夠完善糧食流通的效率、提高服務質量,降低成本。由于運作形態的不同,糧食物流網絡能夠分為3個子網絡:糧食物流組織網絡、糧食物流基礎設施網絡、糧食物流信息網絡。通過對糧食物流網絡中的資源進行識別、分析,從而找出在資源配置中的不合理現象,應用相關方法實現資源配置的優化。
糧食物流網絡資源配置的研究內容主要為糧食物流子網絡內部資源的配置優化以及子網絡之間的外部資源配置優化。在資源有限的條件下通過資源調整的方法和手段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使資源處于新的分布狀態。糧食物流組織網絡是糧食物流網絡的核心子網絡,糧食物流組織網絡包含了多個不同類型的糧食物流組織,不同類型的組織能夠提供單一或多種物流功能。不同的物流組織資源是保證物流功能實現的組織基礎資源(機構、人力、規章制度等),組織之間的相互協作資源又分為核心資源、合作資源和交易資源。物流基礎設施網絡由物流節點和物流線路構成,物流節點資源包括物流設施資源(物流中心、倉庫、碼頭等)和物流設備資源(車、船、包裝設備等),物流的線路資源主要包括公路、鐵路、水路等線路。糧食物流信息網絡資源主要由計算機軟件、硬件、物流信息平臺組成。通過糧食物流信息網絡的運作,實現內部與外界的信息交流與共享。糧食物流網絡資源配置概念模型見圖1。
3 研究展望
近年來,現代化物流業飛速發展,糧食物流的研究也逐漸受到更多學者和專家的重視。我國是糧食資源大國,糧食流通領域存在諸多問題,該領域具有現實的研究意義。但是,當前關于糧食物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糧食物流的現狀分析,發展規劃、建設方案的改進對策等方面的定性化研究。
3.1 糧食物流的網絡化研究
網絡化的綜合服務體系是現代物流業正在進行努力的方向,網絡化是當今現代物流發展的必然走向。糧食生產、流通等是我國糧食產業極其重視的環節。糧食物流的網絡化研究可以有效對糧食物流資源進行共享和協調整合,有利于物流資源的充分配置應用,避免不必要的重復建設和資源的閑置浪費。
3.2 糧食物流網絡節點間的協同研究
糧食物流網絡是由多個物流節點構成,節點間的聯系形成路徑,路徑的縱橫交錯構成了網絡。網絡之間如何進行協同,有關協同研究能夠實現對糧食物流系統的整合,網絡節點間實現信息共享、資源配置優化、實現規模經濟。
糧食物流網絡的子網絡之間存在資源和信息的交流,糧食流通需求是整體糧食物流網絡資源配置的依據。糧食物流網絡分為多個子網絡,如何根據糧食流通需求針對多網絡之間進行合理資源配置,更高效、節約地利用現有資源,是將來需要進行深度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日本日通綜合研究所. 物流手冊[M]. 吳潤濤,譯.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1986:1-5.
[2]孫有望. 現代物流導論[M]. 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4.
[3]慕艷芬,朱東紅. 福建省糧食物流現狀及策略思考[J]. 物流技術,2005(12):11-14.
[4]國家糧食局. 糧食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EB/OL]. [2015-03-02]. http://www.chinagrain.gov.cn/n16/n1077/n447016/4726973.html.
[5]王新利,趙海霞. 論我國糧食物流共同化體系構建[J]. 中國流通經濟,2011(1):21-25.
[6]李維剛,喬瑞中,王杜春. 建立與完善黑龍江省糧食物流體系的對策[J]. 中國商貿,2010(13):64-65.
[7]王常偉. 物聯網技術在糧食物流中的應用前景分析[J]. 糧食與飼料工業,2010(8):12-15.
[8]郭天池,甄 彤,肖 樂,等. 基于Windows服務的糧食物流短信服務平臺的構建[J]. 計算機工程與科學,2012,34(1):159-163.
[9]侯玉梅,林夢楠,薛文紅,等. 河北省糧食物流協同管理信息系統的構建[J]. 中國商貿,2013(9):109-110.
[10]高 源. 東北經濟區糧食物流系統空間布局模式研究[J]. 地域研究與開發,2007,26(5):34-37.
[11]賀慶祝,王明哲. 我國糧食物流網絡體系的構建及優化分析[J]. 糧食流通技術,2005,6(6):37-40.
[12]于 灥,李翠霞. 基于蟻群算法的黑龍江省糧食物流網絡優化[J]. 廣東農業科學,2012,39(17):170-172.
[13]李鳳廷,侯云先. 軸輻式糧食物流網絡的橫向協同:一個整合的概念框架[J]. 農業經濟問題,2014,35(3):75-83.
[14]耿 勇. 物流基礎設施網絡規模與評價[M].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
[15]徐 杰. 物流組織網絡結構與運作[M].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
[16]劉 韌. 物流信息網絡任務協調機制[M].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
[17]紅旗大參考編寫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大參考[M]. 北京:紅旗出版社,2010.
[18]Amirteimoori A,Tabar M M.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target setting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10,37(4):3036-3039.
[19]Lin R. Allocating fixed costs or resources and setting targets via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2011,217(13):6349-6358.
[20]Li Y,Yang F,Liang L,et al. Allocating the fixed cost as acomplement of other cost inputs:a DEA approach[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9,197(1):389-401.
[21]方 磊. 基于偏好DEA模型的應急資源優化配置[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8(5):98-104.
[22]劉 瓊,張超勇,葉晶晶,等. 第四方逆向物流資源優化配置問題研究[J]. 工業工程與管理,2008(4):57-61,67.
[23]王 旭,田帥輝,王振鋒. 面向物流任務的跨組織邊界物流資源優化配置[J]. 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2012,18(2):389-395.
[24]李 娟,胡文斌. 基于蟻群算法的資源優化配置系統研究[J]. 中原工學院學報,2008,19(6):8-12,18.
[25]金 淳,鄧玲麗,高 鵬. 集裝箱港口作業資源配置的分布式仿真優化方法[J]. 系統管理學報,2011,20(3):363-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