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全英 陳春蓉
普外科圍手術期醫療風險調查與預警機制研究
林全英 陳春蓉
目的 調查分析普外科圍手術期醫療風險及應用預警機制的效果。方法 選取實施風險預警前和2013年6月~2014年6月實施醫療風險預警后發生的醫療事故、投訴、糾紛等醫療不良事件進行回顧性統計分析,調查普外科圍手術期醫療風險并研究應用預警機制的效果。結果 普外科圍手術期醫療風險主要包括圍手術期間醫療風險、抗生素使用風險、誤診和漏診風險、手術后并發癥風險、藥物使用不合理風險等,應用預警機制后的投訴數占同期住院人數的比例遠遠小于應用預警機制前的投訴數占同期住院人數的比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實施醫療風險預警機制能有效降低普外科圍手術期醫療風險,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普外科;圍手術期;醫療風險;預警機制
醫療風險是指由診斷、治療和護理行為造成患者不必要醫療損害的可能性或不確定性[1]。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發展,各種醫療風險的發生數量也越來越多,據相關文獻顯示,40%患者死于能預防的安全事件或醫療差錯[2]。尤其是外科手術,手術本身就具有高風險性,圍手術期的投訴和糾紛也位居首位。醫療風險管理預警機制是一種規范化、系統化的預警機制,能避免或降低醫療風險,減少醫療糾紛、緩解醫患矛盾[3]。本研究通過比較實施醫療風險管理預警機制前后住院人數、發生的醫療事故、投訴原因、糾紛等醫療不良事件,調查普外科圍手術期醫療風險并研究應用預警機制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1年5月~2014年6月贛南醫學院附屬醫院普外科室(包括腫瘤外科、肝膽胰腺外科、血管外科等)的住院人數及各種投訴糾紛等進行分析并記錄。其中投訴信息來源包括訪談、郵件、書信、電話投訴等所有記錄材料。
1.2 研究方法 回顧性對本院普外科系統2011年5月~2012年5月實施風險預警前和2013年6月~2014年6月實施醫療風險預警后發生的醫療事故、投訴、糾紛等醫療不良事件進行統計分析,調查普外科圍手術期醫療風險并研究應用預警機制的效果。
1.3 醫療風險預警機制
1.3.1 風險評估 分析普外各科室系統發生的醫療投訴、糾紛等進行收集、統計、整理并分析,研究圍手術期各種醫療風險出現的原因和風險性質,從而進行全面評估,為采取相應風險控制和預防管理對策奠定基礎。
1.3.2 制定風險警示指標 各科室針對不同病種手術操作制定規范流程和操作,并根據投訴和糾紛的案例,分析風險高發的手術環節,同時歸納圍手術期并發癥及侵入性檢查操作極易導致的常見風險因素,對于特殊病例的圍手術期處理,可以制定專家小組,以“單病種多學科診療模式”進行診斷,從而制定出最佳中的治療方案。定期組織學習并監督所有人員嚴格執行,提高風險意識能力,規范其診療行為。中間應是聯在一起的,不應斷開的能力,規范其診療行為。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普外科圍手術期醫療風險調查結果 普外科圍手術期醫療風險主要包括為手術期間醫療風險、抗生素使用風險、誤診和漏診風險、手術后并發癥風險、藥物使用不合理風險等。
2.2 應用預警機制的結果 應用預警機制前總住院人數為8500人,投訴數量為564個,投訴總數占同期總住院人數的6.6%,應用預警機制后的總住院人數為11000人,投訴數量為103個,占同期住院總人數的0.9%,應用預警機制后投訴數占同期住院人數的比例遠遠小于應用預警機制前的投訴數占同期住院人數的比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應用預警機制前后的結果比較
醫療風險具有風險程度高、不確定性、危害性大等特點[4]。建立醫療風險預警能加強相關的管理人員的重視,使風險在初期就得到解決,從而減少醫療風險的發生,正如某些學者所說,醫療安全和醫療風險存在因果關系,風險是可能的,但是安全才應該是最終結果,風險預警機制的建立使患者的安全有了進一步的保障。醫療風險防范的意義在于一方面要保證患者的人身安全,減少或者避免因醫療失誤受到的危害,另一方面,減少醫院和醫務人員的經濟風險、責任風險和人身風險等[5]。醫院風險預警機制系統,目的是對醫院運營狀態進行監測和預控,意義在于防止和解決醫院的危機狀態和各種風險事件[6]。提高風險防范意識是確保醫療安全的基礎,風險意識和抗風險能力是醫院每個人員該具備的基本素質。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加強對所有人員風險防范意識的觀念,認識到風險的嚴重性,將風險防范當做工作中的重要項目,保證患者安全,維持醫院可持續性發展。有關研究顯示,在發達國家要求被投訴人員需要作出書面答復并應用于醫院投訴管理過程[7]。為此,本院關于每1項投訴也要求被投訴人員對患者提出的問題進行解釋并存檔,作為最終決定的重要依據。
本研究結果顯示,普外科圍手術期醫療風險主要包括為手術期間醫療風險、抗生素使用風險、誤診和漏診風險、手術后并發癥風險、藥物使用不合理風險等,應用預警機制后的投訴數占同期住院人數的比例遠遠小于應用預警機制前投訴數占同期住院人數的比例(P<0.05)。虎文燕等[8]在普外科圍手術期醫療風險分析及預警機制的應用中顯示應用預警機制能明顯減少住院人數和投訴數量,本研究與該報道一致。
綜上所述,分析總結認為實施醫療風險預警機制能有效的降低普外科圍手術期醫療風險,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馬乃營.現代醫院醫療風險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當代醫學,2009,15(13):32.
[2] 盛家鵬.對院前急救年輕醫生醫療風險意識的培養和提高的應用分析[J].當代醫學,2010,16(20):41-42.
[3] 許蘋.醫療風險影響因素分析及預警預控研究[J].第二軍醫大學,2013,14(2):145-146.
[4] 張瓊,胡文軍.危機預警機制在普外科管道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3,32(29):3287-3288.
[5] 朱琰.《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對普外科手術預防性用藥影響的研究[J].復旦大學,2009,14(1):14-15.
[6] 馮國和,張燕萍,封亞萍,等.風險預警機制在醫療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浙江醫學教育,2011,18(1):23-25.
[7] 王天海,王建英.圍手術期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干預調查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11(4):904-906.
[8] 虎文燕,李斌,岳磊.普外科圍手術期醫療風險分析及預警機制的應用[J].中國醫院管理雜志,2014,9(1):145-146.
10.3969/j.issn.1009-4393.2015.6.007
江西 341800 全南縣人民醫院外科 (林全英) 341000 贛南醫學院附屬醫院普外科 (陳春蓉)