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長春
摘要: 上世紀80年代末期以來,我國旅游中等職業教育科研活動日趨活躍,成果日漸豐富。通過對二十多年來旅游中職教育實習運行梯子研究狀態的觀察與分析,重現我國旅游中職教育實習運行體系的全貌,整體把握研究的重點領域與薄弱環節。以期實現兩個目標:一是為我國旅游中職教育實習運行體系建設提供參照,二是為旅游中職教育研究提供方向。
關鍵詞: 旅游中職教育;實習;運行體系;綜述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1422(2015)06-0116-03
1985年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頒布。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目標更加明確、推進路線更加清晰,我國職業教育發展也快步走上制度化發展的軌道。20世紀80年代末90年初以來,我國旅游職業教育領域針對實習問題進行了廣泛探究。本文重點呈現旅游中等職業教育實習體系(頂崗實習運行體制機制)研究情況。
一、研究概況
本文以“旅游”和“實習”為搜索目標,依據維普資訊網數據平臺查閱結果:從1989年至今收集論文共2286篇。經過仔細篩選,文章標題或內容符合“旅游”、“實習”或“實踐教學”搜索目標要求的論文為362篇。其中分析對象為“中等職業教育(中職)”或“中等專業(中專)”的文章155篇。據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中國知網、珠江三角洲數字圖書館聯盟等數據平臺搜索結果,學位論文選題為中職的主要集中在碩士層次,至2014年11月博士學位論文標題或者關鍵詞含“中職”的共9篇;具體關注“實習”的僅有20篇,占比不足1%;作為最高層次學位論文的博士論文,則尚未涉足關于“中職實習”的專門研究。
綜觀所收集論文情況,體現以下特點:第一,以2000年為時間點,后期發表的論文數量明顯多于前期,呈幾何增長趨勢;第二,以2000年為時間點,以前論文重點在于“闡述實習的必要性”“實習的功能和意義”,以后的文章研究內容更加廣泛、深入和具體。
二、研究分析
(一) 2000年以前研究情況
2000年以前我國學界關于職業教育實習問題研究成果體現了數量不多、層次不深兩個特點。這一時期實習研究的特點主要是“作為一種新聞現象的實習嘗試”,以前職業學校的教學活動與普通教育的教學方式方法沒有多大區別,走出校門、走進企業去“實踐知識、學習本領”的學習形式出現就能成為一種新聞式的宣傳素材。
1989年楊建道介紹了“1988年10至11月24日組織學生到香山飯店進行1個月勞務實習”的情況,介紹了“對教學計劃調整適應學生到企業實習需要的經驗”。類似的還有范育敏的論文“運用社會力量,加強實習教育”。
從“教學目標實現需要”的角度分析實習現象的嘗試大約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李揚從“實習活動對專業人才素質能力提升的作用”角度重點闡述了“實習環節在職業教育教學活動中作用重大”的問題。鄧愛民采用“整合智能、實踐推動、發展導向目標體系”的辦法提出了建立“全面綜合教學、實習、科研三大層面的‘三結合旅游教育優化體系”的建議與要求。陳春琴從“旅游中職教育課程改革的政策要求”出發,提出校企合作應走“全方位合作道路”、“理論課、模擬課、實習課有機結合”發展策略,從而提出了實習必要性的命題。李培榮則提出“把握學生實習心理變化的規律性”,增強指導學習實習針對性、預見性提高學生實習的質量。
(二) 2000年及以后研究情況
2000年以后我國學界關于旅游中等職業教育實習問題的研究問題意識更加清晰、研究范圍更廣泛。研究問題涉及了“機制與建模”“課程建設”“教師隊伍”“基地建設”“教學實施”“效果評價”“風險管理”“穩定性控制”等方面。
1.實習機制與建模
在對職業教育實習教學機制的探索與加強學校辦學績效宣傳需要雙重因素驅動下,2000年以來,我國職業教育“實習機制創新”研究成果呈現“井噴”狀態。
第一,研究成果展示了實習機制模型。主要形式有:“從時間分段和空間轉移角度的進度式表征”(如“校內實習”“校外實習”和“綜合實踐”等分類);“從學生行為特征和動機目標角度的并列式表征”(如“認知性實習”“感受性實習”“體驗性實習”“工作性實習”等分類);“從管理流程和教學要素角度的糅合式表征”(如“雙向選擇三方協議”的進入模式、“帶薪實習,雙重角色”的管理模式、“頂崗鍛煉,課程跟進”的學習模式、“理念訓導,文化灌輸”的育人模式)和“從教學目標和職業發展角度的耦合式表征”(如“‘教學—實習—就業鏈接聯動體系的頂崗實習機制”)。
第二,研究成果介紹了實習機制創新的分析因素。主要形式有:“基于實習管理工作流程體系化要求的分段式”(如“實習前—實習中—實習后”各階段分類)和“基于實習管理工作支撐要素綜合化要求的條塊式”(如“課程體系”“實習師資”“實習基地”等條塊)。
第三,研究成果介紹了實習機制創新的方法路徑。主要形式有:“基于新思想、新理論啟發的嫁接式”(如“利益相關者理論”“‘以生為本的服務意識”“PDCA”“系統工程理論”等);“基于元流程、元邏輯要求的提煉式”(如“旅游六要素”“游景區生產實習管理六個方面”);“基于個案實驗論證的推演式”(如“廣東省旅游學校模式”)。
2.實習課程建設
實習目標有效實現的重要基礎之一是實習教學課程體系的齊備與豐富。就職業教育發展的實際情況而言,實習之所以長期被人詬病為“販賣廉價勞動力”原因在于實習課程缺失,實習教學沒有實際開展。目前我國職業教育實習課程研究的重點之一是探討“課程體系的完整性與全面性”和“課程實施”兩方面問題。
