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少剛 周大文 周玉香
胃癌患者全胃切除術后空腸代胃消化道重建術方式的療效研究
熊少剛 周大文 周玉香
目的 觀察胃癌患者全胃切除術后空腸代胃消化道重建術方式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擇66例胃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全胃切除術后,隨機均分為3組(n=22),A組行Roux-en-Y空腸吻合術(P型),B組行Roux-en-Y倒置空腸間置術,C組行Lygidakis空腸代胃重建術。通過對比3組的手術時間、術后排氣時間、術后增重情況、并發癥的發生情況以及GSRS評分等評定3種重建術式的效果。結果 手術時間比較,A組<B組<C組(均P<0.05);術后排氣時間比較,A組>B組>C組(均P<0.05);術后體質量增加量比較,B組與C組>A組(均P<0.05);食管反流、腸梗阻、傾倒綜合征等并發癥及GSRS評分比較,A組>B組>C組(P<0.05);3組胃癌復發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 Lygidakis空腸代胃重建術能提高胃癌患者全胃切除術后的療效和生活質量。
胃癌;空腸代胃;消化道重建;空腸吻合術;倒置空腸間置術;空腸代胃重建術
胃癌是起源于胃粘膜上皮的惡性腫瘤,居消化系統惡性腫瘤首位,其發生與飲食習慣、Hp感染、吸煙等密切相關[1]。胃癌好發年齡為大于50歲,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發病比例為2∶1,在我國發病率具有明顯的地域性差異,西北地區、東部沿海地區的發病率顯著高于南方地區。其主要臨床治療是以外科為主的綜合治療,包括胃大部切除、全胃切除、擴大根治性胃切除,并進行合適的消化道重建。本研究觀察3種不同消化道重建術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篩選江西省宜春市第二人民醫院2010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66例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術后隨機均分為3組(n=22)。A組22例,男15例,女7例,年齡38~58歲,平均年齡(48.6±8.7)歲;B組22例,男16例,女6例,年齡35~56歲,平均年齡(46.4±9.2)歲;C組22例,男15例,女7例,年齡36~57歲,平均年齡(47.5±9.1)歲。所有患者均由內鏡活檢確診為胃癌,其中低分化腺癌17例,黏液腺癌12例,印戒細胞癌15例,中低分化腺癌14例,中分化腺癌8例;Ⅰ期23例,Ⅱ期27例,Ⅲ期16例;胃幽門管部23例,胃竇部前壁17例,胃竇部后壁12例,胃體小彎部8例,其他6例。3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手術方法[2]行常規術前準備,3組均采用持續硬膜外或全身麻醉,取仰臥位,均行全胃切除術:A組:Roux-en-Y食管空腸吻合術(P型),將遠端空腸袢經結腸后上提,行食管斷端與空腸端-側吻合,在距離吻合口25cm處行空腸十二指腸端-側吻合,再將代胃空腸袢與原斷端的空腸吻合;B組:行Rouxen-Y倒置空腸間置術,行食管空腸端-側,后分別行空腸輸入和輸出袢側-側吻合、輸出支腸段與十二指腸行側-端吻合,最后行空腸離斷處側-側吻合;C組:行Lygidakis空腸代胃重建術,空腸于結腸前上提與食管行側-端吻合并延長空腸袢,然后據此吻合口遠端25~35cm處行空腸、十二指腸端-側吻合,再將延長的空腸袢行輸出、輸入袢側-側吻合。行常規圍術期保護和術后引流護理。
1.3 統計學方法 對本組研究的數據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術中與術后觀察指標對比 手術時間方面比較,A組<B組<C組(均P<0.05);而術后排氣時間方面比較,A組>B組>C組(均P<0.05);術后體質量增加量方面比較,B組與C組>A組(均P<0.05),B、C組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3組術中與術后觀察指標±s)

表1 3組術中與術后觀察指標±s)
?
2.2 術后并發癥及GSRS評分對比 并發癥如食管反流、腸梗阻、傾倒綜合征及GRS評分比較,A組>B組>C組(P<0.05);而胃癌復發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3組并發癥及GSRS對比(n)
對于胃癌的手術治療,有根治性手術治療和姑息性手術治療,其中前者整塊切除了包括癌癥、可能受浸潤胃壁在內的部分胃或者全胃。全胃切除對機體的生理消化吸收功能具有較大的影響,因此,術后的消化道重建對于提高治療有效率、術后的恢復、并發癥發生和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重大意義[3]。臨床實踐證明,其消化道改建需符合原消化道的連續性,具有儲存食物的能力,能延緩食物的排空,重建術的3個原則是:(1)將根除癌作為首要目標,避免出現切除病灶不充分現象;(2)預防可能出現的并發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3)重建術結構和操作方法不要貪求簡單,避免過繁[4-5]。臨床上主要采用以下3種消化道改建類型[6-8]:Roux-en-Y空腸吻合術(P型)、Roux-en-Y倒置空腸間置術和Lygidakis空腸代胃重建術。Roux-en-Y空腸吻合術是廣泛應用的傳統手術方式,包括其衍生術式(Roux-en-Y倒置空腸間置術),得到臨床廣泛認可和推崇,但由于缺乏十二指腸的消化作用,常導致消化吸收障礙和膽胰液分泌失調問題,以及術后患者單餐進食量勢必減少,比較容易出現飽脹感,進食的少量食物容易排空快,會產生傾倒綜合癥;此外,術后更容易發生反流性的食管炎,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限制患者的飲食次數以及食量,使患者營養狀況下降,體質量減輕,由于Rouxen-Y空腸吻合術的2種手術并發癥的發生率多,備受詬病。C組采用Lygidakis空腸代胃重建術,Lygidakis術集手術之所長,提供新的代胃法,其實質是延長空腸畔,作Braun’S側側吻合,并結扎升支,其術后能提供較好的空腸血運,減少吻合口的瘺道發生,減少神經損傷,增大食物存儲能力,降低十二指腸的吻合口,減少堿性膽胰液對代胃空腸和食管的刺激,既能減少傾倒綜合征的發生率、防止反流,又不會造成食物排空過緩,保證患者能夠正常生活,且留有足夠的長度滿足胸內吻合的需要。本研究結果顯示,Lygidakis術在術后排氣時間、術后體質量變化、并發癥發生情況以及GSRS評分方面效果更佳。
綜上所述,Lygidakis空腸代胃重建術能提高胃癌患者全胃切除術后的療效和生活質量,值得推廣運用。
[1] 王云嶺,尤志軍.胃癌擴大根治術治療胃癌的臨床效果[J].當代醫學,2013,19(33):97-98.
[2] 李克志.21例胃癌行根治性全胃切除空腸間置代胃術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1,32(9):142-143.
[3] 李忠銘.袢式空腸代胃改良術在胃癌全胃切除術后消化道重建術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學,2011,1(12):39.
[4] 李洪.胃癌全胃切除術后三種空腸代胃術式患者生活質量的比較[J].中國腫瘤外科雜志,2010,2(2):69.
[5] 余佩武,趙永亮.腹腔鏡全胃切除術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選擇和技巧[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4,17(5):416-418.
[6] 何森.不同消化道重建術式在胃癌患者全胃切除術中的應用比較[J].中國醫藥導刊,2012,14(7):1134-1135.
[7] 張險峰,袁啟東,婁欣霞,等.胃癌根治術后3種消化道重建術的對比研究[J].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2013,16(7):546-549.
[8] 周弦.胃癌全胃切除術后重建消化道術式的比較觀察[J].內蒙古中醫藥,2013,32(5):92-93.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9.038
江西 336000 江西省宜春市第二人民醫院外一科 (熊少剛周大文 周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