德育課程在我國職業教育課程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寧雙發指出“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到實習單位后,學校管理變得鞭長莫及,不少學校對實習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陷入盲區或放任自流”,人才素質能力培養大打折扣。要通過形式多樣的德育活動加以提升。譚為躍提出職業道德實習與專業實習應同步進行并進行嚴格的考核評比,以此實現知行統一、德才兼備的教學目標。邢偉鳳指出,“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實習基本在星級賓館及高檔寫字樓等高消費場所”,“如不能及時引導,在實習過程中,學生職業道德素養難免會出問題。
3.實習師資
在實習教學過程中,管理教師隊伍素質能力的高低對于實習質量的好壞、學生職業素質能力成長快慢關聯密切。我國職業教育實習管理中,師資來源多樣,有的以班主任為主,有的建立專職管理隊伍。
馬美愛提出帶隊教師有效工作是實習順利進行的保證。帶隊教師應明確在實習過程中的角色定位并塑造好作為學生與學校的溝通者、學生與企業的協調者、生活管理者和實習管理制度執行者的角色形象。丁春文闡述了頂崗實習帶隊老師應起的作用和應承擔的責任。]袁美指出帶隊教師應在充分認識酒店實習重要性的基礎上,掌握好學生在實習中各個時期的心理變化,處理好各種關系。何穎勇指出實習導師開展工作的相關策略。還在分析旅游專業實習指導教師工作的必要性和存在的問題基礎上提出了實習指導教師的工作模式。
4.實習基地建設
祁穎指出,旅游管理專業校外實習基地建設必須建立長效運行機制,加強規范化管理,構建具有可操作性、科學系統的實習基地評估指標體系。張青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梳理了校外實習基地建設歷程,探討了校外實習基地規范化管理的原則與管理流程。還指明了校外實習基地規范化管理深入研究的方向。
5.實習教學實施
頂崗實習教學與校內教學最大的區別在于學習空間的不固定性、時間的不穩定性。因此創新有效的實習教學形式是確保實習教學效果的基本要求。
劉長運針對景區規劃與管理課程指出“實習過程中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的選擇關乎整個實習的成效”。吳慧穎分析了實習動員是學生實習過程的起點,也是實習管理的最前期的工作,在實習的整個環節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文章還對旅游專業學生崗前實習教育的內容作了探討。朱琳以實習項目教學為導向,建構了綜合實習項目教學體系。[30]王建鳳對“2+1”中職實習前的準備工作進行了探討,它包括學業準備、思想準備、面試準備、離校準備等四方面內容。
6.實習評價
實習評價是檢驗學生通過頂崗實習在職業素質能力方面達到的基本情況,同時對于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就目前研究成果來看,主要表現有:“分析了實習評價體系構建的必要性與方法論”“實習評價體系創新的分析因素”“可量化實習評價指標體系”“其他評價方式”和“關于實習成效與成因”等五個方面內容。
7.實習風險管理
劉鐵紅先后的三篇文章分析了實習風險及防范問題。2009年指出旅游院校學生實習的有效實施及學生權益的保障需要學校等各方面共同努力,政府方面因素作用更關鍵。2012年對旅游院校頂崗實習活動普遍存在的安全風險狀況和面臨的法律困境進行系統分析。2013年立足現有的法律框架,探索化解旅游院校頂崗實習安全風險的有效途徑。印偉指出頂崗實習學生在實習權益的實現上具有法律風險。從法律機制上重視實習學生權利貧困的現狀并予以健全與完善是保證頂崗實習質量的重要途徑。龔勛分析了學校在實習管理中的角色及法律地位,指出實習存在的風險及學校應采取對策。
8.實習穩定性控制
加強實習管理,有效控制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的流失現象是確保實習穩定性的重要基礎。從職業教育的現實情況來看,學生離開頂崗實習工作崗位、放棄實習有主觀和客觀兩方面的因素。
研究成果主要表現如下:一是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分析了實習流失的現象,二是強調了對實習學生加強“心理引導和需求滿足”的重要性與方法,三是關于確保實習穩定的機制設計與過程監控,四是凸顯現代信息技術在實習管理工作中應用的比較優勢。
綜觀我國近二十多年來旅游中職教育研究情況,職業教育實習體系研究范圍越來越廣、層次越來越深入。對實習評價問題開展研究,盡管目前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集中于評價的作用于意義、評價主體的確定、評價操作流程的設計三個主要方面,但作為實習評價最核心的幾個問題,如對評價的評價、評價的依據、評價內容體系、評價結果反饋與對接等,始終未能深入其中、深得其實,這或者是職業教育實習研究下一階段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
參考文獻:
[1]楊建道.加強實習管理提高學生飯店工作能力[J].旅游學刊,1989(1).
[2]范育敏.運用社會力量,加強實習教育[J].上海教育,1996(7).
[3]李揚.職校實習教學之研究[J].天津教育,1998(1).
[4]鄧愛民.關于“三結合”旅游教育體系的研究[J].旅游論壇,1999(2).
[5]陳春琴,肖洪根.旅游教學中的理論課、模擬課、實習課關系研究[J].旅游論壇,1999(S2).
[6]李培榮.旅游專業學生實習心理變化分析及對策[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1).
[7]華鋼,樓嘉軍.旅游管理專業實習模式及優化對策[J].職業技術教育,2008(14).
責任編輯 朱守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